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上位大股東 紅日藥業控制權歸屬存疑

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的紅日藥業(300026.SZ)面臨上市9年來的又一次大股東變更。

根據紅日藥業在11月26日發佈的公告,持股5%以上股東天津大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通集團”,持股21.19%)、控股股東姚小青(持股18.23%)及自然人股東孫長海(持股0.897%)分別與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城集團”)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後者由成都市國資委全資控股。

其中,紅日藥業實際控制人姚小青參與此次股權轉讓尤其令外界捉摸不透。雙方目前的持股比例相差無幾,這讓投資者感到擔憂,姚小青方面未來是否會最終放棄公司控制權?

紅日藥業在回應時代週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本次股權轉讓是股東層面的操作,按照深交所的規定上市公司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具體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對於事項的後續進展情況,公司將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當前醫藥行業正處於大變革時期,民營醫藥上市公司(資金)壓力很大,正是國有資本整合行業資源的好時機。” 第三方醫藥服務平臺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除紅日藥業外,今年下半年以來,還有海南海藥(000566.SZ)、紫鑫藥業(002118.SZ)以及天目藥業(600671.SH)引入國有資本方。

控制權歸屬疑問

在完成與華南民營資本巨頭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特佳集團”)的股份轉讓協議之後,大通集團又一次找到了實力雄厚的“金主”。

此份協議約定,興成集團分別受讓大通集團11.45%股權、姚小青4.55%股權和孫長海0.195%股權,完成後,興成集團將持有紅日藥業16.19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據公告,此次股份轉讓價格與此前高特佳集團的受讓價格一致,均為3.83元/股。上述股權轉讓數量為4.88億股,興成集團將耗資18.68億元。此次交易均為現金,其中大通集團將獲得13.20億元、姚小青將獲得5.23億元、孫長海將獲得2248.8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姚小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孫長海亦加入了此次股權轉讓。姚小青剛剛在數月前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姚小青系紅日藥業創始人,曾長期擔任公司董事長。今年6月,在原大股東大通集團萌生退意,並與高特佳集團方面達成股權轉讓協議後,姚小青以持股18.23%成為紅日藥業控股股東,並被認定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彼時,姚小青還與其子姚晨,以及早年的搭檔、公司副董事長孫長海組成控制同盟。姚晨和孫長海分別持有紅日藥業1.57%股權和0.897%的股權。因此,姚小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20.70%。

本次股份轉讓後,紅日藥業的股權結構再次發生重要變化。興城集團系公司第一大股東,姚小青為二股東(持股13.68%)、大通集團則為三股東(持股9.74%)、孫長海持股0.702%,姚晨繼續持股1.57%。

如此,姚小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紅日藥業15.952%股權,這與新晉大股東興城集團持有的16.195%股權相比僅相差0.243%。

另一方面,興城集團將長期持有紅日藥業。此次長達44頁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在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12個月內,興城集團不會轉讓本次權益變動中所獲得的股份。”

不過,雙方的股份轉讓協議卻並未透露實際控制人的變更。在上述權益變動報告書中,興城集團否認自己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對於此次入股紅日藥業的原因及目的,興城集團表示,看好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通過本次交易,有助提升上市公司的業務拓展能力和資金實力,增強公司競爭實力,提升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興城集團並不滿足於目前所持有的股權數目。據權益變動書,興城集團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其他允許的方式,繼續增持紅日藥業股份。

而隨著興城集團在紅日藥業的持股比例的增加,實際控制人姚小青方面與其的股權差距將越來越大,未來是否會因此引發對控制權的爭奪,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而對於未來是否繼續掌控紅日藥業,抑或是就此放棄,姚小青本人對外暫無任何回應。

新大股東的意圖

據興城集團官網介紹,公司主營建築施工、地產開發、醫療健康、文化旅遊、資本運營與資產管理五大產業,設二級全資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12家、參股公司8家,三級子公司及參股公司57家。截至2018年6月底,集團資產總額1378億元,淨資產405億元,具備雄厚的開發實力、豐富的建設經驗和強勁的投融資能力。

根據公告披露,興城集團2017年營收47.48億元,淨利潤7.19億元。2017年末,興城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82.89億元。

即使擁有如此眾多的產業,但興城集團卻不存在在境內、境外其他上市公司擁有權益股份達到或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5%的情況。換句話說,興城集團在資本市場上並無自主控制的上市平臺。此次紅日藥業的出現,似乎彌補了這一空白。興城集團還表示,本次交易是其實現在醫藥領域戰略佈局的重要舉措。

據時代週報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發現,興城集團在醫藥板塊已有相應的資產佈局,且其還與著名的投資機構合作成立PE,但至今在醫療資本證券化方面,成效並不是太突出。

工商資料顯示,興城集團擁有註冊資本50億元的全資子公司成都醫療健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醫健投”),以及參股子公司成都中金興城醫療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中金興城醫投”)。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中金興城醫投由興城集團(持股45%)與國內資本市場著名的金融機構中金公司子公司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持股55%)於2018年5月31日合資成立。但工商資料顯示,中金興城醫投至今未投資任何企業。

此外,成都醫健投成立於2017年12月1日,主要業務方向包括醫療服務、養老服務、藥品研發生產。 截至此次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籤署日,成都醫健投尚無實際經營的醫療業務,亦未實際投資任何醫療業務公司。因此,興城集團表示,“本次權益變動後,不存在與上市公司同業競爭的情形。”

不過,按照興城集團官網資料,未來成都醫健投的產業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打造1個國際知名的醫美小鎮、1個國內知名特色康養小鎮、1個國內知名的康養品牌、1家醫療互聯網醫院、1家醫生集團,5家大型綜合醫院、5個醫療服務保障公司、5家藥企及研發機構、10家精品專科、100家康養機構,初步形成醫療、醫藥、醫養、醫美四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這一發展格局能否與紅日藥業的上市平臺進行很好的融合,還需要時間檢驗。

“接盤方興城集團可能看起來投資過健康產業,但基本跟醫藥研發無關,只是接觸醫藥層面的基礎建設。此類國資沒有醫藥行業的專業經驗、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只能給上市公司帶來政策和資本層面的支持,並不能給民企公司帶來更多業務層面的想象空間。”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興城集團表示,在未來一年內,並沒有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作出重大改變或調整的明確計劃,且無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併、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明確計劃。

國資頻入場

近期,“去槓桿”和市場行情調整,使得民營上市公司的融資弊病頻現。

“A股上市公司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股價大幅下滑,且一般大股東都會有股權質押等融資方面的問題,在面臨融資質押爆倉時,大股東就選擇引入國有資本作為接手方,穩定上市公司的經營預期。”沈萌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誠然,此次在紅日藥業方面,大通集團就面臨大比例質押問題。興城集團擬受讓的大通集團所持公司股份目前全部處於質押狀態,交易雙方將根據協議約定辦理股票解除質押手續。

“如所涉及質押股份未能按協議約定解除質押,則本次交易是否能夠最終完成尚存在不確定性。”紅日藥業提醒稱。

12月5日,大通集團將質押給北方國際信託的1.03億股解除質押。隨即,大通集團又將同等數量的1.03億股質押給興城集團,用作股份轉讓擔保。

截至目前,大通集團持有紅日藥業6.38億股,累計被質押6.23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7.62%,佔紅日藥業總股本的20.69%。

同樣面臨大股東高比例質押的還有海南海藥,公司控制權亦被央企收入囊中。

近日,央企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二級子公司新興際華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興際華”)斥資20億元,對海南海藥控股股東南方同正增資,並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此項收購的背後動機在於,新興際華為落實新興際華集團進軍《中國製造2025》前沿領域、打造全球英才嚮往的新興產業的重大戰略佈局,擬收購醫藥類上市公司,作為其產業發展及資本市場運作平臺。

遠在吉林長春的紫鑫藥業亦在11月12日發佈控股股東變更的公告。柳河縣財政局實際控制的投資實體順馳醫藥大健康將實際控制紫鑫藥業。

紫鑫藥業原大股東康平公司持有上市公司39.27%的股權,這部分股權在今年8月一度質押率達到99.99%。

而在浙江,據媒體報道,繼持續舉牌天目藥業、晉身第二大股東後,今年9月26日,青島國資再次出手,與天目藥業控股股東長城影視文化企業集團戰略合作,增資10億元入股。

“在出現經濟預期不確定性增強的情況下,民營企業自救能力有限,國有資本有實力和能力來保證整個市場的穩定,從而選擇接手上市公司。”沈萌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国资上位大股东 红日药业控制权归属存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