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門,北京無法復建的地界兒!它的魂兒在北京人心中


在四九城,有這麼一地界兒網上對它的定義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 是皇城的北門而對於生在這裡,長在這裡的人來說這裡是一片回憶---地安門

在老北京人口中地安門還有個俗稱——“後門”,與正陽門的俗稱“前門”相對應。因而橋也就隨著叫作‘後門橋’,這裡也曾經是北京繁華的第界兒

從小生長在這片土地真的太熟悉了,向北,是鼓樓。向南,望向景山。向西,沿著平安大街走向廠橋。向東,就往寬街那方向去了

如果您是地安門的“老街坊”,記不記得兩個地方。一個叫“糧店”,賣米麵一個叫“地副”,賣蔬菜、熟食、糕點。如今,都已經拆了

在這片兒生活過的人,是打小兒在衚衕里長大的一批人。春天在北海划著小船,夏天在什剎海遊過“野泳”,撈過魚。秋天到景山欣賞黃色銀杏搭配紅色古典建築,冬天焊個冰車混跡後海冰場

在這片兒生活過的人,您是否記得現在地安門那家“峨嵋酒家”曾經是“狗不理包子”您是否記得現在8號線什剎海站,曾經是“地百”商場

在這片兒生活過的人,忘不了的是路口那永遠在排隊的“秋慄香”還有那家“護國寺小吃”,我們叫它“小吃店”更忘不了的是早上挽著姥姥胳膊,在“小吃店”來上一碗麵茶,一個油餅

有誰還能記得,也許那年的某個夏天。我們可能划著小船擦身而過當107路再次經過 ,時間是帶走記憶的電車

在這片兒生活過的人,見證了地安門的發展。卻再也見不到它舊時的樣子,當您看到一張張舊照片,雖然會感嘆卻會告訴自己:回憶著,懷念著,感動著,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