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為什麼絕交?

微斯


魯迅和周作人根本就不是一類人,魯迅正直並有著強烈的批判和鬥爭精神,周作人貪圖享樂、性格懦弱,他們如果不是兄弟,估計連話都不會說上一句。

但是二人絕交確是和兩人的思想相悖無關,而是因為一些家事。

周作人早年在日本留學,認識了日本人羽太信子,二人結為夫妻,1919年魯迅賣掉的浙江老宅,在北京買了一處院子,一家人包括母親、魯迅和朱安、二弟周作人一家、三弟周建人一家住在了一起。

這麼大的一家子人,難免磕磕碰碰,由於魯迅母親年事已高,當時魯迅雖然和朱安成親,但是二人形同陌路,朱安不識字,在家裡也沒有任何地位,家政大權都落到了羽太信子身上!

而羽太信子性格潑辣、自私刻薄,經常對家裡頤氣指使,花錢還大手大腳,不斷的搬弄是非,還還有歇斯底里症,情緒十分不穩定。

而魯迅和周作人將每個月的工資都交給信子,信子卻拿著這些錢肆意揮霍,魯迅素來節儉,向周作人說過幾次,但是周作人根本就做不了主,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直到1923年,周作人向魯迅寫了絕交信,兄弟二人鬧翻。魯迅搬出大院!

但是魯迅的母親及三弟一家是站在魯迅這一邊的,可見周作人當時並不佔理!

幾年後魯迅與周作人關係更加惡化,魯迅回家拿東西時,周作人夫妻二人對魯迅惡語相加,雙方大打出手,直至魯迅去世,二人再無瓜葛!

至於坊間傳說的魯迅和信子的不倫之事,以魯迅為人,我認為根本不可信,此種傳說不值一提!


平民對對話詩詞


據許壽常、許廣平等人的回憶文章說,這兩兄弟的失和主要是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的責任。可以確信的是,羽太信子本人脾氣暴躁,罵人張口就來,還特別愛戳人痛處,比如,羽太信子會當著魯迅的原配太太朱安的面,對自己的孩子們說,“以後別往中院跑,不要找那個孤老頭,讓他們冷清死!”,這是在諷刺朱安沒有孩子。



我想,兄弟失和,如果全怪在外來的媳婦頭上,似乎也並不客觀。我想,還是兩兄弟離得太近的緣故。兩兄弟住的房子在八道灣,是一座三進的院子,是魯迅花錢購買的。但是主持家政的,卻是羽太信子,兩兄弟的錢全交給羽太掌管,一起花。“親兄弟,明算賬”的俗語真的是至理名言,一旦沾上錢財,即使是親兄弟,也沒有辦法完全客觀了。

羽太信子本人出身貧寒,到了中國後,周作人兄弟收入高昂,一時找不到北也是有的,據說她僱傭不少傭人,吃穿用度一應日式。長期揮霍下,讓兩兄弟捉襟見肘。當時魯迅的月薪是350大洋,換成現在的收入差不多每月40萬左右,依然不夠花。

在金錢供給長期不平衡的狀況下,兩人的關係自然可以想見的疏遠了。後來的結果是,魯迅和他的母親一家都搬出了那裡。



目前的資料很奇怪,一方面說羽太信子有間歇性歇斯底里,吵架粗魯,過程中還會裝死,是一個粗鄙撒潑的女性形象,一方面羽太信子說魯迅調戲她,周作人居然相信了,和魯迅認真地絕交起來,兩個人還大打出手。

如果羽太信子這麼神憎鬼厭,是闔家厭棄的對象的話,周作人為什麼一點分辨力都沒有,相信魯迅調戲妻子,甚至寫信質問呢?

因此,我覺得兩兄弟之間日常的齷齪更為嚴重,羽太信子只是個導火索。


光明大先生


魯迅和周作人,都是在新文化運動中深受青年愛戴,有過重要影響的文化名人。他倆曾一起留學日本,一起寫文章,後來又一起在北京工作,住在一個院子裡,可謂兄弟怡怡。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給魯迅一信,說他當天才知道所發生的事,請魯迅以後不要到後院來。魯迅自此獨立用餐,不久就搬出去了。魯迅曾回去取書,兄弟倆人差點打起來了。以後就形同陌路了。




關於兄弟失和,有很多猜測。一種說法是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一家開銷太大,不節儉,以至魯迅負擔重,有怨言。羽太信子可能對魯迅不滿,周作人聽信婦人之言,以至失和。一種說法是魯迅偷窺羽太信子洗澡被羽太信子發現,報告至周作人後,周作人大怒。

但上述兩種都是推測,因為當事人都沒有就此說過原因。我認為這必然是一突發事件所至,這從周作人信可知。但突發事件肯定不是偷窺洗澡。因為當時日本人向外人展示身體不是大驚小怪的事,混浴什麼的長期存在。即便偷看過,周作人也不至於發怒,因為他對此很開明。魯迅周作人都是積極提倡新思潮的,觀念上和舊道德維護者不同。

兄弟失和,排除上述兩種可能。但究竟為何,當事人都已逝去,除非有特殊的證據,比如新發現當事人說明此事的書信什麼的,否則將永遠是個謎。


王可期


因為一個女人

周氏兄弟失和,是中國文壇上的一大憾事。其原因,當事人含糊其辭,不願意說;其親朋好友各有說法,莫衷一是

。但基本上,是因為一個女人,一個日本女人。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雖然,有些偏頗,但歷事多的人往往都會很有感觸。

這倆文豪鬧翻,大體上有幾個說法:

第一種說法比較狗血,涉及作風問題。據說,兩人鬧僵了,是因為

魯迅先生偷看了周作人的日本老婆洗澡。在我們的話語體系裡,魯迅是文化旗手,幾乎就是正義的化身,作為一名拿筆的鬥士,他會如此猥瑣不堪嗎?似乎不太可能。當然,也有人分析說,魯迅在北京八道灣買了一個四合院,他們一大家子住在裡面,難免會碰上尷尬事,或許,魯迅先生沒打招呼就進入周作人的房間,而人家老婆正在屋裡洗澡,恰巧碰上,也未可知。當事人都說不清楚,咱也不好下結論。

第二種說法比較現實,主要是經濟問題。魯迅當時在教育部和北大任職,雖然收入頗豐,但是架不住家裡有個敗家娘們,也就是周作人的日本老婆。這位日本女人,喜歡講排場,家裡傭人就7、8個,日常用品要用日本貨,看病要請日本醫生,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他用黃包車往家拉錢,但是人家用汽車往外送錢,入不敷出。久而久之,經濟矛盾就全面爆發了。兄弟倆撕破了臉,弟弟周作人差點拿銅爐砸了魯迅先生

第三種說法比較形而上,主要是兄弟倆性格不同。魯迅和周作人在文學上,水平都很高。但兩人風格不一樣,魯迅剛硬,周作人陰柔;魯迅看問題一針見血,對敵人批判毫不留情;周作人則溫柔很多,性格上也比較軟。這種性格的差異使得兩人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衝突,周作人的老婆,恰好做了一個導火索,引爆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鬧翻之後,魯迅先生大病一場,並從此種下了病根。周作人則日漸墮落,最後淪為漢奸,實在讓人扼腕嘆息。誰都沒有想到,一個日本女人,在中國文壇上製造了這麼大一個風波!


飲水君


好多人都說是因為周作人和夫人的日本貴族式消費引起的,如當時北京就有100多輛出租車,座一次車要五到十個大洋,兩個大洋可買一代洋麵,兩個大洋可僱一個保姆,周作人有事沒事就打出租車,看病必請日本的大夫等等,可也不至於因為弟媳不會過節省日子,兄弟反目呵。那時中國大的門弟家庭都是住在一起的,母親還在,當大哥的魯迅是不會要分家的,可是一個寄託了周家三兄弟夢想的八道彎大宅子,竟大打出手了。



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走到前院遞給魯迅一封絕交信,次月,魯迅就主動搬出了八道灣,後來把母親和朱安也接走了。真相是什麼,十幾年了到魯迅逝去,一直都保持沉默,作為當事人的兄弟二人竟然不約而同地保持了沉默。周作人性格較為內向、隱忍,選擇不發聲可以理解,然而魯迅這樣犀利暴躁的脾氣,居然也能憋著什麼都不說,是不是周作人覺得對不住長兄,可又耐於大文人情面,還有家裡的那個“河東吼”,沒能向哥哥倒歉,反正魯迅真是氣的不輕,他在當年日記中對兄弟夫婦大打出手記得很清楚,1924年6月11日《魯迅日記》記有這麼一段:“下午往八道灣宅取書及什器,比進西廂,啟孟及其妻突出罵詈毆打,又以電話招重久及張鳳舉、徐耀辰來,其妻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凡捏造未圓處,則啟孟救正之,然終取書、器而出。”在這次激烈衝突中,信子還暴出很多魯迅的“罪狀”,還打電話找來了兩位證人,估計流傳的“魯迅在窗下偷聽周作人夫妻談話”,“魯迅偷窺羽太信子洗澡”,“魯迅對羽太信子不敬”的種種言論,就是從這次爭吵中來的。


左羽太信子,中周作人,右其內兄

其實這些真的不可相信,瘋狂的女人打起架來信口雌黃,也許是一種病態,此時的周作人又怕夫人癔症犯病,周作人在旁只能助戰,因為羽太信子有昏倒的過的先例,三弟周建人曾經見識過一次嫂嫂“歇斯底里症”的發作,周作人剛帶信子回紹興時,有一次他們夫妻爭吵,信子突然指著周作人破口大罵,然後暈倒在地,嚇得周作人從此不敢再有絲毫“得罪”。包括抗戰爆發後,周作人不願南下,寧願留在北京出任偽職,也是因為對信子百般服從。周建人說周作人是意志薄弱、性情和順,卻不辨是非。



事實上,羽太信子為人到底如何,不但作為丈夫的周作人幾乎沒有在文章中談論過,作為兄弟反目當事人的魯迅也沒怎麼評價過。就像關於八道灣失和的真相,這兩兄弟也始終保持著閉口不談的默契,到今天周家兩兄弟失和的真相眾說紛紜,我以為因生活方式引起的是主要的。周作人和羽太信子兄妹一大家子過日子,魯迅每月二三百元都要交給掌財權的弟媳,魯迅追求生活的獨立性也是重要方面,他和原配夫人長期分居,他也要有自己的財政和戀愛的自由生活。


長江39563631


魯迅誕生於浙江紹興。原名周樹人,是家中的長子,周作人是他二弟,比他小四歲,三弟周建人比他小七歲。

由於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魯迅,既負責家庭的經濟來源,也負責弟弟們的精神方向引導。

1919年起,魯迅便將母親以及二弟和三弟的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灣購買的一所大宅院。一大家子人開始和睦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本來,魯迅與二弟周作人思想感情都特別相似而且深厚,最為親近的兩兄弟,卻不料發展到終身不再往來,絕交的地步。到底是為什麼?

不好的傳言說是:魯迅偷窺他的弟媳婦洗澡,所以周作人大怒與魯迅絕交了,但那只是人們的猜測,並沒有任何依據。我想那也只是思想齷齪的人的想象罷了。就像魯迅在日本時,有次看見一位日本婦女提著包裹還有兩個孩子,他便熱心的幫忙抱了孩子,就有人說魯迅跟日本女人已經有孩子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總有人捕風捉影。


但這些傳言也可能引起了周作人對魯迅的誤會,所以大打出手還寫了封絕交信:魯迅先生……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面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一個禮貌的稱呼,還有最後的客氣,作為關係親密和睦的兄弟尤為顯得更加寒冷而諷刺。很快魯迅搬離了八道灣。

據資料記載:

一、也許是命中註定,因為他們兄弟感情太好了。

許羨蘇回憶魯迅母親的談話:“龍師傅給魯迅取了個法名——長庚,原是星名,紹興叫‘黃昏肖’。周作人叫啟明。啟明也是星名,叫‘五更肖’,兩星永遠不相見。”但這也只是魯迅母親的一種唯心論。

二、周作人的妻子用錢太揮霍。

郁達夫《回憶魯迅》中有文:……魯迅有時候對我說:‘我對啟明總老規勸他的,叫他用錢應該節省一點,我們不得不想想將來,但他對於經濟總是進一個花一個的,尤其是他那位夫人。’

“我只記得:你們大先生對二太太當家是有意見的,因為她排場太大,用錢沒有計劃,常常弄得家裡入不敷出,要向別人去借貸是不好的”《我記憶中的魯迅先生》

“我總以為不計較自己,總該家庭和睦了吧,在八道灣的時候,我的薪水全行交給二太太,連周作人的在內,每月六百元,然而大小病都要請日本醫生來,過日子又不節約,所以總是不夠用,要四處向朋友借。有時候借到手連忙持回家,就看見醫生的汽車從家裡開出來了,我就想:我用黃包車運來,怎敵得過汽車帶走的呢?”《魯迅回憶錄.所謂兄弟》

以上都是有文可循的一些潛在矛盾。可作為一個當家人,周作人的妻子(日本女人)不知道節約規劃,魯迅規勸弟弟還招來誤會和絕交信,這對於兩個人都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苦。


周作人和魯迅絕交後,思想漸漸脫離了時代主流。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周作人擔任偽政府教育都辦,為日本人做事,抗戰勝利之後,以叛國罪被判入獄。1949年出獄,定居北京。

所以,最後兩個人的政治立場不統一,也是兩個人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之一。


竹易堇


個人沒有太多的文學修養,也不太瞭解文學史,僅僅是看過一些,非常少的回憶錄及分析文章,總體認同錢理群先生的觀點。下面,只能是憑自己的想象,瞎猜了。

時間大致是1923到1924年吧?進入共和不到15年,距“新文化運動”不到5年。也許大家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中國歷史上近2000年的“昭穆制度”?細說不可能,只能說簡單的分析。

簡單說,即常見的“長房長孫制”。家中嫡長的權利是非題之大的,遠超當代普通人的想象。如果是普通人家,也許不成為大問題,而周氏兩兄弟,經過“新文化運動”,在當時,都具有旗手的地位。

“新文化運動”到底要幹什麼?不需我多言。而處於這個階段的周氏兄弟,可能麻煩就大了吧?革別人的命好辦,革自己的命,恐怕世上難覓。之前魯迅先生為啥提前回國工作?很簡單,作為家中長子,必須要為家中其它的人盡心盡力,有權利當然有相應的責任!

據說八道彎是魯迅先生出多半資金買的,而作人先生的回憶(日記)中,有兄長的苛責的描述。當然,這些屬於家事範疇,難判對錯,我猜,積怨肯定是有的。

而事後,兩兄弟起碼都沒有正面的說明,而作人先生日記出版時,原日記正好剪掉了與這部分的相關的內容。我猜,沒法說,這是家事!是積怨的突然暴發,事後才覺無聊。

至於什麼“洗澡說”“偷窺說”,我個人完全不信,最多就是當事人怒火中燒時的託詞,真實原因太不足道,怎麼出口?為啥我不信?理由就是,你看看郁達夫小說集,你不旦會了解那個年代的日本社會生活,也能理解日本人與中國人完全不同的貞操觀!


全利88


魯迅先生窮其畢生精神,為復興中華民族的獨立大聲疾呼,長年為躲避封建軍閥的迫害行走在大江南北。

家國情懷,長兄父愛。既要為國,也要顧家。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女人揮霍無度,魯迅先生月薪三百大洋,入不敷出。

全家十幾張嘴要吃要喝,周作人夫婦二人只顧個人享樂,不許魯迅先生提醒。動輒斷交,搬家也是先生主動搬出,留下原屋供他們住,還能咋的。

放在當今,兄弟不火拼才怪哩!


吉祥如意


志不同,道不和,魯迅是當年的大憤青,周作人是現實主義者。魯迅大刀亂掄,看什麼,砍什麼。魯迅要砍中國文字,揚言中國文字不改革,中國亡國了。魯迅仇視中醫,大罵中醫是巫術。魯迅嘲笑京劇,歧視和侮辱梅蘭芳。而周作人不與之苟同,他不極端,遇事冷靜不激動。對國家的事情看法也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