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臂羊倌”的悲喜劇

輟學—斷臂—離異—養羊—羊死,貧困—奮鬥—再貧—再奮鬥—扶貧。命運壓在他身上的苦難都被他踩在腳下,奮鬥讓他踏開通向幸福的路途。

10月下旬的淳化,已經有了冬日的氣息,橋上村莊稼地裡經過了秋收,剩下一片和大地融為一色矮矮的麥梗。

38年前,劉斌生在這裡一個普通的農村人家,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全靠父母打理幾畝薄田支撐,母親是聾啞人,身為老大的劉斌從小便比同齡人更加懂事。

“无臂羊倌”的悲喜剧

深諳家庭艱辛的劉斌為減輕家裡負擔,15歲初中畢業便主動提出輟學外出打工,好讓弟妹們能繼續讀書。“只要肯吃苦就有錢賺,日子就能好起來。”

愛動腦的劉斌一刻也不閒著。從磚廠輾轉到造紙廠,幹活不惜力,喜歡留心思考的劉斌總是比別人幹得好。其他工人還需要靠儀器檢測紙漿濃度是否超標的時候,他用手在漿裡攪一攪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加水,什麼時候濃度合適了。

揮汗如雨的日子生活儘管艱難,但也算踉踉蹌蹌地走了出來。

連遭打擊

2002年,勤快實誠的劉斌在親戚介紹下,和閻良一位姑娘相識並走入婚姻,入贅了女方家。一年後,兒子出生更是為小家添了許多快樂。心有了著落,人有了念想,日子也有了奔頭。

2003年10月的一天,劉斌照常到棉花廠上班,工作中棉花打包機突然發生故障。

“當時我把棉花包剛放在機床上,那個夯機突然就落下了,我眼前一黑,整個人瞬間就疼得沒知覺了。”

等恢復意識時,劉斌已經躺在了醫院,兩隻手臂只剩下肘關節以上的部分。

“在醫院的那段時間,我每天就望著天花板,心裡想著完了、全完了……失去雙臂就等於失去了勞動能力,我年邁多病的父母怎麼辦?我那還吃著奶的兒子怎麼辦?我的弟弟妹妹們怎麼辦?”談起當年的情形,劉斌眼眶泛紅。

2005年,沒了勞動能力,與妻子感情破裂的劉斌萬念俱灰,他將一歲多的兒子扛在肩頭,從閻良回到了淳化老家。劉斌說:“我兒子從小練就了一項特殊技能,只要把他放在我肩頭,走在路上雙手不抱他也能穩穩當當坐著甚至睡著。”說這些的時候劉斌一臉輕鬆,但箇中心酸旁人怕是無法體會的。

“一個正常的農村人過上好日子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我這沒有雙手的人,感覺整個天都塌了。”回到淳化家中的劉斌把自己關在窯洞裡整整七天,橫遭意外、婚姻失敗、家庭破裂如同幾記重錘狠狠地砸在劉斌身上,他不明白為什麼命運待他如此刻薄,生活讓他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那段日子,是劉斌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光。

“我不止一次想著不行死了算了,走到溝邊我都想跳下去,有幾次我就在公路邊坐著,想著有車過來了,我就撞上去,我死了一了百了,說不定還能給我兒子‘賺’一點賠償費。”

死,是當時的劉斌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於他而言,死亡不過是一個動作,既然活著又看不到希望,倒不如一死百了,對誰都是一種解脫。

生死就在一念之間,可骨肉親情卻難以割捨。看著一歲多稚嫩的兒子和臉上溝壑愈發深重的父母,劉斌的心像被揪起來一樣疼。“我沒了,他們怎麼辦?”年輕力壯的自己遭遇橫禍,已經是給父母的一次沉重打擊了,如何還能讓他們再去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劇,兒子一歲多便離開了媽媽,如今難道連爸爸也要拋下他,讓他成了沒爸沒媽的野孩子?劉斌噙著淚咬著牙告訴自己:“要扛著,不能走!”

“无臂羊倌”的悲喜剧

無臂搏擊

個性要強的劉斌知道自己不能再消沉下去,雖然沒了雙手,但還有健全的雙腿、靈活的頭腦,總不能坐吃等死。

從學著穿衣、吃飯開始,劉斌比常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既然吃飯不能用筷子,那就直接用嘴吃,劉斌又特別容易出汗,經常是一頓飯吃下來,衣服全溼了。剛開始上廁所還需要有人幫忙,慢慢地,連上廁所也可以獨立完成。靠半截殘臂點菸、發微信、打電話,都不成問題,甚至學會了操作電腦、騎三輪車。

有了生念,轉機就出現在一個人對命運的不屈中。

剛回到淳化老家時,父親養了兩隻羊。每天盯著兩隻羊,讓劉斌打起了養羊的算盤。每天早上,在父親的幫助下,繩子一頭繫著羊,另一頭綁在劉斌腰上,開啟了他的放羊生活。就這樣,村裡多了一個無臂羊倌。

“早上走的時候我就吃飽,但基本不喝水,因為出去上廁所特別不方便,第一天放羊那一整天就沒上廁所。”對劉斌而言,上廁所是生活裡的一件難事,直到他摸索出了方法。“我喜歡天冷,天冷人穿的多,靠著樹杈脫衣服的時候不至於把身上掛爛,天熱了,我又容易出汗,再加上放羊的時候跑來跑去,衣服都黏在身上,再一上廁所,後背總是掛著一道道傷。”

有一年下大雪,羊跑了出來。雪積得太厚,劉斌在找羊時,一腳踩空,跌下三四十米深近乎直立的崖底,周圍荒蕪一人,殘臂不能用力,想起來又沒人扶,劉斌只穿一件薄衫在窄道中掙扎了10多個小時,利用一次偶然的機會蹬了起來,在暮色中一個人悄悄回到家。“老天爺還不打算收我。”忍著異於常人的艱辛,從最開始的兩頭羊不斷增添,漸成規模。

2006年,一次劉斌到鎮上趕集,偶然認識了鄰村販羊的姚紅運,交談之中,劉斌又發現了一條賺錢路子。姚紅運覺得他為人實在又勤快,便同意劉斌跟著自己一起販羊。劉斌不怕苦不怕累,甘肅、寧夏、內蒙,這些地方都有他的足跡,為人誠懇的他還交了不少朋友。邊養羊邊販羊,又靠著積蓄和政府的補助,劉斌在2008年為家裡蓋起了新房。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眼看,生活裡的這場翻身仗,劉斌是打贏了。

又遭厄運

劉斌相信鄉間流傳著的一句俗語:有智吃智,無智吃力。他覺得靠著自己的勤勞,哪怕就是比別人多付出一些艱辛,日子也能越過越好。

但就在生活不斷向好發展的時候,厄運卻再次降臨。

“搬進新房不久,我從外面買回來一批羊羔,沒想到這些羊羔沒有經過檢疫,最後羊群得了傳染病,我也不懂防疫相關知識,幾天時間,100多頭羊死的就剩下20多頭。”

“我受傷截肢的時候沒有哭,被逼出家門的時候沒有哭,但是這100多頭羊死了,我一個人不知道偷偷哭了幾次。”

村裡有人勸劉斌將這些死羊賣了,能收回一點是一點,但劉斌一口拒絕了:“我不幹那缺德的事。”最後,他把死羊丟在村邊一口廢棄的枯井裡,全埋了。

當父親勸他把剩下的20多頭羊賣掉時,劉斌說:“‘死水怕瓢舀’,把剩下的羊賣了容易,但錢放在手邊三天兩頭就沒了,其他活我也幹不了。”就這樣,劉斌繼續發展著他的養羊事業。

屋漏又逢連陰雨。2014年年底,劉斌父親突然腰疼得厲害,週轉多家醫院,最後確診患了一種由羊傳染給人的罕見的布魯菌病。為了給父親看病,劉斌花光了積蓄,除了農村合療、大病醫療報銷的部分,還欠下了7萬元的外債,這對這個原本就清苦的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出院後,父親再沒辦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且需要長期服藥鞏固病情,又成了劉斌心裡一塊大石頭。

命途多舛,生活總是喜歡用磨難考驗這個家庭,劉斌似乎快有些熬不住了。

再拾希望

生活中的一次次打擊讓劉斌多少有些垂頭喪氣,羊舍的存欄多年間也剛維持在二三十隻。直到村裡扶貧幹部的到來,劉斌的生活才算真正有了大變化。

說起第一次見包鎮幹部、縣委組織部長劉鈺堂,劉斌還有些不好意思。2016年新年伊始的一天,村裡的老支書劉思傑來到了劉斌家,看到劉斌躺在炕上催促:“扶貧的幹部馬上就要進門了,你還躺著不起!”劉斌心想,又是來走走過場的領導,要脫貧還是得靠我自己,一邊不情願的披著衣服下了炕。沒想到,劉鈺堂的第一次入戶,就讓劉斌放下了成見。“你現在有啥困難、想法都可以跟我說。”劉鈺堂開門見山。認真的攀談過後,劉斌發現,這些幹部是真正來幫他想辦法、幫他脫貧的實幹幹部。

“无臂羊倌”的悲喜剧

為深入瞭解情況,今年6月15日,縣委組織部幹部張琦和劉鈺堂來到劉斌家,和他同吃同睡同勞動。第二天一早,張琦起床後發現劉鈺堂和劉斌都不見了。原來,早上5點多,劉鈺堂就和劉斌一道出門放羊去了。兩人邊說邊聊,從羊的養殖規模到畜牧技術,從市場行情到販賣渠道,從家裡老人到孩子上學,劉鈺堂事無鉅細,一一瞭解,心裡琢磨著怎麼能把精準扶貧的政策有榫有卯地用在劉斌身上,幫助他解決現實中的難題。

駐村的第一書記王琪,三年來無數次找劉斌給他排憂解難,有時趕上飯點便親自下廚,說說笑笑儼然是熱鬧的一家人,甚至給劉斌餵飯、擦汗,兄弟般地溫暖著他。劉斌感覺,這回是真的不一樣了。

為實現規模化、現代化養殖,淳化縣組織了11個相關部門專門為劉斌召開了產業發展專題協調會。從交通、水電、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7條高含金量的支持政策。縣交通局投資20萬元,解決合作社的道路問題;縣電力局投資38萬元,安裝了變壓器,接通了電線,解決了合作社的用電需求;縣發改局、縣扶貧辦爭取“三變”等相關扶持項目資金,縣人社局、縣殘聯為合作社支持殘疾人創業資金1萬元和相關政策;縣農牧局為合作社制定現代化養殖小區的規劃並加強防疫和技術指導;公益中行為合作社提供100萬資金和項目支持,擴大養殖規模;馬家中心社區為合作社籌措資金91.3萬元鋪砂石路、修建圍欄等。

好時代有好政策、好政府好乾部,劉斌的脫貧路上有了他們,走得更加穩健和踏實了。

帶動村民

看到劉斌的養殖規模常年保持在二三十隻,產業基礎薄弱,劉鈺堂、王琪都建議劉斌擴大規模,形成產業。2017年3月,在淳化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劉斌成立了“淳化博濤養殖專業合作社”,吸收了六戶村民加入,其中有三戶是貧困戶。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在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劉斌還拿到了殘疾人補助、產業補助、殘疾人創業資金、養羊補助等各項補助,被列為縣上重點幫扶對象。

生活有點起色,劉斌就開始琢磨怎麼幫助同鄉。剛開始,劉斌邀請村裡的五保戶蒙思文加入他的合作社,卻被拒絕了。

“我種著兩畝艾草,平時鋤鋤草,不用費多少力氣,而且旱澇保收,我個子不高,力氣又小,放羊我還怕我追不上羊,劉斌來找我,我覺得我‘寒薄力小’,他又沒有雙臂,我倆合作誰扶持誰?”最初,蒙思文抱著這樣的態度。

在劉斌的多次勸說下,蒙思文最後答應加入合作社試一試,但這一試卻讓他決定繼續跟著劉斌幹下去。“跟著劉斌幹合作社,我放心,也多虧了劉斌,我這心情好了,生活富裕了,日子越過越好了,以後有機會我還要去大城市逛一逛。”

今年26歲的張林是隔壁火留村的村民,原來一直在外地打工,聽說了劉斌的事蹟後,有意發展養殖產業。在縣委組織部的牽線搭橋下,張林認識了劉斌。“我想養羊,但是缺乏資金、技術,和劉斌接觸這一段時間以來,劉斌教了我很多,跟著他辦合作社,我相信會越幹越好。”

劉斌的品德口口相傳,村民提起他都豎起大拇指,說他做事實在,這些好的品質為他帶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機遇。

“我打算等新的養殖場建起來後,先養300只奶羊,畜牧和奶業一起發展,羊糞到時候做成有機肥,再擴展一片有機養殖蔬菜園,規模擴大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共同致富。”談起對未來的規劃,劉斌眼裡流露出遮不住的喜悅和憧憬。

“无臂羊倌”的悲喜剧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劉斌的養殖場正前方,這排紅色大字非常顯眼。

( 當代陝西 張國寧 李惠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