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礎代謝?“少時多餐”對減肥究竟有沒有意義?

我們知道,飲食是增肌、減脂中可以說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你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是大於還是小於你的身體消耗,決定了你的體重是增加還是減少。

有很多人認為,每天少吃多餐,能增強食物的熱效應,提高基礎代謝,所以少吃多餐能幫助減肥,真的是這樣嗎?

多餐更多被用於增加熱量攝入

其實每日多餐,更常規地其實是被用於高熱量飲食,像我們熟知的職業運動員,比如孫楊,在訓練期間每天熱量供給在8000大卡以上(約為普通成年男子的3倍),巨石強森,每天攝入的熱量也至少有5000多大卡。

提升基礎代謝?“少時多餐”對減肥究竟有沒有意義?

如此多的熱量和食物分量,按照每天三餐來吃,肯定是無法完成的,因為你的胃口限制在那裡,那麼就需要通過加餐來攝入額外的更多熱量。

所以孫楊每天除了訓練、睡覺就是吃,而強森也每天要吃七餐。

提升基礎代謝?“少時多餐”對減肥究竟有沒有意義?

多餐真能提高基礎代謝?

並不。

食物的熱效應:身體消化食物需要消耗能量,這叫做食物的熱效應。

但食物的熱效應只與食物成份有關,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最高,脂肪次之,碳水最低,而與分幾次吃沒有關係。

提升基礎代謝?“少時多餐”對減肥究竟有沒有意義?

提升基礎代謝就更扯了,基礎代謝只與你的年齡、性別、體重(身體組織含量)和體內激素(如甲狀腺素)水平有關,如何吃食物不會對它產生影響。

基礎代謝+每日活動量+食物熱效應構成了你每日消耗熱量的總和,所以食物熱效應與基礎代謝並沒有直接聯繫。

提升基礎代謝?“少時多餐”對減肥究竟有沒有意義?

那麼多餐對減脂還有意義嗎?

其實還是有的,我也是一名少吃多餐的實踐者(每天5-6餐),也不否認少吃多餐對於減脂的意義,但多餐對減脂起作用,並非是通過食物的熱效應或基礎代謝來起作用的。

我認為它對減脂的主要作用在於

通過“多餐”實現“少吃”。

相信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不吃早餐就去上班,10點多就會很餓,結果午飯時你不僅吃的多,而且很難抑制對高脂肪、高碳水的渴望。

提升基礎代謝?“少時多餐”對減肥究竟有沒有意義?

一般胃排空的時間大約在3-4小時,如果碳水多一些,那麼會消化的快一些,脂肪、蛋白質多一些,就會消化的慢一些,但大約就這個時間上下不會相差太遠。

而按照我們正常的三餐習慣,比如8點早餐,12點午餐,6點晚餐,11-12點睡覺,你會發現,中間的間隔時間太長,很容易餓的不行,結果到飯點就忍不住要多吃。

多餐的意義就在這裡,肚子裡持續有食物消化,那麼你對食物的慾望就不會那麼強烈,控制每日熱量攝入會更容易一些。

當然,

警惕變成“多吃多餐”

如果你正在進行減肥,因為每日飲食中攝入的熱量有缺口,這就意味著很可能會餓的更快,那麼就更需要加餐來抑制食慾。

但是需要注意,實際上每天的加餐部分是量不多的,加餐不必像正餐一樣有菜有湯有肉有主食,比如我通常會用煮雞蛋、紅薯、玉米、牛肉乾等這些便攜的食物來進行加餐,然後正餐裡的熱量就需要適當減少。

否則正餐像平時一樣吃,一天還加幾餐,攝入這麼多額外的熱量,體重若是還能降下去,那就見鬼了。

提升基礎代謝?“少時多餐”對減肥究竟有沒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