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2020年佛山將形成2個萬億元產業集群

大手笔!2020年佛山将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

◎魯毅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昨日,市委書記魯毅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

會議強調,要加強培育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到2020年形成2個萬億元產業集群,到2025年形成6個超3000億元、5000億元產業集群。要緊緊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做好年底經濟工作,努力把全年的目標任務完成得更好一些。

會議強調,要切實把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位置,毫不動搖地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要加快制定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在加強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財產權益保護、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要抓好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系列政策的落實,堅定民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做成百年老店的信心和決心。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

昨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主要精神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圍繞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進行專題學習交流。市委書記魯毅主持會議並講話。

魯毅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一是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旗幟鮮明講政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做到“五個必須”,堅決反對“七個有之”,堅決全面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要加強機關黨的政治建設,從嚴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二是切實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各級黨委(黨組)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

◎朱偉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

12月6日,市長朱偉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工作,原則通過《佛山市金融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

會議強調,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出臺《佛山市金融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該政策措施共10條,包括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政策的督導落實、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具有佛山特色的融資擔保體系、支持優秀民營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支持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聚集各類基金投資優秀民營企業、支持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實現融資、發展以應收賬款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成立通濟基金紓解民營上市企業流動性風險、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內容,進一步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和促進作用,著力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民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專題報道“綠色佛山:挺起生態脊樑”

今日,《南方日報》第A07版專題報道“解碼佛山改革開放40年奮進之路系列報道”第四篇:《綠色佛山:挺起生態脊樑》。以下是全文↓

大手笔!2020年佛山将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

步入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的羅南隆慶村,古榕、流水、石路斑駁,黃髮垂髫嬉戲無間,這個村剛剛當選為“2018中國最美村鎮”。

這裡既有李海鷹筆下“彎彎的月亮”傳統農業社會的嶺南鄉曲,更有歷經工業化的綠色和諧。

40年前,羅南村是佛山陶瓷工業集體經濟率先發力的“老先進”。40年後,“老先進”轉身成“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的“中國最美”。

過去的40年,是佛山城市產業高歌猛進的40年,也是佛山在城市產業轉型升級中逐步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的40年。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表示,佛山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佛山生態文明建設的寬度、高度和深度。

佛山在產業、城市的鳳凰涅槃中挺起生態脊樑,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高質量協調發展。

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評價說,佛山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不是對工業文明進行的局部修復,而是整體結構的改革和運營模式的再創。

堅守與進擊

綠色生態與兩萬億元工業共舞

在珠三角工業大市佛山的腹地,有一個“珠三角的塞罕壩”雲勇林場,一代代林場人篳路藍縷,人工打造出一片3萬多畝的綠色林場。這是佛山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堅守住的不僅僅是城市的“綠肺”,還是工業文明與生態平衡發展的精神座標。

20年前,當美國科學家伍德羅·克拉克把研究的視野對準東方,他預測,中國將以區域為基礎,提供綠色發展的成本優勢和創新優勢。

1983年,佛山東平河畔的佛陶集團“五車間”,從意大利引進年產30萬平方米的彩釉磚全自動生產線正式上馬,揭開中國現代建陶工業大發展的序幕。

1993年,楊英才從景德鎮陶瓷學院南下,他看到了“阿嬌搖著船”的水鄉浪漫,“桑茂、蠶壯、魚肥大”桑基魚塘的勃勃生機,還有改革開放大潮中佛山工業的勃勃生機。

今天,已有“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頭銜的楊英才,在佛山市三水區南丹山腳的小村莊,把南丹山的泥巴捏到了英國珍寶博物館;他的校友、香雲紗設計師李曉雯,幾乎把全部時間沉浸在順德“桑基魚塘”邊的南風晚照中,尋找香雲紗“植物染”最原始、最綠色的魅力。

綠色生態既賦予“佛山製造”靈感,更融入“佛山製造”的基因當中。

建陶企業蒙娜麗莎集團近日前往北京,領取中國政府質量獎提名獎,這是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這家企業與西樵山國家5A級景區的直線距離只有4公里。

陶瓷企業能不能和5A級景區相融共處?這是能否轉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最現實命題。在持續的投入和綠色轉型中,蒙娜麗莎的陶瓷薄板可以節約傳統瓷磚資源的75%、減排64%,現在,“企業排放口附近的植物,可以正常抽芽”。

西樵紡織產業集群有一個關鍵詞,就是“綠色智造”。西樵鎮內近千家紡織企業,實現了“三個統一”,即統一供應工業用水、統一供應工業用蒸汽、統一集中工業汙水處理。正是紡織產業鏈的持續、綠色、健康發展,西樵紡織產業基地正在創建國家循環經濟園區。其背後,佛山工業技術改造連續四年總量位居廣東省首位,累計超過一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了技術改造。

2017年10月,佛山摘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是國內森林生態建設領域含金量最高的榮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魯毅說。佛山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是一個製造業大市堅持不懈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還讓佛山踏上了一個更高的城市發展起點。

張孝德一直關注佛山的生態文明建設。他說,在走向綠色產業發展中,佛山走在全國前列。既有云勇精神這種堅守,又有率先遇到問題、率先破解問題的改革創新力量。

平衡之道

全民動員形成綠色發展“共同體”

2003年的一天,佛陶集團攝影師潘炳森,站在東平河上的石南大橋,把鏡頭對準了“中國建陶第一鎮”南莊鎮,林立的陶瓷噴霧塔是這一片區最顯眼的建築。

歐神諾陶瓷董事長鮑傑軍說,資源、能源和環境,成當時制約行業發展的三大因素。這一時期,陶瓷產業能耗一度佔禪城全區能耗的40%。

佛山陶瓷、鋁型材、紡織、玻璃等“冠軍產業”都遇到同樣的問題——產業發展首先要解決生存,然後才是綠色發展。

放眼全球,綠色發展的出路何在?可以借鑑的經驗在哪裡?其實並沒有現成的經驗,佛山的綠色發展,並不是對原有工業汙染的小修小補,而是要從根源上進行結構性治理。

2007年前後,佛山打響環保升級、節能減排的“發令槍”,對汙染最為嚴重的陶瓷行業,進行“扶持壯大一批、調整改造一批、淘汰轉移一批”的全面整治。

“強化政府和企業責任,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治理陶瓷窯爐、全面關停立窯水泥生產企業、對紡織印染行業實行集中供熱和治汙、電廠脫硫、關閉小型火電機組。”敢動真格破解利益糾葛,自2008年後連續數年間,佛山市政府和相關區政府的工作報告都會以專門章節強調“加強節能減排生態環保”。

“寧願犧牲GDP也要把汙染解決掉”,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外界也曾懷疑,這是否會動搖實體經濟的根基?佛山用實踐來回答,當年全面整治後的400多家陶瓷企業只剩下63家,陶瓷噴霧塔倒下去,GDP能耗降下來,產值和稅收卻上升30%。

“以前只關注燒製陶瓷產品,後來我們開始關注循環經濟。到2013年,牆地磚中摻入10%到40%的陶瓷廢渣,以廢渣再利用實現了節能環保。”佛山溶洲建築陶瓷二廠負責人羅淑芬說。一邊是揮劍斬斷高汙染,另一邊是發力持續創新,“兩轉型一再造”“總部經濟”“集群經濟”,都是當年的“時髦詞”,在舍與得之間,全球“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佛山建陶業,鳳凰涅槃的姿態和敢為人先的精神,殺出了一條行業轉型升級的“血路”。

“傳統產業環保與綠色發展之痛,其實不是‘陣痛’,而是刻骨銘心之痛。但正因為佛山刮骨療傷先行一步,才有此後引領全行業綠色發展、勇立潮頭。”回眸這場轟轟烈烈的產業升級戰,佛山陶瓷企業家的態度,是感恩、感動。

“以民營經濟為支撐的佛山,是企業家的家園,企業家的環保責任心強,必須要負擔起社會責任。”企業家劉建南說。2012年禪城摘得廣東省首批八個低碳試點縣(區)之一的榮譽,2013年春節前,佛山就召開了這一場特殊的大會,首屆千名企業家綠色低碳發展大會上,劉建南、羅淑芬等千名企業家做出綠色發展宣言,承諾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植根民營經濟的土壤,形成綠色發展全民動員的機制,從“行業治汙”到“區域治汙”,從政府引導到實現公眾參與,在綠色發展上先行一步的佛山,集聚起獨特優勢。

新起點再奮進

探索生態文明的寬度高度深度

西江新城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明區秀麗河“鎮級河長”的歐德堅,平均每個月巡河15次,每次步行巡河7公里,在他的眼中,秀麗河截汙、清淤和管理的每一步,都承載著沉甸甸的鄉愁、情感與責任。

佛山的經驗是,生態興則城市興。佛山從市、區、鎮到村的四級“河長制”全面推行,佛山飲用水源水質保持100%達標,強化汙染聯防聯治協作,廣佛跨界河流水質改善取得新突破。“三年促變、綠地佛山”行動,“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陸續展開,僅“創森”期間,就投入80億元用於綠化和景觀建設,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面積7019.35公頃,市域森林覆蓋率提升到36.3%,這是佛山交出的生態答卷。

生態興則人才聚,“我是廣州人,我知道佛山綠島湖的生態很不錯。”2018年4月,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留德歸來的經濟地理學博士李子楓,在禪城展位前與佛山博士夢工場結緣。佛山博士夢工場位於綠島湖,是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創業基地,是高新技術項目加速孵化平臺。而綠島湖所在的南莊鎮,成功走出了一條工業大鎮的生態文明之路。在引領中國建陶綠色轉型、智能製造發展潮流的同時,重現了珠三角嶺南水鄉的典型風貌,成為國內第一個鎮級中法生態示範城。

生態興則產業興,經受住外部經濟環境的冷熱變幻,佛山一手抓汙染嚴重、高耗能的企業,另一手抓技術進步、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把綠色理念植入產業改造和城市發展中。在促進存量優化,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發展的同時,佛山以雄厚的產業基礎為依託,抓住全球產業鏈調整機遇,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新材料等技術,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佛山市市長朱偉表示,佛山將為全省環境質量狀況、綠色發展水平和環境治理能力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應有貢獻。

綠色發展之於佛山,絕不僅是對大氣、水、土壤的“末端治理”,綠色串起的是這個城市的生產、生活、生態的方方面面,是一體系統進程,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人才集聚高地、創新創業樂土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核心競爭力,是區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圍繞高質量發展,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起點上謀劃城市未來,佛山提出從“產城人”融合向“城產人”融合轉變,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魯毅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為契機,全面提升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寬度、高度和深度。

森林圍城,還要綠色進城,建設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佛山留足了生態空間。佛山深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手的“一環創新圈”,不僅是科技創新圈,更要做“一環生態圈”,48個河心島的開發建設,交通幹線生態廊道和濱水河道生態廊道的開發建設,都提升到建章立制的高度。

一個綠色佛山,正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腹地崛起。

高端視點

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

佛山探索綠色發展新路

佛山走過的綠色發展道路,應該置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進行新的闡釋。佛山的案例不能簡單地和北歐等國家的經驗進行比較,因為佛山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絕不是對工業文明進行的局部修復,更不是某一個方向的比較,而是整體結構的改革和運營的再創,是整體推進的高度。

佛山綠色轉型有獨特優勢

佛山的實踐,以智慧探索了一條一體化建設的生態文明的新路。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民營企業的活力、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了強大的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這是佛山綠色發展的獨特方式。

在轉型綠色智造上,佛山發揮了當地民營企業內生動力的優勢,再加上政府管理理念的激活。佛山在綠色智造方面不是衝著概念走,是為了生存,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政府有著向國際接軌的發展理念,又形成了全員動員的機制,所以轉型動作特別快。

如果單純依靠行政式手段,出現環保問題、生態問題之後,就把企業一關了之。企業關掉了之後,民生問題、經濟問題又來了,那我們有沒有第三條出路?改變要麼繼續汙染,要麼就是繼續關的尷尬,我們能否在行政手段和原有市場自發的力量之間找出第三條路?

佛山探索的就是第三條路,即企業和政府合力,共同通過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流程創新,走出一條不改變中小企業原有的產業,但又可以綠色發展的道路,佛山經驗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裡。

佛山實踐對全國的借鑑意義

一個由內生的綠色產業、修復的鄉土文化和青山綠水組合成長的佛山,將是一個由裡而外的全域綠色的佛山,生態發展的佛山、低碳幸福的佛山、這是新時期佛山的追求和目標,也是佛山率先再出發的新動力、新目標。

運用中國智慧,持續走出一條經驗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治理之路,走出一條系統整合、根源治理的路,佛山已經在實踐。

再回頭看佛山綠色發展走過的路時,不能夠把佛山簡單地解讀為砍掉了多少汙染企業。佛山在治理汙染過程中其實是“兩手抓”,一手抓高汙染的企業,汙染嚴重、高耗能的該關就要關,當然又不是一關了之;佛山另一手抓的是技術進步、轉型升級。在綠色轉型中形成了整合的內在機制,關停並轉的過程中加大力度地推進技術升級,把綠色的理念植入產業改造中,這才是佛山實踐真正值得我們討論和思考的問題。

我們生態文明有一個很大動力即文化的力量、生活的升級。佛山經濟率先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綠色發展是社會的需求,是人們對生活質量、幸福感提升的需求。在多方作用下,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形成合力,而不是單一力量的激活,不是就環境保護治理而環境保護,就汙染治理汙染。實踐證明,這條路成本高,而且容易產生反彈。

瞭解了佛山的情況後,我內心感到喜悅。城鄉融合均衡發展、物質與精神、現代與傳統之間的均衡發展,恰恰取決於城市和鄉村的關係,這個關係解決好了,新時期的佛山會再度率先出發,發揮引領作用。我希望在生態文明建設新的起點上,佛山率先再出發,再度創造輝煌、再度發揮引領的作用。

樣本解讀

雲勇林場:工業大市的生態堅守

寸土寸金的珠三角腹地,隱藏著一片3萬多畝的雲勇林場,這裡生長著520多種植物,森林蓄水量達512萬立方米,被譽為“珠三角的塞罕壩”。

雲勇林場地處佛山市高明區,1958年建場,歷經60年的建設、轉型和發展,變荒山為林海,如今已成為佛山重要的生態屏障。據廣東省林科院監測,目前雲勇林場內的森林蓄水量,相當於一箇中型水庫;年釋放氧氣價值超過8.2億元,同化二氧化碳價值為13.6億元,保育土壤價值超過2.9億元,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超26億元。

在珠三角工業城市的腹地,在工業文明快速發展的40年,作為佛山踐行“工業文明+生態文明”融合發展的綠色樣本,雲勇林場成為一座精神豐碑。而云勇精神,對於佛山人來說,其實更是一種生態的眼光和發展的胸懷。

自2001年開始,林場主動由經濟商品林轉為公益生態林。《人民日報》評論說,生態文明建設關乎發展理念轉變,倒逼產業結構調整。佛山市土地開發強度接近40%,市域森林覆蓋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約需用地4.4萬畝。工業用地與綠化用地孰先孰後?佛山態度堅決: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佛山。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經過一輪又一輪綠化行動,佛山從傳統工業城市蝶變為嶺南生態綠城。全市森林面積達160.35萬畝,相當於53個雲勇林場。

◎孟浩 張弘書畫作品亮相祖廟博物館

近日,“亦復如是——孟浩 張弘書畫作品邀請展”在祖廟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將展出孟浩、張弘近80幅書畫作品,作品的主旨主要表現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主張與意境。展覽展期為12月6日至12月22日。

大手笔!2020年佛山将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

佛海尋源——印度菩提迦耶之八 紙本設色 46cmx46cm 2012年

大手笔!2020年佛山将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