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已覺醒 藍綠新世代莫猶豫

选民已觉醒 蓝绿新世代莫犹豫

“九合一”選舉印證無色選民的崛起,藍綠兩黨基本盤都告萎縮,“討厭民進黨”成為臺灣第一大黨,第二大黨則是“討厭國民黨”。藍綠兩黨表現最好的都是非典型黨員。國民黨提名的韓國瑜,不但氣口非常不國民黨,選前婉謝大佬站臺,侯友宜更與國民黨始終保持距離,維持自己的“鐵漢”形象。

选民已觉醒 蓝绿新世代莫犹豫

而民進黨在潮水退去後,“六都”中唯一還穿著完整褲子的鄭文燦,施政期間不分藍綠,保存“兩蔣”文化園區,把民進黨“逢蔣必反”的色彩降到最低,選戰期間也不追隨黨中央步調“反中國介入”,因而對“韓流”免疫,陳學聖在競選期間苦無著力處。

這些都印證一件事,傳統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已失去民心,人民期待超越藍綠的非典型政治人物,能夠改變氣象、引領潮流,帶領檯灣走出對抗、突破困局。但民進黨和國民黨領導階層察覺這樣的民心氛圍了嗎?

國民黨在選前尚能剋制、謙卑,選舉獲勝後卻立刻給人“舊國民黨班師回朝”的感覺,驕氣陡升。見“韓流”大起,大佬們不甘寂寞爭光搶功。國民黨內有參選2020分量的人個個活躍了起來,這個請“立委”餐敘,那個下鄉全臺走透透,大家都不鬆口,似準備再來一次“眾星拱月”,“黃袍加身”,這種大佬政治,讓人無言。

选民已觉醒 蓝绿新世代莫犹豫

民進黨“執政”至今,“朝中有菊好做官”成顯學,陳金德越犯錯官越高,把代理縣長作成“土皇帝”,導致宜蘭大敗;“黨產會”以國民黨附隨組織名義粗暴凍結“婦聯會”、“救國團”資產;“促轉會”、“中選會”、“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滿朝盡是東廠”,社會不信任民進黨的骨牌一張張倒下。蔡英文“執政”之敗,敗在派系重於民進黨、民進黨重於臺灣,點點滴滴,終堆棧出海嘯般的民怨,在2018年一舉吞噬民進黨。

敗選後的民進黨,卻看不到壯士斷腕的意志,也沒有力挽狂瀾的決心。全黨雖然被敗選震驚,檢討敗選原因卻全然言不及義,蔡英文怪罪民眾跟不上民進黨改革的腳步,陳菊、賴清德、蘇嘉全的進退,是受派系利益的制約,而非對民意的響應。追究敗選責任的矛頭指向吳音寧、尤美女,看不出民進黨有深刻反省。

选民已觉醒 蓝绿新世代莫犹豫

國民黨和民進黨看起來都還是被舊習氣綁架。這除了讓兩黨更加遭人厭棄外,更深深危害臺灣的發展。這兩大黨難道沒有警覺到,目前國民黨的基本盤約為20%,民進黨更為萎縮,兩黨加起來已不到50%,表示臺灣過半數都已經是無色覺醒的自由選民,不願再被政黨綁架。

藍綠政黨都必須要改變,不改變,就無法長期得到認同與支持;不改變,當選就是讓人民失望的開始。“在野者”結合民粹無限上綱,“執政者”左支右絀難以領導,當藍、綠二黨都只能短期“執政”的現象形成時,最壞的結果就是“執政者”無心治理,只想在短短的上臺期間內加倍貪婪蒐括資源,這是臺灣面臨的迫切危機。

看來惡性循環的打破,只能期望兩黨中生代與新生代。這需要勇氣,要有打破舊文化、舊框架的意志決心,不擔心被老人鍋蓋壓制。不過,在無色選民加持下,這不是不可能的。

以民進黨來說,白、綠分手後,民進黨議員高嘉瑜堅持友柯,得罪了部分黨內人士,但在內湖南港區的得票還高過姚文智,足以證明50%的中間民意是打破派系框架的最強後盾。民進黨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應從高嘉瑜身上得到啟發。

國民黨更不能繼續沉溺於和民進黨比爛,現在再罵民進黨,恐怕已引不起太大共鳴,畢竟民進黨敗得那麼慘,已得到極大的教訓。但面對國民黨的大佬現象,民眾心中不免大疑:國民黨值得這樣的大勝嗎?如果國民黨希望改變,就必須大鳴大放,必須以路線辯論和社會對話找出民心之所向,只滿足了20%基本盤的提名,不會得到50%自由選民的認同。

选民已觉醒 蓝绿新世代莫犹豫

一旦藍、綠兩黨吃定選民,認為只有兩個選項,人民就永遠沒有好日子過。而只要選民從政黨綁架中覺醒,對支持的政黨無情,並隨時準備以新的政治力量取而代之,國民黨與民進黨就沒有辦法因為自己是“唯二蘋果”而比爛。這樣的政治,才有改變的希望。

本文摘自臺灣《中國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