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的轎車有什麼缺點?為什麼有些人認為買混動車的人很少?

QQ978455051



混合動力轎車和燃油車對比優點和缺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優點是油耗低,動力性更好一點,開起來更舒適。缺點是買車價格高,後期如果維修價格高,二手車保值率不如燃油車。
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還是價格,混合動力車型售價基本上要比同款車型高2-3萬左右,如果按照節省的油錢來計算需要行駛8-10萬公里才能把多花的錢省回來,這買沒算保險多花的成本。這對於私家車每年行駛1萬公里左右的情況來說也就相當8-10年才能對沖多付出的購車款,這顯然是不太划算的。油電混合車型更適合行駛里程比較多的人使用,相對來說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我是混動車主(雷克薩斯nx300h鋒致版),四驅SUV,2.5L直噴發動機。看來我應該有發言權。

當初選擇混動的原因很簡單:能用92號燃油,多兩年的質保和免費保養。

首先,省油是肯定的,但是經常聽到別人說買50萬落地的車不在呼多那點兒油錢……我只能無奈的笑笑,有這點兒好處總比沒有強吧,納智捷的車主會因為油耗驕傲嗎?

大家家庭情況不一樣,工作不一樣。對於車的需求肯定也不一樣。我和老婆是自駕遊控,已經跑遍了全國近百分之七十的省市。一天駕車:最遠記錄1300多公里,時間最長紀錄是18個小時,也連著三天從北京開到雲南大理。1月提車,到現在12月初已經開了三萬七千公里。平均油耗7個。我冬季從北京駕車到廣州長隆,感覺過了長江以南,隨著氣溫升高,油耗隨之降低。然後就是堵車或者溫柔駕駛的時候油耗也很低,5個左右吧。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油品參差不齊,我甚至聽說過92號油槍和95號油槍都是從一個地方吸出來的油……所以92號油還是省心。當然,現在全國的加油站極少沒有95號油的。

我這臺車的電動系統是通過三種方式充電:發動機、車輛滑行和剎車。車載電腦有一套計算方法,很多人都說什麼多少速度以內是電力這種說法不準確,我總結來說就是:誰勁兒大聽誰的。剛起步的時候電池勁兒大,就只用電力;踩得狠一些發動機就啟動了,給輪子和電池能量;再給更大油門,電池和發動機一起給車輪用力;在滑行和剎車時輪子勁兒大,會給電池充電,發動機熄火。所以說什麼時候用電力還是發動機和速度無關,和工況還有司機的操作有關。

最後,很多車友都說像我這麼用車買混動值。我認為混動車略貴,但是不光貴在電動系統上,其他的配置也相對來說高了一些,舒適感和豪華感也有了。所以沒有花錢的不是。去加油站還要經常和別人解釋我這車是燒92號燃油的。就看心態吧,在車友群裡大家相互攀比油耗新低還是挺有意思的……






給力榮


這是多方面原因所導致的,未必是大家不想買混合動力的轎車。其實技術最為成熟、穩定可靠的當屬日系的非插電混合動力轎車。以豐田的混合動力轎車卡羅拉雙擎、凱美瑞雙擎為例,這些轎車使用的是豐田普銳斯上一代的混合動力技術,在保證穩定可靠性的同時售價並不比同配置的燃油轎車高多少,但油耗明顯低很多。

特別是價格成本比較低的鎳氫電池,淺層充放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還有超過10多年的實踐驗證,基本不用擔心電池壽命和換新的問題。它們唯一的缺點就是沒發和高性能的轎車在動力表現上相提並論,但電機依然可以提供靜態下非常好的扭力輸出,對於日常代步來說其實並不成為問題。

但這類合資的日系混合動力轎車並不被視為能夠拿到補貼、在大城市上牌不用搖號的環保車輛對待。相反那些成本很低,質次價高的國產純電動汽車卻可以很低的門檻進入市場來侵害消費者的利益。這也是造成買實用的混動汽車人少的原因之一。

再看國內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以具有代表性的比亞迪唐DM、秦DM等車型來看。從售價上要比同系列的燃油車貴很多。而在國內並不是所有城市插電混動車型都可以獲得補貼和上牌不受限制,比如北京比亞迪唐的銷售量就明顯少於天津,這就充分說明了並不是消費者不想買,而是政策制約了購買。

插電混動也有明顯的短板,如果家庭沒有充電樁經常充電不足就要以燃油混動模式來運行,油耗表現就差強人意了,甚至不比燃油車的油耗低,畢竟電池的重量讓插電混動汽車的自重比同系列燃油車要重很多。而且插電混合的汽車電池壽命也是很有限的,即便是比亞迪號稱電池電芯終身免費更換,也是要達到一定的衰減程度才能進行更換,甚至不同地區標準都不同。


所以本應用混合動力作為節能環保過渡的主力車型,卻被逆科學規律的所謂彎道超車思路而限制,一步就想躍進到純電。結果一定是事與願違,幾年後大量技術不成熟的純電汽車面臨電池報廢回收時的囧境我們一定會明白這不是在推動環保而是製造更嚴重的汙染。


感觸汽車影像特效


看了許多回答我也得說一說,剛好我也是混合動力車主,更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車子是14款比亞迪混動秦,到現在4年多啦,行駛10萬多公里。跑這麼多公里是因為愛好自駕遊。周邊300公里的地級市走了個遍,長途去過額濟納,祁連山,青海湖。今年國慶去拉薩川進青出。南邊跑過上海杭州。北邊到過烏蘭浩特,正藍旗。車子有勁,川藏線四五千米的高山油門從沒踩到低過。最大特點省油。平均能耗3.5升油+9.2度電,確實比日系混動省油。遺憾的是14年6月入手,9月國家出臺免稅政策,免購置稅。多支出1.2萬購置稅,沒想到第二年領到樁補一萬元。現在每年免車船稅360元。雖然金額不多但也夠一個月的電費。人們對混動車還是不瞭解,認為純電行駛70公里後,就一邊用油驅動車子一邊充電,背個大電池比油車更費,這是個誤會。插電混動車有駕駛技術,不同路段,使用不同的駕駛方式,還是省的。平日上下班,純電行駛就可以對付。跑個超過70公里的小短途,直接用混動模式就可。如果超過150公里的長途,cos可以設高一點,一路混動模式比油車還是省。主要避免擁堵路段油充電,那駕駛感受不好。高速充電效率高,駕駛感受好。我跑西藏cos一直是70%,保持較高的電量,應付爬山。好多同事開車就為上下班,不出遠門,每年最多七八千公里,像這種開法,平均能耗絕對兩個以下。上張圖,大家看一看。



秋生144815808


看了一下,這裡面回答問題的好像都不是真正開混合動力車的車主。我自己的車是一臺普銳斯1.8的豪華版。說句心裡話,這款車維修費用真的不高。每半年保養一次。零w20的機油和機濾,空濾一共420元。跑長途基本上是每百公里3.8升。市區內每百公里基本上是在4.5升。每個月在市區一個月360元的油錢。長途一次加油可以跑個750公里,郵箱45升的。所以可以不客氣的說,國內還沒有一款車能達到普銳斯的標準。靠吹這就是國產車的現狀,


用戶4414385759108


有一個方面是,混動車外面修理廠不敢修,沒技術修,買不到配件修。這也意味著你的車終生要跟4s店打交道了,後期維修保養成本飆升。


除塵入靜v


我的高爾夫1.4T加滿油可以行駛800公里。我覺得混動車型的優勢就是30公里每小時以下使用電力驅動,在早晚小區或停車場行駛時不擾民。再有就是每年行駛里程多時候合適。


我是誰46827


混動車主要是價格問題

2套動力裝置 成本必然上升。維護費也比純電和燃油車高

以後的發展純電是可以做到比燃油車更便宜 但是混動很難。

對價格敏感人士不適合用混動 純電和燃油更適合。

不過好在現在有一種增程式混動 也就是純電加發電機的配置 成本可以稍低一些。


jinesc


因為混動車省油不省錢,政府沒補貼,個人為什麼要為環保買單?


正中直方


買混動車的人前提是喜歡,願意花這個錢,而且我說的是豐田混動,國產那些混淆視聽就別來湊熱鬧了。要是掰手指頭算油耗,還是買個5萬的車開開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