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士兵如何判斷彈夾裡的子彈是否快要打完?

昔日丶憐惜丨


以我的打槍經驗,儘管我打的大部分都是5發的單發,但是如果在戰場上彈匣裡面的子彈打完了,自動步槍的槍機都會掛住,這時候再換彈匣唄。為什麼呢,那種單兵輕武器一發決勝的作戰樣式,在未來真的很少出現了,未來的戰爭,不是非對稱,就是海空一體,陸軍出現的時候,就是收尾治安戰,真的不需要一發子彈決勝。如果是一發子彈決勝,彈匣裡28發左右的子彈打出一發,就一定有一方中槍,也不用再換什麼彈匣了,而一名士兵擊中對方28名士兵的情況又極度罕見,還是不需要知道彈匣裡有幾發子彈來提前做好換彈匣準備。

如果是單純為了知道彈匣裡還有多少子彈而何判斷彈夾裡的子彈是否快要打完,那麼就得在心裡默默地記,知道自己打了幾個長點射,幾個短點射,幾個單發,自己長點射一般打出去幾發子彈。如果有這記憶力,當個步兵就吃虧了,到CIA當頂級探員,未來當CIA的A長,再入參議員,多好?有這記憶力的,不是大師,就是武器專家,根本不用上戰場。

其他方法有透明彈匣,能夠解決一點問題,但是你這時就要犧牲觀察戰場態勢的目光,來觀察透明彈匣,也是得不償失。

估算重量的方法更不可行,戰士不是1980年代北京售貨員,平時不需要一把準。因此訓練中沒有給步槍估重量的課目中,不訓練就達不到1980年代北京售貨員賣水果糖一抓就知道能達到顧客要求的分量的程度。

因此,就等著自動步槍掛機,多好,多省事,普通步兵,打出去2梭子子彈,就對得起一次作戰任務了,還有大炮、導彈、飛機幫你打仗呢,你那幾梭子子彈消滅不了幾個敵人,二戰時代消滅一個敵人就得1千發子彈, 越戰5萬發, 伊戰25萬發子彈。別把自己逼的太狠,沒有必要。


軍林天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士兵訓練第一課,教官告訴你一定要記住自己打了幾發子彈。


因為你忘了還有沒有最後一刻子彈,就會讓你送命。

實戰中,有經驗的老兵很少全自動射擊,都是二三點射。一個彈匣三十發,也就是十次作用就會打光。老兵射擊時候心裡都會默默計數,子彈快完了,往往還剩一二發的時候就換彈匣。


不過,新兵或者第一次打仗的士兵都是沒這個本事的。一旦開槍,往往扳機扣到底,亂射一通。

所以,新式步槍都用技術上彌補這點。基本都是針對彈匣!有的是全透明彈匣,有的是部分透明


薩沙


1.這個主要是靠經驗和習慣,也就是說,戰場上最優秀的射手,拿81-1步槍說的話,那是不會掛機的;拿95式自動步槍說的話,是不會出現擊發空響的。

2.為什麼這樣說,舉81-1的例子來說,彈夾最大容量是30發,經驗豐富的射手在戰場上會在打完第29發子彈的時候換彈夾,這樣第30發子彈其實是已經自動上膛了,換完彈夾之後,再射擊後可以繼續連上。

3.具體這是怎麼練出來的,這是戰場上摸爬滾打積累出來的,因為一遇到敵人,半秒鐘的耽誤就可能換來生命的代價,我們不少人打過CS的遊戲,一般情況下換彈夾的時候是最容易被敵人殺傷的時候,包括其他射擊類遊戲都是這樣,而如果能夠這樣換彈夾,那麼是不是更為連貫一些,也更確保了自身的安全。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軍校和入伍指導


這要分是何種槍。手槍彈夾容量較小,士兵下意識就能記清打了幾發;狙擊步槍射速慢調整反應時間長,稍微在心裡留意下射出子彈數就能解決。機槍最簡單,低頭用餘光掃下長長的彈鏈就行。衝鋒槍和步槍大多是士兵根據經驗、射速以及射擊時間來判斷剩餘彈量。這些畢竟是帶有偶然性的而且只適用於一些老兵或有豐富設計經驗的人。新兵剛入伍不熟悉槍械,不要說判斷子彈了,射擊打不到腳面就不錯了。但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射擊和熟悉槍械構造,對槍械保養訓練之後會養成習慣,更熟練的老兵往往後“槍人一體”,他們會對自己的用彈習慣作定勢。開槍時有意無意地默唸自己開了多少槍,根據自己射擊的頻率和時間也大概知道子彈什麼時候所剩無幾。

後來隨著槍械發展,很多彈夾上帶觀察孔,就能大致清楚彈夾餘量。有的生產商為滿足市場需求經常在彈夾上標明彈量或者使用聚合塑料透明彈夾,例如HK公司生產的417自動步槍就採用了透明彈匣,士兵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彈匣裡還有多少剩餘。柯爾特公司曾在一些槍支彈匣最後5—8發子彈裝填和普通彈不同的底火。這樣撞針撞擊底火時發出的聲音也會不一樣,在高速射擊中一旦發現槍聲有變化,就要換彈夾了。除了聽覺還有視覺更為直觀,將彈夾的最後5發子彈換成曳光彈,看到曳光彈射出去,就要趕緊換彈夾了。

其實,再方便的辦法也只是在輔助你瞭解彈夾餘量,要知道,在情況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應對所有的緊急環境。最試用的方式還是自己根據感覺經驗牢記,瞭解槍支構造,熟悉射擊技巧,這樣才能真正及時換彈夾保命。【小成】


大國策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我認識一些自認為是老兵的同志,對這個問題是滿臉不屑的,因為他們說憑感覺就可以知道彈夾裡還有多少彈,讓我感到十分佩服和自卑。因為我在打槍的時候,神經很是緊張,全神貫注只想擊中靶標,加上自己的槍聲和身邊炒豆般的爆響,根本找不到老兵們說的這種神奇感覺。

後來我就此問過很多人後,才恢復了一點點自信,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打槍時確實不太可能留意彈夾裡有多少子彈。正是基於大多數人和我是差不多的,所以槍械設計師們發明了一個辦法:使用透明彈夾。

從網上流傳的圖片看,我軍使用的95槍已有了試用版的透明彈夾,雖然顏色看起來有點卡通,但至少說明設計師們已注意到了大多數槍手和我一樣,不可能一心兩用,所以做了這樣的改進。

在參加中印陸軍聯合反恐訓練的時候,我發現常常被國人嘲笑的印軍裝備,其實並不是全無可取之處。他們使用的英薩斯5.56MM突擊步槍,彈夾是半透明的工程塑料製造,可以清晰看到裡面的子彈。如圖:

這種槍和我軍早已淘汰的81槓自動步槍差不多檔次,不能連發,易炸膛,故障率高,這個透明彈匣的設計,算是它為數不多的一個優點吧。

當然,設計透明彈夾以方便士兵觀察子彈餘量,實際上是很多國家制造槍械的通用做法。下面展示一下各國槍械的透明彈夾。

奧地利AUG突擊步槍,不是那麼透明,但足以讓槍手觀察餘彈了。

比利時FN公司出產的P90衝鋒槍。

AK47竟然也有透明彈匣,反正什麼都可以山寨一下嘛。

韓國K11自動步槍。

黑克勒和科赫美國公司推出新型聚合物透明彈匣。

看到這麼多國家都設計了透明彈夾,我就放心了:老外的槍手們也得依靠這樣的方法觀察餘彈,而不是依靠老兵說的那種感覺,說明和本人一樣對餘彈無感者,大有人在!


兵說


圖為德國的HK-53突擊步槍

首先,經驗豐富的士兵會控制步槍的點射數量,比如每次點射3發,點射10次後就代表著彈夾內的子彈已經消耗殆盡。這種計算子彈的數量相對起來比較精準,因為像HK-416這樣的步槍都有3發點射模式和5發點射模式。所以士兵完全可以靠計算點射的次數來獲知自己彈夾內子彈的數量。然而,這種方式在混亂的交戰中很容易使得士兵忘記自己點射的次數,所以這種計算彈夾內子彈的方式一般都是心態沉穩的老兵進行使用。

圖為中國的95式自動步槍

而新兵完全只是靠感覺來獲知自己彈夾內子彈的數量,尤其是在混亂的近距離槍戰中,士兵為了傾瀉火力不可能使用點射的方式用來壓制了所以即使是老兵在連續火力壓制時也會選擇這樣的感知彈夾內子彈的數量。而這種計算子彈數量的方式雖然非常不精準,然而士兵在感知自己彈夾內子彈將要使用殆盡時,很快就會進行連續的射擊來清空彈夾內的子彈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保證士兵正常的更換彈夾,所以在近距離火力壓制時都會使用這種計算子彈的方式。

圖為P-90衝鋒槍

然而最方便的一種計算彈夾內子彈的方式還是使用透明彈夾。例如德國的HK-417以及美國的PDW突擊步槍都有專門的透明彈夾。相比以上幾種比較靠經驗的計算子彈的方式,透明彈夾計算子彈的方式明顯更容易幫助士兵瞭解到彈夾內的數量。並且根據子彈的使用情況進行更換彈夾。而且還有更多的步槍彈夾有專門的上升卡環通過在彈夾上的縱向移動方式來幫助士兵獲得彈夾內子彈的數量。而且還有很多模塊化單兵射擊系統還有專門的小顯示屏來告知士兵彈夾內子彈的數量。(歡迎關注軍情解析)


軍情解析


現在的突擊步槍和手衝等彈匣,都設有在外部就可以直接看到的存彈指示圓口標記,但是,如果在作戰中,如果槍支帶有空倉掛機設置那還不是很麻煩,但是如果像我國的比如九五式突擊部槍未帶有空倉掛機裝置,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

如果一個訓練有素,對槍械原理的實踐和有過實戰經驗豐富的射手來說,能夠預判槍裡子彈在擊發.消耗中所剩餘的彈藥顆數和該在何時迅速的調換彈匣是沒什麼困難的,基本上射手會以短點射(一次二至三發)和單發射擊相結合,在心算和食指抅動板機的有數情況下,以極消耗了彈藥後槍體的重量會整體下降的綜合判斷中,能夠非常熟悉的知道槍膛和彈匣(包括半自動步槍裡的彈夾)在射擊中還有多少發子彈,甚至在使用帶有空倉掛機功能的突步衝手槍械可以在彈膛裡還剩下最後一顆子彈的情況下準確的以單手卸掉空彈匣,然後以極其神速的方式上好三十發的新彈匣,而且還省去了平時換彈匣必須拉機柄才能上膛的這一點寶貴時間,有時快零點幾秒就可以挽救戰友或者保護自己的生命,以搶先擊發消滅敵人,達到擁有:訓練多流汗,戰場少流血的過硬軍事技術。

所以,一個精明的射手,或者是野戰軍標準陸軍步兵,以級海軍陸戰隊、或者是特種偵察大隊(特種兵),對這種預判彈匣裡究其還剩餘多少子彈,該在何時換彈匣或彈夾,那是啞巴吃湯圓,心裡非常有數的,那就是單發精度射和全自動模式的短點射擊相結合,就能夠隨時計算出彈匣和槍膛的彈藥、子彈總數,這個對於軍事素質過硬的士兵來說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空一體


縱橫沒當過兵,所以不知道戰場上的士兵到底是如何判斷彈夾裡的子彈是否快要打完,但是,我想這個東西應該每個人的習慣和方法不一樣吧!

比如我們玩CF和使命召喚的時候,都會看右下角的顯示,但是我們知道射擊遊戲和真的射擊還是有區別的,真實的槍戰中,根本就沒有右下角的子彈顯示。那麼,真實的戰場是如何判斷彈夾裡的子彈呢?

通過槍響判斷彈夾中的子彈

最笨的方法就是用數的方法,優秀的士兵必然會默唸自己彈夾的子彈數,然後在最好的時間將子彈換上,比如三八大蓋類似的步槍都是隻有五發子彈,戰士必然是打一槍一查,尤其是八路軍彈藥很不充足,據說有的部隊平均人均只有四發子彈,這樣的情況下,戰士不可能不數。

在電影《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一個駕駛員油箱顯示錶壞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油,對於飛行員來說,油就像士兵的子彈一樣,沒有油箱指示大部分人都快快速返航,而這名飛行員通過和他一同起飛的飛行員計算出自己飛機內還剩的油,這就是優秀士兵和普通士兵的區別。

當然,除了數自己的子彈外,優秀的士兵還會計算對手彈夾裡面的子彈。

在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對方手裡還有槍,然而主角就會站出來說,你沒子彈了,主角怎麼會知道,就是因為他聽對方的槍聲判斷出對方用的什麼槍,槍裡有多少發子彈,他打了幾槍。

一個優秀的指揮官或者指戰員一定會將槍聲作為指揮的重要考量依據,一般來說,當對面的指戰員喊射擊後,如果是同樣制式的武器很可能同時打完,這個時候是對方火力的一個薄弱點,再進行火力反向壓制。當然,一般的指揮官也會讓火力交叉,防止出現火力不足的情況。

通過感覺來判斷彈夾中的子彈

當然,步槍很容易數,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的槍都是衝鋒槍,或者突擊步槍,以AK47等突擊步槍來說,彈夾的子彈都是三十個,而很多衝鋒槍都有五十發子彈,這個就不容易數了。

正常來說,我們打遊戲的時候,也不可能總看右下角的子彈,因為遇到敵人我們的鼠標左鍵一定會按到底,基本上一梭子子彈能支持鼠標左鍵按下去多久,幾下就清楚了,這是按住的感覺。在具體的槍械時,感覺還不一樣,比如AK47後坐力很大,AK如果連射的話,精度不太好,大部分都點射,根據習慣,有的是一槍一槍點射,有得則是兩三發子彈一點射。

實際作戰中,士兵肯定也是根據自己的習慣來衡量彈夾裡面的子彈,如果是兩三發,按十來下就知道應該換子彈了。

在戰場上子彈不僅是擊殺敵人的工具,也是報名的護身符,一個人連自己的護身符都不清楚,那麼他真的離死就不遠了。


史論縱橫


這種彈匣側面開觀察小窗的方式很方便士兵觀察到自己的彈藥量

其實現代人對武器的研發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本上都是越來越方便使用為目的。一個很簡單的判斷彈匣內子彈如何打光,光從技術來說講,就有很多方法。

比如彈匣上標定顯示彈藥餘量的標記,可在彈匣後面以每10發子彈為一個標準距離鑽一個空洞,並用比較明顯的顏色來當提示色,一般30發彈匣開三個孔就行了。這樣士兵在射擊過程中,只要看一下彈匣哪個孔空了相應就知道還剩多少子彈了。

這種可以計算槍口發射彈藥數量的計數器,可直接向射手反應出打出的子彈數量。

還有就是直接上塑料的透明彈匣,這樣一目瞭然。比開孔還真直接,不過這樣的彈匣不太利於隱蔽,還容易反光。現有的彈匣多數顏色還是以黑、灰等暗色為主。另外,還有一種就是在彈匣兩側開個觀察窗,這個細長的小窗採用的是透明的材料製成,也可以輕鬆的觀察到彈藥的存量。

更奢侈的就是為槍械裝上彈藥電子計數器了,這樣直接看著計數器上的彈藥量顯示就好了。只不過成本小貴,可能並不會批量裝備,要想用的話需要個人自行採購。

另外對於一些老兵,經常玩槍的老手來說,他們完全可以依靠經驗來估算出還剩多少彈藥,來合理的更換彈匣。畢竟彈匣中有彈與無彈的重量還是有明顯區別的。有經驗的射手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點射數量來算出自己的槍內還有多少子彈,方便在上一個彈匣打光子彈前就將新彈匣換上。

這還是在彈匣側面開窗的一種彈藥量顯示方法。當看到彈匣內的部紅色彈簧升到這個位置時,就表明子彈已經用光。

這種彈匣底部有一個數字顯示器,這個數字代表的就是彈藥量。


鼎盛軍事


諸葛小村姑來搶答:子彈是士兵的生命,誰也不能拿它開玩笑,在戰場上,如果不記得自己放了多少槍,還剩餘多少子彈,等著你的只有死亡。


一個士兵在出徵之前,數一數自己帶了多少子彈,這是一種有效的保命表現,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必須做的,而那些新兵蛋子拿到槍支後,急忙擺POSE,甚至有的人,槍管裡面殘留的黃油都沒有有效清除。帶上子彈,糊里糊塗就上戰場,開第一槍的時候,由於黃油的阻礙,可能就是炸膛。

什麼叫做老兵?老兵就是看到自己的戰友紛紛倒下,他倖存下來了,他就是老兵。他所有的戰鬥經驗,都是依靠別人的生命,自己的流血而得到的。


由於每個人的體力是有限的,戰場上單兵所能攜帶的子彈,也是有限的,尤其是現在自動槍械的普及,子彈的消耗數以萬計。按照現在的制式槍支,每個彈匣最多裝30發子彈,普通士兵攜帶5個彈匣,就已經很重了,我們還要揹負手榴彈,匕首,防彈衣,通訊設備等等,頭上還要頂著頭盔,這些加起來,超過30公斤,這在戰鬥狀態是致命的,因為戰術動作受到限制,比如跨越、奔跑、攀爬、臥倒、匍匐前進等等。而自己軍隊的彈藥補給人員,還在一千米開外。

面對多個敵人,就算我們是神槍手,也不能夠從容地各個秒殺,敵人同樣也是自動武器,子彈如同暴雨般散落在我們的周邊,估計咱的手指頭露出來,也會被立即削掉。戰場上,絕大多數子彈都是用來壓制的,而不是直接擊斃。

在這樣的情況下,與戰友的配合就很重要了,一般採取短點射(這在槍械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了,不同的開關位置對應的是單發、三發、五發和全自動),也就是每次3發,打一槍換個地方或者就是3-5個戰友,分別開槍,吸引敵人注意力,另一個人出其不意,向前摸進,如此配合,最後殺傷敵人的,基本上是手榴彈,而不是步槍彈。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士兵都牢記自己開了幾槍,自己的拇指扳動了幾次,30/3=10,難道很難記住麼?往往最後就在子彈的精打細算中決定了前進部署。


記住,這是我們的生命倒計時,除非你被爆炸衝擊波震暈,有多少子彈,我們必須搞清楚,否則輪到自己點射的時候,槍機發出清脆的卡塔聲,就是咱的死期,敵人知道我沒子彈了,或者要換彈匣,在這個1-2秒的時間內,敵人說不定已經摸到15米處,甩來一顆手榴彈……


現在有的國家的槍械彈匣開個小窗,或者使用部分透明工程塑料,只要瞄一下,就知道還剩幾發子彈,在子彈快要告馨的時候,會用特殊暗號通知隊友,隊友會接替我放槍吸引敵人,否則隊友以為我還有子彈,探頭摸進,就會被敵人幹掉。

至於電視劇裡面的站起來拿槍掃射,基本都是死不足惜的,因為這樣子基本活不過5秒。


………………

這裡是諸葛小村姑為您報道,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