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国际形象跌:“黄衫”风起云涌 有人嘲笑有人避之不及

马克龙国际形象跌:“黄衫”风起云涌 有人嘲笑有人避之不及

“黄衫”街头示威。(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 摄)

【欧洲时报春花编译】法国“黄衫”运动爆发以来,世界各地媒体密切关注这一事件。如果说各国对法国认知和利益关联不同,导致相关分析稍有差异,但毫无疑问,“黄衫”危机之后,法国及其总统马克龙的形象大大受损。

特朗普看马克龙笑话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不断挖苦马克龙,11月25日,他便表示法国出现“黄衫”运动,正体现出他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明智。马克龙在一战结束百年纪念活动中,曾抨击特朗普中期选举主打的主题之一--民族主义情绪。随后特朗普以牙还牙,嘲笑马克龙民意支持率低。

美国保守派媒体对马克龙也是毫不留情。华尔街日报指责马克龙走遍天下,但唯独没有预料到自己家门口发生的抗议。福克斯电视台更是指出环保政策的虚伪,认为法国人领取太多社会保障,且“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休息三个小时”才是导致此次“黄衫”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比利时怕被牵连

比利时媒体派出多名记者到达现场,对“黄衫”运动的报道接连不断。法语区的比利时人尤其关注该事件,并认为这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危机,还是一场民主危机。此外,比利时人支持欧盟共同体发展,担心马克龙的衰弱影响欧盟建设。

此外,“黄衫”运动有蔓延到比利时的趋势。不过12月15日周六这天,只有200人走上街头抗议,情况还算平静。这对首相米歇尔(Charles Michel)来说是个好消息。一周之前,弗拉芒右派部长纷纷辞职,反对比利时加入联合国难民救助公约,导致政府陷入危机。

普京宣扬俄罗斯稳定

俄罗斯对“黄衫”运动非常关注,法国的骚乱似乎验证了总统普京的论断,即西方民主导致混乱,跟俄罗斯的稳定很不一样。普京一直认为,街头运动不可能自发组织,因此俄罗斯媒体似乎认为,法国的这场运动的背后推手,可能是美国或者德国,因为“马克龙势力衰弱,或者被迫辞职,符合美国利益”。

德国对法国表示失望

德国媒体普遍对发生在法国的抗议运动比较失望,认为法国动不动就罢工堵路,这次抗议形式不同,但目的跟此前抗议一样,都是为了保持现状。《明镜》周刊评价称,法国总统跟前任都一样,在精英阶层内部产生,不会发生任何演变。也有媒体认为,“黄衫”运动显示选举政治陷入危机,动摇了民主的根基。

英国嘲笑法国人

在英国人看来,法国街头抗议跟“暴力骚乱”无异。不少学者分析,法国“黄衫”运动同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事件类同。

此外,《每日邮报》社论表示,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若遭质疑,英国也可能同样步法国“黄衫”运动后尘。

中国指责法国社会运行

中国媒体对“黄衫”运动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大多表示该运动反映出法国社会存在的个人主义和故步自封的问题。在很多人眼中,法国拒绝改革,人民绝对不会为了改革大计牺牲个人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