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丨“道具大王”在横店追梦

2018-12-18 13:04

改革开放40周年丨“道具大王”在横店追梦

人物:朱冬青

身份:道具师

“我第一次接触影视道具制作是在《小李飞刀》剧组,负责给假树绑上枝桠和花朵。”回想起自己初入行时的经历,46岁的朱冬青显然有说不完的话。

12月14日,记者走进横店朱仔影视道具工作室,见到了有“道具大王”之称的朱冬青。

朱冬青是磐安人,早年曾南下打拼。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大地,横店从默默无闻的小镇变身闻名遐迩的影视基地。嗅到商机后,朱冬青于2000年来到横店,辗转于各个剧组,帮忙制作道具。虽然每天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但在这个过程中,朱冬青不断积累、提升自己,同时结识了许多圈内人。

2007年,朱冬青在横店大智街上开办了“朱仔道具工作室”,自己当起了老板。工作室接的第一单大型道具制作业务,是为实景演出《梦幻太极》制作数十套道具。圆满完成任务后,朱冬青的名号在横店越叫越响,许多剧组主动找上门,向他租赁道具。朱冬青最早学的是木雕,为了适应这个行业,他还自学了绘画、电焊、裁缝、铁艺、皮艺等技术。因此,只要是剧组需要的道具,他都能想方设法“变”出来。发报机、唱机;瓷器、陶器;刀枪、手榴弹……如今,朱冬青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道具。为了搜罗和制作这些道具,朱冬青一有空就到全国各地跑,花费早已达数百万元。有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道具,朱冬青就照着图纸,自己动手做。有一次,他一口气制作了2000多个道具手榴弹。

朱冬青有一本笔记本,上面记着上千个剧组的名字,如《鸡毛飞上天》、《潜伏》、《战长沙》等,都是与他有过业务来往的剧组。这个笔记本记录了朱冬青的事业轨迹,也记录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最早借住在长辈家的老房子里,到在横店买地盖房;从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到开着汽车在全国各地跑;从一位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到颇有名气的“道具大王”,朱冬青在横店这片沃土上找准了自身定位,并朝着当初定下的人生目标砥砺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