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對中國有什麼貢獻?

天水一朝的千年榮耀


滿清政府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這話估計有很多人不同意,晚清政府喪權辱國,丟了那麼多領土,還敢說他對中國版圖有貢獻?

咱罵歸罵,事實就是這樣。滿清政府丟的土地都是自己打下來的,即便後來割讓那麼多,但他剩下的部分還是比明朝要多了許多,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

那麼滿清對中國的版圖具體有哪些貢獻呢?

1、東北地區。明朝雖然在東北設立衛所,其最北邊為奴兒干都司,但實際控制範圍只在遼東半島。而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所以清朝定鼎中原後,東北就好比帶來的嫁妝。

到了康熙時期,沙俄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並染指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康熙在雅克薩擊敗了沙俄侵略者,制止了其侵略野心,使雙方的東部邊界一直維持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鯨吞了東北大片領土,並將東北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清政府為此移民實邊,在東北建立了地方行政制度,大規模派駐軍隊,算是保住了現在的東北地區。

2、蒙古地區。如果不是清朝,中原王朝根本無力徹底解決蒙古問題,充其量只是冊封其首領,讓其名義上歸附,所以將蒙古地區納入版圖是不可能的。而清朝在入關前就征服了漠南蒙古,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又消滅了準噶爾汗國。

清朝對蒙古實行盟旗制度,並和漠南蒙古聯姻,一方面瓦解了蒙古諸部聯合的可能,同時增強了清朝的控制力。對外蒙古地區設立烏里雅蘇臺將軍,在科布多設立參贊大臣,並派駐軍隊,實行了有效的實際控制。

3、新疆地區。明朝的西北邊境只到哈密衛,而清朝則在消滅準噶爾汗國和平定大小金川叛亂時進入了新疆地區,並設立伊犁將軍實行統治。晚清時期,左宗棠更是抬著棺材收復新疆,制止了沙俄的侵略野心,進而在新疆設立行省,極大增強了控制力。如果沒有左宗棠此舉,後果不堪想象。

4、西藏地區。這也是征服準噶爾汗國的結果,清政府還通過設立駐藏大臣和“金瓶摯籤”制度,直接影響西藏活佛的選舉過程。

5、西南地區。繼續推行明朝的改土歸流政策,將西南地區長時間實行的土司制度改為流官制,極大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力。

6、臺灣地區。明朝一直到鄭成功時期才控制了臺灣地區,清朝建立後,消滅了鄭氏勢力,在臺灣建立一府三縣。1885年,又設立了臺灣行省。

以上這些都是清朝對中國版圖做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當然,我不否認晚清的腐敗無能。


石頭說歷史


1、在西方殖民者到來時,統一中國,避免近代中國被亡國的命運。

2、統一外蒙古,解決了2000年來威脅中原的遊牧民族問題。

3、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清朝面積最大1300萬平方公里,到滅亡時還有1100萬平方公里。

4、讓新疆在1000年後再次併入中原王朝的版圖。

5、和平交權,讓中國順利過度到民國時期。

6、改土歸流,加強對雲南、貴州的控制。

7、攤丁入畝,鼓勵開墾耕地,促進中國人口的增長。

8、編輯《全唐詩》、《康熙字典》、《四庫全書》,為維護中華文化做出貢獻。

9、後期艱苦探索,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為今日中國改革提供借鑑意義!

10、是中國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斷鷹攀崖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時期,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造成中國逐步落後於西方,統治也日益腐朽,1840年後的歷史就更是慘不忍睹了,滿清喪權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之多,歷史上絕無僅有,屬於中國歷史上最屈辱、最黑暗的時期,具體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比較清楚。 清朝對當代中國的“貢獻”非常巨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國之版圖。清朝對中國版圖開拓具有重要貢獻,沒有清朝,也許新疆和外蒙古就要丟失,雖然外蒙古最終還是丟了,再是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對西藏的統治。



二是深刻影響了後世國民性格。由於滿清實行愚民政策,強化奴化意識,讓其統治下的國民,精神日益麻木不仁,國民素質日益低下,那個曾經自信滿滿而又溫文爾雅的華夏民族從此難見,也讓國民日益缺乏創新意識與進取心,國民劣根性大大強化,從精神上打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



三是斷送了中國領先世界的格局。中華民族曾經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數千年,即使在明朝後期,中國也不落後世界多少,明朝自明孝宗開始,特別是經過明世宗到明神宗執政的一百多年時間裡,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繁榮,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



有的專家還做過統計,明神宗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一半以上,工業產值佔世界三分之二以上,學術界公認的是,在16、17世紀間,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業與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清朝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不要說被西方國家瞧不起,連藩屬國日本,朝鮮及越南都從此不把中國放在眼裡,一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填補那個時期所欠下的歷史舊債。



好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今日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日益強大,中華民族正重新崛起。




其他方面,比如對漢族、回族的大屠殺政策,圈地運動等,就不多說了,免得影響民族團結。





最後說說昏君問題。經常聽到看到說明朝全是昏君,清朝全是明君的說法,在我看來那是不客觀的,至少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等算不上昏君,清朝皇帝整體比明朝皇帝更勤政,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有其原因的。



一是清朝統治根基更薄弱。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統治基礎沒那麼牢固,皇帝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二是明朝制度更先進。朱元璋及其子孫設計了一套完善而有效的內閣制度,即使皇帝不作為,只要有大臣在,就可以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一個人能力再強,終究難以比得上一個團隊的團結協作,這也是明朝多名臣的原因。




三是評價一個皇帝,不能簡單看他是否勤政,更應該看他及他的團隊的工作成效,如果一個皇帝,努力方向不對,努力越多,結果越壞,比如道光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節儉皇帝,他也是歷史上少有的穿打補丁衣服的皇帝,但是一個補丁5兩銀子,一碗冰糖蹄髈50兩銀子,他也因此被戲稱為史上最不靠譜的節儉皇帝,還因為不思富國強兵,只從吃喝打補丁這些瑣事上節儉,被後人評價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清朝官服



清朝官服



明朝官服



明朝官服



明朝官服



明朝服飾



清朝服飾



清朝服飾



清朝服飾



漢服



漢服

漢服


可汗說事


我要說明一下,解答區有一個小勇讀史,他說,不能提“滿清”這個詞彙,他說,“糾正一個錯誤,國家早就明文規定,不得使用“滿清”這種稱呼。”確實有這個文件,但這樣其實是有問題的。文件規定的是官方出版物,官方媒體不得使用,不能禁止民間的使用。

清國是由滿族統治的,滿族在當時具有絕對的統治地位,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之所以不允許說“滿清”,完全是為了統戰的需要,避免族群“對立”,但其實這是緊張過度了。

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清國覆滅已經超過100年了,過去的仇恨其實已經基本化解了,不可能因為說了幾句“滿清”,就重新激發出仇恨。實際上,滿漢早就融合,現代某些人痛罵滿清,不過是打打嘴炮,君要是不信,看看滿屏幕的清宮戲,什麼《戲說乾坤》《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還珠格格》《甄嬛傳》《宮》《步步驚心》《康熙王朝》,四阿哥和老八天天在電視裡面勾心鬥角,皇帝老兒總是閒著沒事帶著大臣到處微服私訪。。。

歷史已經過去很遙遠,留下的只是書本上的記憶,一味的牢記仇恨意義已經不大,團結進步才是社會發展的主流。

要問滿清的貢獻是什麼,一個是增加了國土面積,一個是增加了人口。明朝疆域最多的時候,有600多萬平方千米,而滿清有1300萬平方千米,增加了1倍。明朝的人口為6000~8000萬,而清朝後期達到4億,增加了5倍。人口基數大,就不容易被外國侵吞,假設1900年的時候,中國只有6000萬人口,恐怕……


懷疑探索者


很多人會問,滿清對中國有貢獻嗎?畢竟滿清賣國求榮,把中國帶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淵。然而,我們把視角放在整個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用宏觀的眼光看待滿清的話,恐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沒有滿清,難道中國真的會更好嗎?



我們知道,當人類進入了工業時代,伴隨興起的是近代的民族主義和近代國家觀念,也就是說,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往往會對這個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不但中國如此,其他國家也如此。現在我們就摒棄滿清的負面作用(哪個朝代沒有呢),看看滿清都帶給中國哪些好處。

一、滿清實現了對西域的控制

中國曆代實際掌控西域的王朝,只有漢朝和唐朝,而且實際控制程度也並不很強烈,尤其是唐朝,基本上是羈縻統治,即使如此,李唐實際控制西域的時間也不超過半個世紀,然後就被吐蕃勢力據有(包括隴西河右)。唐朝滅亡後,中原王朝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將勢力深入到西域。這期間的西域先後經歷了喀喇汗國、西遼帝國、高昌回鶻、察合臺汗國、吐魯番汗國、葉爾羌汗國、準格爾汗國的統治,直到乾隆最終納土歸新,新疆才再時隔一千年後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儘管滿清後期國力衰敗,但憑藉著滿清有限的國力,左宗棠再次收復新疆,新疆今天是中國的一部分,滿清可謂功勞最大。



二、對蒙古的控制

先說明朝。明朝雖然號稱帝國,但只能說是一個幸運的孱弱兒,終明朝二百多年也沒能把西域之地納入版圖,甚至對西域一無所知,把西域的政權錯誤地標識為亦力把裡、別失八里和吐魯番(實際上這三個政權都屬於察合臺汗國),可見明朝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帝國。尤其是對於蒙古韃靼,元朝滅亡後,蒙古人早就不復當年之勇,儘管如此,明朝也還是奈何蒙古不得,瓦剌縱橫幽雲,甚至還土木之變。最終,滿清統一中國後,迅速收拾了蒙古人,並通過宗教、聯姻、武力等方式將外蒙古牢牢地掌控在手中,但是外蒙古最終沒能保住,不過這也是國民政府的罪責了。



三、政權相對平穩、避免了分裂割據

雖然說滿清入關,剃髮易服,閹割了漢民族的文化意識,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但中國歷史上哪次王朝更替不是屍山血海?封建統治者為爭權奪利所爆發的戰爭不絕史冊,所導致的災難罄竹難書。從這個角度來說,誰也不比誰更高尚。清朝雖然制度落後,但總的來說政權尚算平穩,清朝皇帝少有像明朝那樣的昏君、庸君暴君,多比較勤勉,這對中國的政權穩定尤其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對滿清不屑,是因為覺得如果不是滿清,中國就不會有近代之恥。其實這是對歷史的無知。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即使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不是清朝,中國也不會免於鴉片戰爭,更不會主動融入近代資本主義體系。中國的衰敗是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惡性循環,每個王朝在末期都會陷入衰落的深淵,中國歷史頻繁的改朝換代其實就是這一惡性循環的說明。


天水一朝的千年榮耀


這個問題,確實還真不好回答。

首先一點,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民族入主中原,不論是出於民族上的自卑感也好,還是出於恐懼心裡也好,對於漢人實施了殘酷的統治,典型的文字獄和辮子頭等。在思想上嚴重的禁錮了國民,妄圖想愚化國民,方便自己的統治。

其次,滿清的統治者固步自封,閉門造車,閉關鎖國,也不知道西方世界工業運動興起,還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結果被西方列強打了稀巴爛,導致我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丟失北方大片的國土。

這麼說清朝對於我國曆史一點用也沒有咯?那倒也不至於,清朝對於我國疆域的形成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一方面清朝時期把新疆和西藏第一次徹底的納入了我國的版圖,不論是康乾時期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在西藏設立達賴喇嘛,還是左宗棠收復等,都有效加強我國對西北地區的控制。

其次,清政府在雲南等地設立了土司城,解決了雲貴邊境少數民族作亂的局面,也使得雲貴地區始終和祖國在一起。

但不管怎麼說,功不抵過,清朝對於我國的歷史 ,仍然是一部苦難史。


小鎮月明


在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是有功有過的,清朝同樣也不例外。

清朝近300年的歷史,對中華的整體影響可謂非常之大。誠然,清朝在入主中原以後,犯下了很多不可饒恕的錯誤,且在後續的200多年裡,也一直存在各種為人詬病的大問題。但是如果單單說清朝的功績的話,清朝還是有的,只是相對較少而已。

明朝的時候,明朝掌控的區域是漢地以及滿藏等地,而蒙疆等北方和西北的大片區域並不在明朝的直接控制之下。清朝入關以後,前期通過大規模的對外擴張,直接控制了蒙古各部以及西域,奠定了現在的版圖基礎,這是清朝入關以後最大的貢獻。

其次,由於漢地的外圍在清朝的時候已經全部處於了朝廷的直接管轄之中,因此,自秦朝以來,持續兩千多年的漢地被遊牧民族長期威脅的局面,再也不存在了。在這個基礎上,中華又一次在唐朝以後,實現了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其結果影響至今。

再則,清朝前期成功遏制了歐洲列強向東進一步擴張的態勢。尤其是沙俄,如果沒有清朝在強盛時期對沙俄形成的威懾,沙俄的“黃俄計劃”可能會提前到來。也正是因為對於清朝的顧忌,鴉片戰爭前,沙俄並沒有再次向南方的外蒙古一帶繼續擴張推進。

此外,清朝時期在內地實行的“攤丁入畝”和“改土歸流”,也是歷史上的大事件。“攤丁入畝”是使中華人丁大增的因素之一,而“改土歸流”,最終奠定了朝廷對“邊少地區”的絕對控制能力。當然,“攤丁入畝”和“改土歸流”是沿襲的明朝國策,並加以改進而成,但兩項國策的最終成功在清朝,是毋庸置疑的。

清朝的主要功績,大多主要是這些吧。清朝由於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史沒有給他多少緩衝的機會,這也是清朝的影響,在功績之外,普遍較為消極的因素之一吧。


蘇綻


滿清初期入關到處屠城,中期閉關鎖國,愚昧無知,狂妄自大,奴化漢人,鴉片戰爭用女人馬桶攻擊英國船,覺得洋人用了妖法才船堅炮利,認為洋人無法曲腿,一個農民打幾個英國兵!要知道明朝就請了葡萄牙訓練新軍,仿製改造西方武器,翻譯西方著作,和西方交流,清晚期到處賠款割地,甲午賠款2億3千萬兩白銀,讓日本一口吃成大胖子,迅速崛起,為日本侵華埋下隱患!在日本侵華時清末帝溥儀又成立滿洲國幫日本侵華!認祖日本清河源氏,下跪日本天皇!現在還有大批他們的孝子賢孫為他們歌功頌德!至於領土,哪朝哪代不開拓領土!周邊地區領土也是歷朝歷代共同結果!不是滿清一朝功勞!沒有滿清大家住火星?滿清的領土前面朝代都有,並沒有開拓一點新地方,不落後世界說不定地盤更大!俄羅斯美國也是近幾百年領土擴張的!


戎馬丹心



滿清對中國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第一、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陸上領土版圖、東三省、蒙古、新疆、西藏、都是在清政府時期“正式”併入中國版圖的。以前這些地方是藩屬而非中央政府的行政區。

第二、由版圖擴張帶來的民族融合、這一點要說清楚、雖然滿清是少數民族政權,但它卻間接的用儒家思想融合了併入版圖土地上的民族。這是繼魏孝文帝、唐太宗、元世祖之後的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四次民族大融合。

第三、普通話的推廣、南腔北調由清朝中後期變得統一。

第四、中央集權制度的補充與完善。

第五、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千年的北方遊牧部落大患。

第六、完成了明中期開始的中央與地方的財稅改革。明亡於財政枯竭、明朝是典型的民富國弱、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財稅改革徹底的解決了這一困擾中央政府幾百年的弊病。

第七、有力的打擊了明末以東林黨為代表的江南兩淮官僚士紳集團、這也算間接的為明英宗以後的歷代明朝皇帝報了大仇,出了口惡氣。明朝從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後”皇權就已經旁落到江南兩淮官僚集團手裡、明英宗之後的歷代明朝皇帝,如嘉靖、萬曆、天啟、之所以荒唐其背後皆是被江南兩淮官僚集團逼的。

第八、收復臺灣、清政府收復臺灣在設立臺灣府,一舉將臺灣從中華海外飛地的性質改變為中央政府直轄的行政區域。

第九、清末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留美學堂、廢除科舉制度、徹底的打開了中華民族看世界的大門、也有力的破除了儒家思想對中國千年的禁錮,如此才埋下了日後中華革新的星星之火。



清朝統治時期的黑暗歷史不容更改、但歷史的閃光點也不容抹殺。

做為後人我們需要以開闊的胸襟、遠超前人的思維、客觀的歷史視角、去看待我們這個國家的歷史與過去、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文明的中國、今天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兄弟姐妹的大家庭。


歷史已然成為過去、歷史的功過任後人評說。但歷史不能成為某些人破壞中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武器!

歷史就是歷史、過去就是過去、今天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血脈相連、分不清彼此、也不需要分彼此的國度。今天的你我有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我們只有一個名字叫“中華民族”我們只有一個祖國叫“中國”


蕼無忌憚


關於這個問題,靜夜史想說的一點就是:沒有清朝,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在此談論這個問題!

關於清朝對我國曆史發展的作用,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做過大量分析,簡單說來:清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在我國曆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巨大作用。

那麼清朝對我國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維持了中原地區的穩定

在史學界有一個形容明清歷史傳承的成語叫做“清承明制,也就是說清朝繼承了很多明朝的既定製度,併發揚光大。

這一點對於我國的歷史發展尤為重要。因為自秦漢確立大一統制度以來,但凡時間較長的大一統王朝,例如漢朝,唐朝滅亡之後,由於地方勢力強悍,軍閥割據,所以中原大地極易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

事實上在崇禎自縊後。明朝故地兩京一十三省確實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李自成、張獻忠、左良玉、南明各政權等分別佔據這一省或多省的範圍,中原大地四分五裂。

一般而言,國家陷入分裂是最容易被外敵趁虛而入的。此時的西班牙,荷蘭,英國、沙俄等殖民者紛至沓來,若中原地區長期無法實現統一,勢必會被外敵各個擊破,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不過很可惜,此時的中原,無論李自成、張獻忠還是南明政權,都無法實現兩京一十三省的重新統一。所以清朝統一中原,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清朝的一大功績。

正是因為清朝實現了中原地區的迅速統一,才使得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國的企圖紛紛歸於失敗。

2、極大的穩定了實控版圖

清朝對於今日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奠定並鞏固了大一統版圖。

由於清朝發源於東北,自北向南統一中國,因此清朝對於北疆的重視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這使得清朝具備了有效徹底解決北方邊境問題的可能。

清朝時期,通過對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及漠西蒙古的招撫並用,使得清朝逐步解決了蒙古問題。

1635年,後金征服漠南蒙古;1691年康熙主持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版圖;1716年,康熙驅逐準噶爾,收復西藏;1724年雍正收復青海。隨著1757年乾隆消滅準噶爾汗國,宣告了清朝徹底解決了蒙古問題,也標誌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

和以往古典王朝不同,清朝作為一個近代化王朝,在領土控制上更加有效。其簽訂的邊境條約等,確保了清朝將領土控制保持了至少200年。

這是後繼的民國政府能夠繼承高達110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法理基礎,也是今日我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重要來源。

3、極大的增殖了人口數量

清朝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人口數量的迅速擴張。

由於清朝有效的保持了中原地區的統一和穩定,使得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得以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中實現人口的增殖。

今天的很多人將康乾盛世形容為紅薯盛世,以批判康乾盛世時百姓吃不飽,只能以紅薯充飢的現實。然而這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由於清朝時期人口的大量增長,導致人地矛盾異常激烈,才會出現人口普遍吃不飽的情況。

清朝的人口膨脹,帶來了以下幾個歷史作用:首先,由於人地矛盾的空前激烈,使得清朝不得不大量種植紅薯等高產作物。這些自明朝傳入我國的高產作物,終於得以大面積推廣,耕地面積也隨之增長,達到了歷史最高峰。

其次由於人地矛盾的空前激烈,清朝時期出現了“走西口”、“闖關東等大規模的移民現象,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清朝的民族融合,對於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開啟了近代化的先河

從某種程度上說,開啟近代化是清朝不得已而為之的政策。

鴉片戰爭後,列強再次打了進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不得不放下身段向西方學習,進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雖然最後歸於失敗,但是其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創舉,開創了我國近代化的先河。洋務運動後期,清朝已經掌握了很多近代化技術。例如漢陽造步槍成為我國抗擊外敵的重要步兵武器,極大的影響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

另外清朝的近代化還開啟了我國對外學習的先河,其中赴美留學幼童,很多成為我國近代化的各領域的大師和專家,加速了我國近代化的探索進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