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到家鄉時,有什麼觸動了自己的情感?

高雅欣499


人們常說,故鄉存不下肉體,異鄉存不下靈魂!我是一個非常戀家的人,對待老家也有很深厚的情感!

對於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的我,回家看到父母親日益年邁的身體,心中的觸動是最大的,當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更多時,他們卻在悄悄變老。這個時候不得不問一句,時間都去哪了

當他在我們身邊說話聲音越來越小,做事總犯錯的時候,請給他們一些耐心,就像他們對當初的我們一樣



熊貓閱讀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家鄉在蘇北,對於我這種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來說,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承載著太多的記憶,家鄉一山一水都讓人深深的眷戀。

剛剛得知老家要拆遷了,住了多年的老房子馬上就要沒了,心裡不免悵然若失,生出許多無奈,城鎮化的進程讓多少鄉愁無處安放,那低得可憐的補償款更是讓人一籌莫展。

我喜歡養花,陽臺擺滿了各種花草。小時候家裡沒有圍牆,房子四周栽滿了木槿,一到夏天,花開得如火如荼,好不熱鬧,無需打理,一樣鮮豔奪目的開在枝頭,沐浴著陽光雨露。

時光匆匆,歲月悠悠。時間如白駒過隙的掠過,轉眼人生已過半,葉落歸根的情懷一直都有,也許再過段時間,我將要帶著孩子們回到生我養我的家鄉去了。

社會在發展,家鄉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幸福感越來越高,如果能把補償款提高點就更好了,再如果能分到一處小房子就更加完美了。

我認為回到家鄉,給我的感觸太多了,親情,友情,一直都在,兄弟姐妹歡聚一堂,濃濃的血脈親情溢滿心間,那是多麼幸福的事!

我是閱讀生香,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喜歡。





閱讀生香


回到家鄉是種什麼感受?

我來說一個吧,再次先得聲明,本人對故土絕沒有鄙視的意味,咱們就事論事,若是評述中有所不妥,還望大家諒解,或指正。

我是前二十年在江北,而現在多數時間在江南。橫跨故土和生活地的,只有一座跨江大橋——江陰大橋。曾幾何時,每每坐著大巴沿著過江快速路,由南向北迴家的時候,除了心裡對親人的期盼,也有絲絲憂慮彷彿一座座高樓大廈滑向低矮平房的落差(現在好多了)。

多少年以後,開著車沿途走過,一江之隔的經濟差距,依然沒有太大改觀。畢竟,無錫江陰名列全國強縣前茅。泰州靖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追趕。

習慣了蘇南的生活,回到老家還是有很多不適應的。

比如開車,泰州城區還稍好些,泰州姜堰,特別泰興,市區若是想好好開車,實在是考驗你的駕車技巧。電動車橫穿,哪怕你是正常行駛,稍有不慎就會惹來白眼,儼然騎電動車的就是你大爺。

有朋友來,經常帶到泰州老街、梅蘭芳公園一帶,遠點的就是溱湖溼地。前幾年,我的一個老領導,從山東四方來訪,請他吃了一次我們最有名的早茶。領導說味道不錯,只是不習慣一些稍有年紀的人大聲咳嗽吐痰。走出餐廳,人行道上也有人隨地吐痰。公共場所禁止吸菸,那更是一場表演秀。後來,我也專門為隨地吐痰的事情,請教了在市醫院呼吸道科,做醫生的朋友。他講泰州地區每年入冬,氣候相對於蘇南會更顯乾燥,容易引發咽喉炎之類的病症,加之蘇中地區田園廣袤,一旦出現霧霾天氣,很容易引起大面積的呼吸道疾病。所以,泰州地區咽喉炎症狀的病人比較偏多,吐痰現象也就比較多。

電動車橫穿馬路,並非完全因為騎手的交通安全意識不強。更大的原因,還是道路規劃的不夠細緻。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沒有做到很好的隔離。當然,一條道路的規劃涉及到方方面面,最最根本的還是財政實力。

隨地吐痰,看似居民文明素質有待提高。但,我們也應該客觀看待。最近幾年泰州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環境衛生不僅僅是市區“舊貌換新顏”,農村環境整治也初見成效。

衷心祝願我的故鄉——泰州,越來越美。






來自水泊不是梁山


上星期四回了一趟家鄉,感到家鄉的道路、環境、人物、交通工具都有明顯的變化。

星期五早晨,登上家鄉五樓天台,有些清涼,眼前旭日東昇,照射上家門上那條河閃閃發光,河上的水氣被陽光照射下顯現七色紫光。剛剛修建的沿江路尤其奪目,一直沿河岸廷伸。沿江路上有晨跑的大媽、大爺,還有兩邊開方種菜的鄉親。大好了,家門前修建這條沿江路,一來出入方便多,二來又可鍛鍊身體。右邊二三百米,還有兩家正在不停地建造自己的樓房。放眼望去,樓與樓之間的明亮的許多,聽說是鄉政府下要令清除屋頭屋尾那些竹、雜亂的樹木的原因。聽爸說,村道路即將安裝路燈,到時晚上就更加方便了。

和爸媽拉家常,發覺爸媽明顯蒼老了,稀疏的白髮,深溝的面容,佝僂的背,變得矮小的身子,看著看著心裡感到無限的心酸。何時能回家陪伴爸媽一起生活是我一直冀盼的日子。古時說“父母在,不遠遊”,而我迫於生計只能遠遊,此刻,我是多麼渴望能中雙色球,來圓我這份情。

令我震驚的是聽到鄰居某某因癌症走了,這位鄰居才55歲,是鄉鄰中比較有名氣的,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經營三家加油站和兩家公司。曾做過兩件比較瘋狂事,一是在某一年元宵節上,當眾狂扔錢令青少年掙搶,另一件是他六層豪宅進住時設宴,整個市級的達官貴人云集,整個鎮上集市道路擺豪車。現隨人走了,門前冷落車馬稀了。此事也說明身體健康是最大的財富。

家鄉離縣城十五公里,以前坐的出入城都是個體經營的小巴,格價是五元。但這次坐小巴都變為三元了,後才知道原來縣城營運公司開通這段省道公交巴士,標價為三元,每15分鐘一班車,大家爭坐公交巴士;而個體經營小巴的生意就慘了,後來個體經營小巴只能降價為三元才有出路。所以同行竟爭是對人民有利的。

家鄉的氣息最舒暢,那裡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靜欣的情懷


十一長假,取消一切活動,早和同學約好,去家鄉看看,

詩人余光中筆下的鄉愁,寫出了在外遊子濃濃的思鄉情結,離開家鄉十多年了,越走近,越有幾分"近鄉情更怯"的感覺...

開車5個小時就到了,翻過小土坡,收割完的麥茬齊刷刷的,在深秋的田野裡,沐浴著金色的陽光,

連空氣中,也洋溢著乾淨,甜香的麥草味,平坦的場院上,堆滿了暗紅色的油菜籽,大麥,小麥堆的如一座座小山,頗為壯觀!

土地承包給個人後,落敗與富足,舊貌與新顏,引人感慨!

此行,重點在尋訪老屋,車子左拐右繞,終於停在門前,空地上雜草過膝,大門上還是釘一張白鐵皮,磚牆裂縫,只是大門緊閉,什麼也看不到,

這片家屬區,年久失修,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孤寡老人,早已納入拆遷範圍!這曾經住過一千多戶人家,當年可是熱鬧的中心啊!

路邊有買酸奶的小倆口,樸實,憨厚,我們每人盛了一碗,一層薄薄的油皮浮在上面,酸奶稠稠的,一勺一勺完完整整,吃的滿嘴奶香味!還是那個味,一點沒變!沒摻一點水!自己養的牛,自己擠的牛奶!自己親手做的酸奶,原汁原味,本色沒有丟!

只是,時過境遷,曾經一起玩要,嬉鬧的夥伴們,都不知去了那裡?音訊全無,真有″物是人非"的蒼涼!

返程的途中,看到一座座墳塋,新的,舊的,唉!它們才是故鄉,真正的留守者...





桔頌子


回到家鄉時,看到曾經讀書的學校一片破敗,滿目荒蕪的景象,深深地觸動了自己的情感。

那所小學校,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學校,第一個課堂,我在這裡接受了啟蒙教育,留給我一個快樂、開心的童年。

再回家鄉,已是30多年之後,記憶中的小學校在我腦海裡不斷地浮現。而當我站在它的面前時,我不禁黯然神傷,情感深處激烈地抗拒著眼前的事實,然而又不得不接受現實。




往日整齊乾淨的校園,已是殘垣斷壁,雜草叢生;往日寬敞明亮的教室,已經搖搖欲墜;往日歡笑聲一片的操場,已經堆滿了糞土……

那一刻,腦海裡的幸福感瞬間消失,一切的欣喜和嚮往也都隨風而去,接受不接受,現實就在那兒,不由得心頭一顫……


紅杉樹Hss


小學的同學,小孩都上小學五年級了。

但,他看起來真的老很多,感覺跟我叔叔們是一輩的了,一起打魚喝酒。

而,自己感覺還像剛畢業學生模樣,對很多事情還抱有興趣,對外面的世界還充滿嚮往。

已經沒有什麼聊天話題了,說來說去都是:“你們在外面好了,能賺很多錢。當初我們好好讀書就好了”。

當初你們可不是這樣說的:“讀書有什麼用?別人不讀書還不是當老闆,手下都是大學生。我們到外面打工還不是賺得比讀書的多。”

你也說是別人嘛,很多人誤把別人的人生,當作自己的人生。用別人的成就來支撐自己不努力的理由。往往耽誤了自己。

不想說誰的人生就一定更幸福、更美滿。幸福從來無法比較,上個世紀的人也不懂這個年代人的幸福。社會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升,如果年紀輕輕就好像看淡一切。那還有什麼是有意義的呢?

感觸比較深的就是:當你停止幻想和努力的時候,人與人的差距就真的越來越大了。


道聽shi說


你回到家鄉有什麼樣的情感觸動了你?說真的。對於一個長期漂泊的我。對家鄉有很多說不完的情。說不完的愛。一個人長期在外漂泊。只有這種感觸了。每一個春節。回家。然後又離開家。在家鄉短短的停留只有那麼幾天。但我對家鄉的話說不完。訴不盡。這種感覺可能只有長期漂泊在外的人才能夠理解。才能夠懂得。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一草一木。對於我這個長期在外的人來說。真的太眷戀了。尤其那憨厚的父老鄉親。那種熱情。那種問候。那種親情。那種友情。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只是說。道不完的情。訴不完的愛。有這樣一首歌。能夠代表我此時此刻的心情。父老鄉親。我生在這座小山村,哪裡有我父老鄉親,一聲聲喊我乳名。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我的故鄉。我眷戀的故鄉。無論我相隔千山萬水。我一輩子都不忘記你,卷眷戀你,


K歌音樂


在家鄉看到舊宅心底那埋藏最深的情感總會被不經意間的觸動。

家鄉僅存還在使用的土牆房

或許因我是90後的緣故吧,對於高樓大廈並沒有他人的那種熱愛,也可能是我來自於農村,覺得祖祖輩輩的根就深埋在那一片我所深愛著的土地裡。我不討厭泥土弄髒乾淨的衣服,因為那本就是我們的顏色,如同古老的傳統文化一般厚重樸實無華,但卻令人深深著迷。

鄉間田野

每每走在鄉間田野上我的思緒都不禁回到小時候,那時我們幾個小夥伴整日都會嘻戲在田野上,捉魚摸蝦是我們的最愛,在小溪裡捉些魚蝦比一比誰捉的多,雖是小魚小蝦但我們卻樂此不疲,捉到的都會放在事先弄好的小泥坑裡,到最後捉累了才會把成果帶回家。我們還會到處摘野果子吃,沒事到自己地裡弄些玉米紅薯烤著吃,那滋味別提多美了……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野果

現在的野果已經很少很少了,農村家家都通上了水泥路,房子也越建越高,孩童們越來越討厭泥土,認為泥土是髒的會使他們漂亮的衣服不再美麗,卻不知衣服可以再買。原來的環境土地遭受破壞變更將不復存在,當然孩子的認知是來自成人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遺棄了太多東西了,或許是我自己的眼光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吧!走在鄉間已遍佈水泥的道路上較原來通行更方便快捷了,社會越來越進步了,老話已不對了應該是“物非人非,事事非”,怎麼一回憶就會有傷感的心情,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終會發展到從前的風景,孩童們自由地奔跑在翠草綠樹之中撫摸那清澈見底的細流,不再只能尋得“洋草皮”、人工湖、假山、籠中鳥、缸中魚、棚中果!!!


健康他我你


故鄉這幾年變化確實大,這得益於政府大力推廣新農村建設,路變寬,環境乾淨了。但有些東西搞得面目全非,有些老建築,有歷史的標誌一併被整掉了。我們這代人沒了記憶,故鄉變得不是我們的故鄉了。希望地方政府要重視文化傳承,它就包括建築,歷史痕跡,如何去整合保留,傳承,多聽聽民眾意見,不要圖一時政績全面去舊換新,那會把我們的文化也連根拔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