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玉米價格墜崖,大豆價格落水,棉花價格潛航,麥稻價格託底,小宗作物價格坐過山車。

改革轉型、災害頻發,決定了大宗作物種植不是好玩的,“黃金鶴”在地裡溜達了七八年後飛了,看不見去哪了!

糧食種植的低效期來了嗎?記得90年代初嗎,大豆9毛,棒子4毛,麥子7毛,地價20一畝,人工10塊一天,種植大戶還賠的叮鈴噹啷的!

現在就更不必說了,種植成本比90年代的畝產值還高,地租、人工、生資、機械等等,那一項都幾乎是90年代的20倍。

更加上連續兩年的旱災、澇災,萬足金的種植大戶都慘了、慘了、慘了!

退潮之下,提防淺灘。種糧大戶小心了,不要邁出“作死”的節奏!

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一、盲目擴大規模。種植業不景氣,土地流轉價格必然下降,多年受高地租煎熬的“老大們”,看見兩三百一畝的“地”忍不住要拿,所謂“低谷期抄底”,看看上證A股,見誰抄底了? 多大“能水”種多大點地。

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二、盲目調整結構。玉米價格不行了,改種什麼呢?看人家種紅薯就種紅薯,人家種花生就種花生,人家種大豆也種大豆。隨大流,不根據市場分析和自身實際,盲目調整種植結構,無疑提高了種植風險,調還不如不調。調結構首先分析當地市場行情,其次自問該作物的種植管理水平,再次社會化服務程度。不遲疑,不盲動,天宜、地宜、人宜。

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三、盲目跨界轉型跨界經營,糧食種植盲目改經濟作物種植,種植業盲目改養殖業,農業盲目轉型二三產業。看人家農家樂挺紅火,本分青紅皂白業投資建一個,冷冷清清不說,土地部門和當地政府還一個勁找,違建拆除!

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四、盲目減少投入。一看種糧食不掙錢,咔嚓減少農資投入,降低人力成本,結果造成更大減產減效増虧。預期收益下滑,降低成本確實是應該之舉。但是在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上的降低成本,是在科學調整種植結構上的降低成本,而非一切依舊下直接減少肥料用量、農藥用量、水電費用量。高產下掙錢難,更何況低產了。特別是政策性農險,一畝地幾塊錢,千千萬萬億億不能省,一頓飯錢的事,關鍵時刻真救命!

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五、盲目相信廣告。部分種植戶對於農業科技人員的樸實語言聽不進去,而對於農資銷售人員甚至忽悠團的“誇大其詞”深信不疑,盲目追新、求奇、好洋,兜裡有倆錢,自以為是,腳踩風火輪,上天入地---------

種糧大戶“作死”的節奏


種糧效益低效期預計持續較長時間,在此建議:

一是儘量壓縮規模,好鋼用在刀刃上,向單產要效益;

二是加強總結學習,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深挖內在潛力出效益;

三是科學調優結構,在適宜於規模化種植的前提下,逐步調整種植結構,向合理、緊湊、互益的生產模式要效益。

四是發展循環農業,走種養結合的路子,實現農業產出品的最大利用率,深挖物質的轉化出效益。

五是探索休閒農業,走農莊式健康生產、養生休閒、產品定製等高端農業發展的路子,實現一二三產融合,向產業鏈要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