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贵阳的地名,五花八门,有十分优雅的“湘雅村”,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和尚坡”、“粑粑坳”等地,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地名,其实深究起来也有一些规律、缘由可寻。下面来盘点贵阳这些熟悉地名的来历,一起来涨知识吧!

喷水池内无水池,为何又叫喷水池?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喷水池在解放前叫铜像台,因为十字路口中间是周西成的铜像。后来铜像被拆,在原地修了一个喷水池,现水池已拆,而喷水池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大营坡是怎么由来的呢?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以前在大营坡这边有个军营,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军营被解体了,大营坡地名就此而来。

无庙无和尚,怎么叫和尚坡呢?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其实和尚坡的名字是谐音而来,与和尚无关。坊间流传,在明清时期,居住这里的人特别喜爱种植荷花和养桑蚕。因此这里被称作荷桑坡。通俗易懂的地名最容易被记住,荷桑坡大家喊多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谐音和尚坡。

小车河、太慈桥的“前世今生”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旧时,小车河清澈的河水在低谷中奔流蜿蜒,两岸多为稻田,人们便沿河安放排排水车提水灌田,形成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故得名小车河(水车河)。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改“元”为建文。建文四年(1402年),其叔燕王朱棣带兵攻入南京夺取皇位,建文帝假扮僧人仓皇出逃。辗转流亡到贵阳小车河一带,见百姓在小车河造桥,便帮忙为之策划,桥建成后,百姓才知帮助策划的僧人是建文帝,逐以“太子”为桥名。为了掩饰出逃的建文皇帝行踪,故将“太子桥”传为“太慈桥”,沿袭至今。

有条路叫粑粑街,难道和粑粑有关?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是滴,这条街以前是专门卖打粑粑用的东西的。

纪念塔,感觉一定有历史意义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纪念塔的名字由来主要是纪念的是贵州抗日牺牲的将士,实际上是一座纪念碑,建于1941年,但解放后已经拆去。数十年来,贵州抗日阵亡将士的丰功伟绩依然留在贵阳老百姓心中,街道名称纪念塔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戈寨名字的由来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二戈寨:原名二哥寨,相传在明代,此地是个苗寨,当时的苗族首领派其名叫二哥的儿子固守村寨。

明洪武年间,征南将军傅友德镇压孟关苗族时,将此寨围困,二哥奋力抵抗,粮尽弹绝之际自杀。二哥死时身体站立不倒,众官兵非常惊讶,将此情告知傅友德,傅亲自赶来,对二哥站立的尸身拜跪,尸体才慢慢倒下。

苗族人民为追怀二哥,将此寨命名为二哥寨,后又根据《左传》“二戈卫楚国”改为二戈寨。

蟠桃宫?听着好像世外桃源?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1919年,贵阳仙人洞有一位道士,四处募捐,并修建蟠桃宫,里面供奉王母娘娘。房子不大,但名气很大,当时的老百姓经常去拜神求事,每年的三月初三,蟠桃宫里的香火旺盛。解放后,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逐渐破败消失,但蟠桃宫作为地名使用留了下来。

世上“最为奇葩地名榜”的油榨街,难道真的的饿疯了?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许多年前,官府在还是森林的油榨街一带修建起驿道和关口并派兵驻守,因离城区较远,给这里驻守的官兵和过路的商贩生活带来了不便,一些有生意经的市民逐在驿道附近开起了饭馆、客栈供来往的商贩休息。为了解决菜籽油供不应求的矛盾,驿道的饭馆开始在自己的院落开设起榨油坊,自榨菜油。就这样,每一家菜馆都

开起了属于自家的榨油坊,有时候用不完,就对外销售。榨油一条街也逐渐形成,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就始称这里叫做油榨路。

紫林庵, 难道真有庙?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南海岸上,紫竹林中观世音菩萨。”位于贵阳老城大西门外的紫林庵,建于清代初期,以观音菩萨所在紫竹林为名。紫林庵曾是个清雅幽静的休憩好地方,后来修环城马路时大片土地被占用,风光不复存在。解放后紫林庵荡然无存,仅有地名流传至今。

盐务街怎么由来呢,和盐关系吗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历史上,由于贵州不产盐,盐需由四川运至贵州。如今的盐务街,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贵州盐巴的集散地,当时周边统称为“盐务新村”。后来,盐务新村周边建筑和商业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一条街道,后命名为盐务街。

在贵阳市公园北路和瑞金路之间有一条路叫飞山街,怎么来的呢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飞山街,街旁有座飞山庙,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由于这里常年有祭祀活动。这条街也因此得名飞山街。现在的飞山街已是贵阳一条有名的小吃街,飞山庙成为飞山街一段抹不去的记忆。有座飞山庙,地以庙得名。

黔灵山下北京西路口有条八鸽岩路是怎么由来的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八鸽岩一带,原来是一个苗族寨子,有七八十户。因为附近的山岩呈白色,因此人们就把这个苗寨叫白岩脚。又因为山岩面向贵阳城的石壁上有两个石洞,每个石洞口经常都有4只鸽子站在那里,因此又把这个寨子叫八鸽岩寨。

野鸭塘,野鸭已去塘犹在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野鸭塘的名字来历有好几种说法,大多都与此地的优美风景有关,经过收集整理,最现实的说法,还真与野鸭有关,很久以前,这里山高水长,鸟语花香,风景优美,山下有一个池塘,许多野鸭常长流连于此,因此得名野鸭塘。

大同街?是根据地名取的吗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No,这里原名是叫打铜街,历史上,这里的铜制品很出名,打制铜锅、铜碗、铜锁的铺面很多,后来铜匠改行,外迁,打铜街的制铜业没落,其名字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后逐渐被人们叫做大同街。

湘雅村,这么优雅的地名怎么来的?

黔城老街:贵阳这些老地名,你知道几个?

贵阳市次南门外有个别具一格的地名:“湘雅村”,60年前这里却是荒山野岭,乱草丛生,更没有这个美名。那“湘雅村”的命名从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湘雅医学院西迁贵阳说起。抗战时期,湘雅医学院从长沙迁往贵阳,落脚在次南门外一带,当时的次南门外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学校在此陆续建造起一些房舍,看上去像是一个小山村,校长张孝骞叫人在学校门前挂上一块木牌,上写“湘雅村”三个大字。张校长估计也没想到,他随性而起的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

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值得我们收藏和分享,你还知道哪些地名的来历呢,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