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鼻子喜馬象,如何奇蹟般地在世界屋脊上繁衍生息?(一)


青藏高原多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無數獨特的生物。喜馬象,這類以青藏高原為主要分佈區域的奇特甲蟲,奇蹟般地適應了複雜的地理條件,以及多變的惡劣氣候,成功地在世界屋脊上繁衍生息,成為了這一地區生物多樣性發展的成功典範。

眾所周知,在昆蟲裡面,甲蟲的種類是最多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甲蟲裡面象蟲的種類遙遙領先。據估計,全世界已知昆蟲超過100萬種,甲蟲已知超過35萬種,這其中,象蟲已知種類6萬2千多種,佔了18%。喜馬象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象蟲科Curculionidae、粗喙象亞科Entiminae、纖毛象族Tanymecini、喜馬象屬Leptomias。

喜馬象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目前全世界已知138種,我國已知90種,其中西藏已知59種。此外,根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現有標本統計,至少還有數十個分佈於西藏的種類為世人所不知,是尚未發表的新物種。1886年,德國昆蟲學家福斯特根據印度的象鼻蟲標本建立了喜馬象屬,並且同時發表了6個新種。


國內種類的最早研究也始自國外昆蟲學家。1888年,福斯特記述了採自西藏的Heteromias thibetanus,但未給出Heteromias為新屬的任何說明,他僅記述了該新種,之後該種被併入喜馬象屬。在1955年的《喜馬拉雅山象蟲新種》和1961年的《印度、巴基斯坦喜馬象》這兩篇文章中共記述了18個新種,實際上有13種都產自我國的西藏。

國內喜馬象及其近緣屬的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趙養昌教授和陳元清研究員共同開創的。在1981年出版的《西藏昆蟲》一書中,記載西藏喜馬象55種,其中新種和新亞種竟多達43個!而1980年,他們在《昆蟲分類學報》發表的《中國青藏高原的喜馬象屬及其近緣屬》一文雖然記述了33個新種,但卻是前文的後續補充文章,由於《西藏昆蟲》一書的出版滯後,陰錯陽差,竟提前將近一年半面世。

1996年張潤志描述了短喜象屬3新種和西藏象屬1新種,陳斌和蘭兵記述了骨板象屬的2新種。2007年,任立等對中國短喜象屬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修訂,記述1新種,並給出了中國全部已知種類的檢索表和鑑別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