2019年北京新高考中,選擇物理、生物、地理這三科有什麼優勢和不足?

鴨梨山大尼瑪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糾正題主的一個錯誤。

北京市教委2018年8月23日頒佈的《北京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北京市新高考方案為:1、從2019年起,將本科一批與本科二批合併,高考錄取只設提前批、本科批和專科批;2、從2021年起,一年兩考的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和聽力合計50分;3、從2020年的高考開始,實行新的高考計分制度,即高考總成績由不分文理科的語、數、外3門統考成績,加上考生從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由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成績構成;其中,統考科目每門滿分150,選考科目每門滿分100,高考總滿分750;這就是人們所說的“3+3”新高考制度。

所以,題主說的2019年北京新高考選物理、生物和地理三科,貌似“大躍進”了一年,呵呵!

那麼,新高考選考物理、生物和地理,有什麼優勢和不足?且聽我為您道來: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選考科目是怎樣計入高考成績的。

新高考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並不是說你卷面分是多少,高考分就是多少,而是要比對該科目參加考試的總人數,經過一番摺合與換算,才能得出你的最終高考分數。

等級考試,每科成績都分為A、B、C、D、E五個等級,分別佔該科目考試人數的15%、40%、30%、14%和1%;在此基礎上,每一個等級又細分為五個檔次,即A等又分為A1、A2、A3、A4、A5(B、C、D皆如此)。每個相鄰等級之間的分差均為3分,A1代表100分,A2為97分,A3為94分,A4為91分,A5為88分......,以此類推。

比如,小明的三科等級考試,物理B3,化學A3,生物B2,則分別以79、94和82分計入高考總分。

這就涉及到一個考試科目難易度的問題。假設有小明和小麗兩位考生,二人均選了生物和地理兩科,並且這兩科等級成績一模一樣;第三科小明選了物理,而小麗選了歷史。物理考得難,小明只得了一個B3,高考總分摺合79分;歷史考得中規中矩,喜歡歷史的小麗得了一個A4,高考總分摺合91分。看,選科僅僅一科之差,高考總分卻差出了十多分。在這場一分就要甩掉成千上萬人的火拼競爭中,您說小明划算不?

在以總分論英雄的高考中,想盡一切辦法奪取高分是考生們致勝的法寶。由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那為了奪高分何不繞開這個難啃的“硬骨頭”而另走其他更輕鬆的捷徑呢?這,就是大量考生在新高考中棄考物理的根本原因。

所以,你要選考物理,就得做好心理準備:這門課比較難,得高分不太容易。因此為了高考決勝,為了在報考物理的選手中脫穎而出,為了儘量拉昇自己的等級成績,你平時必須在這門課上多下功夫,才能贏得最終的成功。

任何事物都有辯證的兩方面。物理難,導致很多人棄考物理。但殊不知由於物理在自然科學中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大量的重點高校、大量的理工專業,都會要求考生必須要有物理成績。比如電子信息類、電汽工程類、機械製造類、土木建築類、航空航天類、工程管理類專業還有天文學、應用物理等等,你不考物理,這書是沒法讀的。所以選考物理,就為自己日後填報高考升學志願開闢了較為廣闊的選擇通道。

至於生物,俗稱“理科中的文科”,記憶性的知識較多,實踐性也較強,相對易學,實為高考拉分選項。並且,若你想報考醫學類、動植物類、生物工程類、食品安全與工程類、農業類和林業類等專業,則生物成績是必不可少的要件。

至於地理,俗稱“文科中的理科”,既有趣,又好學,故大批的考生蜂擁選考該科目,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該科目排位次、論等級的競爭激烈度。此外,高校招錄必看地理成績的專業不太多。因此,選考地理既有利也有弊。但從奪取總成績高分的功利性角度來說,利大於弊。

綜上所述,我覺得選考物理、生物和地理,是除了選考傳統理科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之外的一個上乘選擇。


江上柳如煙


物理學起難度比其他科目高,但是如果你讀工科,不選物理專業受到很大限制,可以先選個物理,生物,化學可以換成其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