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詩都不算詩,到底什麼才算好詩?

百年塵土夢


問題:這樣的詩都不算詩,到底什麼才算好詩?

(1)題居庸關
舉目飛簷入雲間,舊時重地遊人喧。一關定國成昔事,和諧一夢固九邊。
(2)秋興
逆風幽蘭花枝瘦,順流隨淤霸草青。莫道人心多銅臭,床頭早己無詩經。
(3)端午節
又聞粽子香。舉國龍舟忙。屈子縱身處,汨羅江水涼。一一

這是一個叫雷大有的上傳的,並未標註是格律詩和絕句,但有的人認為這連詩都算不上,更別說好了。你怎麼看?

前言

這三首詩都不是格律詩(近體詩),是三首古體的絕句。首先要說明的是,詩好不好與詩體無關,是不是格律詩與是不是好詩是兩回事。

看一首絕句是近體詩還是古體詩,要看押韻、平仄、黏連三方面。

(1)題居庸關

舉目飛簷入雲間,舊時重地遊人喧。一關定國成昔事,和諧一夢固九邊。

飛簷入雲間,平平仄平平。只看第一句就知道是古體詩的句式,所以肯定是古體詩。遊人喧,是古體詩常見的三平調。”一關定國成昔事“是大拗,在格律詩中能夠見到,一般用第四句來救拗。”一夢固九邊“仄仄仄仄平,也是常見的古體詩句式。

這首詩的立意挺好,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懷。

(2)秋興

逆風幽蘭花枝瘦,順流隨淤霸草青。莫道人心多銅臭,床頭早己無詩經。

四句都不是律句,甚至律句裡面可以救拗的拗體句也沒有,所以也是古絕句。

這一首題目是秋興,但是整首沒有寫秋。前兩句寫景,三四句的抒懷與前兩句不相關。這首不如第一首寫得好。

(3)端午節

又聞粽子香,舉國龍舟忙。屈子縱身處,汨羅江水涼。

第一句犯孤平,第二句三平調,第三句第四句是標準律句。因為前兩句是古體句式,所以這一首還是古絕句。

第一句就破題,是作詩的常見手法;第二句承接;第三句轉折懷古,紀念屈原;結尾以景收。三首詩中,第三首最是詩家的路數。

結語

這三首因為都有古體句式,所以都是古絕句。既然是古絕句,也就不需要分析押韻和黏連了。

三首古絕句對比看,第二首不好,第一首和第三首寫得好一些。

如果”有的人認為這連詩都算不上“ ,可能標準太高了,這三首詩比很多頭條上的人寫得好一些。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詩‘’?這裡我不想援引古今大家之言,只想說說個人看法:

什麼是詩?不管言志言情之說,首先它得是形式和內容兩方面的統一。

形式上:詩首先必須押韻,朗朗上口,便於記憶。不管你押的是口語方言韻還是官方正韻,反正得押韻,不押韻的就不是詩。縱然你詞章多麼華美,內容多麼豐富高端,分行還是不分行,大可去叫散文、美文、警句、格言、座佑銘等,就不要往詩上靠了。

內容上:詩必須言之有物,不是空話大話口號。語句通順通俗,情、景、意、趣能否完美統一、水乳交融,這是好詩的要求,一般的詩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樹,也能成詩。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不是詩,不是哪一個人說了算,那得看是否為大眾接受和喜愛!儘管你說你的詩是多麼入韻,多麼陽春白雪,多麼高端高冷;可拿出來大家一臉懵逼,不知所云,那就只好掛在自己家裡孤芳自賞,莫拿出來誆騙大眾!

詩有多種體裁,並不只有格律詩一種,原則上只有內容高下之分,並無形式優劣之談。各種體裁都有自己固定的讀者群,也可以說誰的詩能受更多人喜愛,更能流傳千年,那誰的詩就是最好的詩!

至於上面三首,算不算詩,個人認為:三首都押韻,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在形式上可以入詩;在內容上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情懷,能讓人接受,至少我能接受,讀了有一定的感受,能讓人愉悅思考,符合詩的一般要求。

這三首在體裁上可以歸入古絕。在古絕之中,五言居多,七言較少。自唐以來,七絕逐漸成為主流,唐以後,五絕也越來越少。鑑於作者目前寫作水平,完全可以稍加錘鍊,熟悉一下格律基本知識,用不用格律是一回事,懂不懂格律又是另一回事。人只有在高標準高要求下,才能產生更大的向上動力,而不是停在某地便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必須尋求突破,讓自己的作品為更多人接受!



雲卷飛山


這三首詩說實話真的“不是詩”。為什麼打上雙引號,因為它只具備了詩的結構和章法卻沒有詩的靈魂。純粹是由詞語組成的具有一點點跳躍性的句子,僅此而已。要不然,古人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去煉字煉句呢?只有意境開闊,讓人想象空間大的句子才能算得上掌握了詩的精髓,而這些都體現在對字的運用上,我們如果對字意的掌握程度不夠,則堆砌起來的句子就很乏味。

縱觀許多有名的詩句(除了帶某個傳說或者有著某個故事的詩外,千萬不要拿靜夜思來說事),一般讓人回味無窮的詩多半都採用了多變的句式,如倒裝句或者其它句式,另外,對詞性之間的連接也會造出很開闊的意境。而不僅僅像我們剛寫詩時的那些簡單的句式和一致的詞性。舉個例子,如這句“華髮/春催/兩鬢/生”,正常的句式應該是“春催/華髮/生/兩鬢”。但是如果這樣寫就顯得單一呆板,弱化了詩歌的可讀性。

所以說一首真正的好詩除了以情取勝之外,也少不了對字詞和句子的烤煉,這是其一。另外,有些主語該隱去的絕不要顯露出來,以免沒了詩的含蓄性,含蓄產生的美是無法言喻的,只能用心體會。一首絕勝的作品最起碼都不能少去這些。一直有人問,什麼才是一首好詩?好詩真的有評判標準嗎?我今天就告訴大家,好詩是有評判標準的。我們普通人說這首詩要合乎格律外,情感和讀者達到了共鳴,這就是好詩。而對於專家來說,則從詩歌的局部去解析了。他們對字句的運用和煉化上,句式的搭配上或者其它禁忌如是否犯孤平,是否三平尾等情況一個一個去解剖,呈現在眾人默認的審美模式下就顯得唯美、高超,不禁讓人回味無窮、默默點讚的就是好詩。

一句話,那三首詩是詩也不是詩。是詩是因為其有詩的結構和格律,不是詩是其沒有詩的靈魂和扣人心絃、讓人讀來上口的句式。

#~純屬個見,不當之處,請留言指正,歡迎喜歡詩詞的朋友能有一天筆力深厚,寫出讓人讚歎的作品。如果某天自己的水平上升了,說不定再來看看這幾首詩,會覺得確實還有待斟酌~問好各位,祝大家春祺!#


蘭若九娘


我也不請自答,談談個人淺見供大家商榷。

首先,什麼才算詩?應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雖知古體詩都有嚴格的固有要求和模式,什麼絕句,律詩的格律平仄?那些實在難懂,難以一蹴而就。但從小老師就說,詩首先要言志,要有立意和中心思想,不然言之無物,更談不上詩了。我只是打讀書起喜歡詩詞歌賦,喜歡讀詩詞,常常也有感覺時即興胡湊幾句,聊以抒發即時所感,也沒法顧及格律平仄,只求自誤自樂。現在頭條號和悟空問答不拘一格,無論高調高冷格律嚴謹的“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的隨感即興之作,都同樣能在這個平臺上發,雅俗共賞,各取所需。你欣賞你的“陽春白雪”,我做我的“下里巴人”,各不相干。不必象一些學究和“專家”言必稱格律平仄,那樣既限制了普通詩歌愛好者的思維和想象力,也讓大多普羅大眾看不懂,欣賞不了,對古體詩在當今的發展失去讀者和土壤。

只要所作之詩能符合古體詩基本之結構,如絕句之四聯,字句工整押韻,有景,情,趣,意之描述和表達也可算詩吧,至於是否是好詩,或上檔次那是更高的層次,我們沒學會走,能學會跑麼?我曾經有一首答題即興之作,五言八句,以“莫思離愁苦,濁飲盡相思”起句,格律平仄不嚴謹,有一位先生開始平論為格律完全亂套,後又刪掉了評語,我想他是很生氣的,那又有什麼關係?你欣賞評論指正,我歡迎,你走了,我的詩還在那裡,讓能欣賞的人去欣賞。如果從這方面去理解,題主所列之三首詩算模擬古體詩之作,平仄格律不論,基本能符合古體詩之要求,有立意,有景物描寫,有抒發作者真情實感之正能量,為何不算詩呢?不提高要求,及格六十分應是能達到的,至於文字簡單淺顯些,不似杜詩之句句有出處典故,文句也不夠典雅,那又有何關係呢?自有一部分人去欣賞之!你說呢?


楚湘閣主


這樣的詩都不算詩,到底什麼才算好詩?詩必須要有意象,沒有意象則空洞無物,要注重修辭,要達到人的心靈與自然的一種冥合的結果。文章不是無情物,要有思想,感情,當然也要押韻,要會用典故,要會運用象徵手法,要真情實感等,方能寫出好詩。下面幾首是我對詩的探索,請欣賞。——————————————————————————————《德山道中》武中明——————能有幾人不荒謬,我伴青春哭一遭。生我養我父母恩,來世投君定相報。————————————————————————————《自家小屋大門口見梅雨,楓》武中明——————梅雨簌簌楓發茂,布穀聲聲催人愁。再過半月端午節,小城小職音杳無。————————————————————————————《暮春三月》武中明——————煙花時分飛月下,黃鸝當衝吵春插。五尺堂堂慵早起,光陰時時照白髮。————————————————————————————《贈友》武中明——————明日縣城任小職,五斗折腰也不辭。今朝與君計大事,待到來年春雨時。————————————————————————————《覓知音》————心想去北平,家空無分文。有誰能相助?願拜為知音。————————————————————————————這些詩都是寫於1997年至2000年。我相信真理是殺不滅,燒不毀的,它遲早一天要放出燦爛的光輝。


用戶5134241127990


我先說我的看法,這幾首詩不至於算不上詩,但也算不上好詩。

我大概看了下平仄,基本不合格律,姑且按古體詩看。



題居庸關

舉目飛簷入雲間,舊時重地遊人喧。

一關定國成昔事,和諧一夢固九邊。


這首詩前二句寫景,後二句由景生情,抒發感慨。前三句文筆也沒什麼瑕疵,但結句(最後一句)文風一轉成老幹體,風格實在突兀,此其一;

其次,三句寫昔事,四句一般作今昔對比或者借古喻今,章法本需步步為營,這首詩的重點應在結句,卻是虎頭蛇尾。

秋興

逆風幽蘭花枝瘦,順流隨淤霸草青。

莫道人心多銅臭,床頭早已無詩經。


詩講究起承轉合,所謂章法。這首詩前二句和後二句完全不在同一語境中,銜接太生硬。倒像是先寫好後二句再湊前二句。

而且,二句的語法有問題,表述也有些不清晰,另外“霸草”也不知作何解釋,有造詞之嫌。

端午

又聞粽子香,舉國龍舟忙。

屈子縱身處,汨羅江水涼。


這首詩結構合理,沒有什麼大問題,結句“涼”也似有深意。但在佈局上,還是有瑕疵的,就在第二句。

詩有詩勢一說,這首詩首先從個人見聞粽子香,聯繫到舉國龍舟忙,跨度有點大,而後文的範圍又從舉國縮小到汨羅江,且中間沒有遞進,故“舉國”二字不可取,詩勢太高收不回來。



綜上所述,這幾首詩雖然不合格律,但符合押韻,可以當作古體詩看,不過文筆還有待鍛鍊。


詩詞補習班


收麥時節有感

收麥時節機轟鳴,

村婦持拍撲蒼蠅。

收麥實現機械化 ,

鐮秀牆角無人使。

主人運麥回院裡

村婦晾麥笑吟吟。

彎腰割麥變歷史,

笑看村婦象閒人。

某一年的收麥時節,一位村婦手持蒼蠅拍,正拍堂屋後紗門上攀爬亂飛的蒼蠅。因為那時的人家,都用大型收割機收麥。她不去也行。

等他愛人用小四輪拖拉機,把麥子運回院子 。女主人一邊用木爬推來推去地晾曬著麥子,一邊笑吟吟地問他愛人各種事情。

後來,我想到此情景,寫了這幾句詩。

大家認為我的這些文字算詩嗎?


胡五妹1964


簡答:

要想發展壯大某些方面的文化現象,只有廣泛植根於人民群眾中才有可能,也才有具備獲得最好傳承的可能。在我國,少數民族同胞舉族會唱歌、會跳舞就是最能說明問題的突出例子。一一難道人人都有歌唱家或舞蹈家的才能?或要求個個都有歌唱家或舞蹈家那樣的水準唱出來舞起來才能稱得上歌舞?

話說到問題中所舉的幾首古詩,如果說不是詩,那是什麼?它們就是仿照古詩的形式寫的詩。

古詩至唐代趨於成熟和嚴謹,文史上稱為近體詩,有嚴格的聲韻要求。放在唐宋,舉凡讀書人會之不難,放在當下,有多少讀書人用心去學?更別說去寫!一一這也就是這一優秀文學體裁沒落的最大原因,十分可惜!難得今時人肯重拾國粹,雖是塗鴉,精氣神仍得到有益的薰陶一一這本身就明確體現出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熱愛,這,早己超越這一單調的語言載體格律化方面的價值和意義。

況且,時移世易,古時的字進入現時已在形、音(調)多有修改。落在具體的某一字,是復古還是依今一一入鄉隨俗呢?在平仄上,就好難扯得清。

當然,能依古制方顯高雅更好。畢竟,且留些許陽春白雪,不能全是下里巴人吧。

其實,唐人崔顥的巜黃鶴樓》據說也無全依格律,但卻獲大詩人李白怒贊: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一一大作家曹雪芹也借林黛玉之口說寫詩真諦:只要詩的內容好,詩的形式可適當放寬些。清代著名詩人黃遵憲更是身體力行“吾手寫吾口”,並自信“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斕斑。”


MFQWKY


您描述的三首詩我仔細看過了,我發表一下粗淺的個人觀點!

首先,這三首是詩,無疑。而且都很完整,雖然有五言和七言,但是都是前二句寫景後二句抒情,這是一首完整詩文的標準!平仄

上問題也不大,詩文整體意思通順,也就是說每一首詩,裡面的四句話都可以翻譯成一個完整的意思,邏輯上沒問題,從這幾點上來說已經具備了詩文的幾個基本條件

其次,有人說它不算詩,這是一個主觀意識問題,就好比一幅畫,有人說畫的好,有人說畫的不好,眾口難調,如果那個人能夠詳細的列舉證據說明這三首詩不算詩也可以勉強服眾。但是主觀上的感覺很難作為證據!我就覺得寫的不錯,理由我在第一點說過了!

最後,什麼樣的詩才算是好詩?好詩的標準包含很多,平仄、對仗、通順、韻律、意境這幾個最重要,和字數沒關係。平仄、對仗、通順還好說,注意一下問題都不大,但是韻律和意境就很考驗一個人的文學功底乃至思想境界,很多人的水平根本夠不到,所以這兩點很難評判,不然華夏數千年,才出了幾個真正的詩人?

所以說眾口難調,詩無好壞,展現和交流才是重點!


萬物皆明


初看題目,不甚明白。仔細一瞧,竟是"收藏"之物!開門見山說吧,這幾首詩不錯:乾淨,氣勢,有味道。看過一些評論,感覺怪怪的,大有"雞蛋裡面挑骨頭"的味道在。法國的"維納斯",中國的"紅樓夢";一個雕塑,一個文學;一個少了條胳膊,一個只完成了三分之二;但它們都是精品、精典!恰恰正因為它們的不完整,才給了後人遐想的空間。即使不完整,可誰又能否認它們至今以至今後很長甚至永久的偉大?好,就是好…那怕它是殘缺的,不完整的一一它也配得上偉大!如果另存心思,則另當別論。不好,就是不好。哪怕牛吹的都快跑到樹上去了……也沒用!因為"群(受)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反倒自落了身價,讓人疑心。創作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成了,往往不是尤物,就是極品。不信?把當下寫的所謂的"好詩"拉出來比比,便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