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平天國推翻了清朝,後面中國的結局會是什麼樣?

StrickEurkea


按照正常邏輯來看,太平天國是不可能推翻清朝的,但硬要假設,也可以幻想一下。

要達到這個程度,悅史君認為,太平天國一定不能發生內訌,天京事變就沒有了,東王楊秀清等人也都活著,軍政大權還在楊秀清手裡。

推翻清朝肯定要北伐,之前派出的北伐軍,孤軍深入顯然不可能成功,楊秀清還得再派增援力量。

由於這是英法聯軍已經在進攻京師,我們假定太平天國的北伐軍堅持到了那個時候,而且跟英法聯軍關係沒僵化,一起打進京師,咸豐帝自然是必須跑到承德的,恭親王等人顯然也不敢留在京師。

在這種情況下,清朝就算是被推翻了,如果太平天國接下來措施得當,與英法聯軍達成一定協議讓他們撤軍,那麼京師附近大概率會出現明末的情況,就是地方官員爭相投靠太平軍。

但是,太平天國面臨的危險還是很大的,第一以咸豐帝為首的清朝皇族還在承德,控制著東北、西北和南方大部分區域,第二外國勢力虎視眈眈,想著從王朝更迭中分一杯羹。

悅史君認為,由於拜上帝教跟天主教不兼容,太平天國跟外國人打交道,在不割地賠款的條件下交涉,幾乎不可能。

清朝當然不肯善罷甘休,各地清軍和湘軍等武裝還會繼續攻打太平軍,太平天國的生存危機還存在。

更重要的是,楊秀清的權力不能再大,他必然要跟天王洪秀全攤牌,在拿下“萬歲”頭銜和全部權力後,他沒有把洪秀全廢掉,還是把他當一個招牌留著,所有的決策從此全部都是楊秀清說了算,那麼太平天國對外是穩定的,洪秀全及洪氏宗親的干擾會比較少,他們將繼續與清朝對抗,和外國人周旋,運氣好的話,可以把清朝勢力徹底趕出內地十八省,但版圖還要比明朝小,因為東北是清朝的老巢,打下來的可能性很小。

但就是這麼小的版圖,外國人還要插幾腳,清朝的威脅也一直在,太平天國的生存危機很難解除,近現代化恐怕還得慢慢摸索。

……

原諒悅史君已經編不下去了,因為太平天國不可能推翻清朝,無論是人員配備還是戰略戰術,實在沒辦法圓過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這個問題應該改為:倘若太平天國推翻了清帝國,後面中國怎麼發展?我們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儘管這個分析將會令人腦洞大開,但絕非毫無邏輯。

首先,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於1851-1864年間。其範圍波及幾乎南中國全部省份,其兵威在鼎盛之際甚至直達直隸。在此期間,太平軍建立了政權,頒佈了意在建設無人不保暖、無處不均勻的《天朝田畝制度》,在後期還立洪仁玕為幹王,主持內政,通過了一些重視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決定。頗有一些新意。不過後來太平軍內訌,高層彼此攻擊,最終敗於曾國藩之手,十餘年的革命運動成了一場悲壯的歷史悲劇。

假如太平軍勝利了,推翻了清帝國,會怎樣?這首先意味著,清帝國用來真大太平軍的那些勢力都失敗了,這些勢力都是誰呢?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是後來整個大清用於維護穩定的支柱性的軍事力量湘軍、淮軍等漢族武裝。假如太平軍勝了,這些勢力肯定是敗了,那麼,這些勢力會不會投降太平軍?不會的。因為太平軍的意識形態是拜上帝教,在曾國藩等人看來是赤裸裸的對中化道德文章的徹底顛覆。怎麼辦?很可能會抵抗到底。不僅是對一種新政治勢力的抵抗,更是對一種外來文化的頑固抵抗。那麼,中國會怎樣發展?熟悉歷史的讀者大概會浮現出明亡後大德高賢隱沒山林從事反清活動的印象。沒錯,假如太平軍勝了,清帝國亡了,在中華腹地,必有一大批士人學子、地主武裝,對太平天國政權展開曠日持久的抗爭。然則天平天國會不會像清帝國初期接受漢文化那樣放棄拜上帝教,重回中華正統文化上來?恐怕夠嗆。因為拜上帝教是他們用以組織行事的基本依靠。由此,天平天國將在最發達的地區陷入文化衝突之中。而結合當時的世界形勢,這種衝突不僅不可能快速得到解決,反而會令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從而提前進入20世紀初期軍閥割據的時代。

其二,假如太平軍勝利了,它內部的權力鬥爭會不會避免?根據歷史來看,它要勝利,就必需要團結,因此,肯定是先維持了團結,然後才能戰勝清帝國。但是清帝國滅亡之後呢?太平軍不是一直有著先進思想武裝的部隊,太平軍的領導層也並沒有統一的政治思想認識,甚至在如何建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種根本性問題上,也是大相徑庭。這意味著,太平天國的分裂是必然的。即便在戰爭年代出於戰爭的壓力維持了團結,其分裂也會在戰爭結束之後迅速到來。結果會怎樣?必然是要比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那個更大規模的內戰、純屬於太平天國內部的混亂的內戰。其波及範圍只會更廣,因而受牽連的人更會更多。

其三,太平軍會不會克獲清帝國全境,領有外蒙古、新疆、西藏和東北?可能性幾乎為零。太平軍兵源多來自南方,尤其是廣西、兩湖、安徽等華南地區。其兵種以步兵為主,同時有較大規模的水兵,可以說,極其適宜在南中國作戰,然而並不天然適宜在廣袤的沙漠和高原上馳騁。即便發動如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左宗棠平定新疆的遠征,太平軍也缺乏如同左宗棠那樣的後勤保障,因此,起碼新疆不會被太平軍領有。而蒙古,兼含內外蒙古和東北,因為在地形上與東北連為一體,同時,東北作為滿清的龍興之地,尚未湧入大量的漢人進行開發,從傳統中國士人的看法來說,這些地方,連同西藏,很難被太平軍的高層視為理所應當囊括於中的中國領土。因此,假如太平軍推翻了清帝國,很可能,上述這些地方都將不復為中國所有。中亞的浩瀚國必將崛起,吞併新疆,成為英帝國在亞洲腹地的忠誠楔子;西藏必然會在英帝國的扶持下變成一個獨立王國;內外蒙古呢,則將可能成為沙俄,包括後來的蘇聯的忠誠盟友。甚至滿清,也有可能從北京退居東北,臣服於沙俄。或者在後來日本的威脅下,與日本結盟,甚至臣服於日本。

當然也有一種大開腦洞的可能,那就是滿清退居東北後,放棄既有的僵化的政治治理模式,積極與國際社會接觸,君臣勵精圖治,率先實施維新改革,把東北三省建成了一個率先實現早期工業化的小強國,於是並朝鮮,佔蒙古,重新入關,再奪天下。這樣的話,很可能是滿清的維新改革與同期日本的明治維新同步進行,但滿清的改革因為已經戰敗的緣故,包袱相對更少,因而成就可能更大。而隨著滿清改革的成功,入關恢復清帝國就成為不二之選。這時候,日本改革的活力也已經激發,經海洋向東亞大陸進軍就成為必選之一。於是,在東亞地區,就會出現清日兩強對決,都想瓜分太平天國的局面。至於誰負誰勝,那就要看誰的改革更為徹底,誰的戰力更為強大,誰的國際支持更為顯赫了。不過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隨著滿清退入關外,很難說在那個時候已經頗有獨立思想的優秀的非滿裔智識和精英會自然而然地追隨。而缺了非滿裔精英的支撐,尤其是來自兩廣、江浙、兩湖地區的漢人智識和精英,僅靠已經過了二百年寄生生活的八旗子弟,這個退居東三省的滿清政權,是根本不大可能重新崛起的,就像退出大都的元帝國再也沒有恢復帝國氣象一樣。

但是,不管這些局面如何發展,中國腹地中的革命潮頭都是無可避免的,太平軍的勝利有可能會讓中國實施更為主動的開放政策,從而加速消除守舊文化在新一代年輕人身上覆興的可能性,更加輕易地接受外來事物,尤其是與宗教和宗教改革有關的歐洲新事物。而這些新事物又將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用以改造太平天國社會的有力武器,進而激起太平天國內部更為深刻的新舊矛盾。這些內部矛盾,連同外部國際競爭壓力,一道將中國這塊大地上的革命浪潮推向極致。經過若干年甚至是十幾年、幾十年的革命運動,整個東亞最終還是可能要回到革命統一一切的軌道上來。


稷離


如果太平天國推翻了清朝,後面中國的結局會是什麼樣呢?

首先,中國會四分五裂。

以太平天國的戰力,根本拿不下蒙古西藏新疆寧夏東北這些地方,最終這些地方都會從中國的版圖中分裂出去,最後中國的領土面積大概和明朝時差不太多,還會小一點。

太平天國缺少現代化的軍事將領,當然也不止是太平天國缺,而是整個中國都缺。因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沒有現代化工業化的先進思想指導,因此難有現代化的軍事思想。這就是淮軍能打敗太平天國卻不過日本兵的原因,也是僧格林沁打不過英法聯軍的原因。

太平天國連曾國藩這樣的文人組織的地方團練也打不過,說明太平天國軍隊作戰能力和訓練水平有多差多低。

如果太平天國把清政府打倒了,他們到了北方,也很難打過蒙古騎兵,更不用說西藏寧夏這些地方的武裝了。

太平天國的信仰是與中國傳統所不允許和包容的,必然得不到西藏蒙古新疆的認可,又打不過他們,這些地區必然會宣佈獨立成國。

其次,中國會陷入長期動盪的狀態。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社會接受的都是孔孟之道,在國家治理層面也是採取外儒內法的治理模式,儒家傳統已深深滲透在人們的思想行動和骨子裡。

太平天國所宣傳的拜上帝教,沒有做任何的本土化改進,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只能吸收低層人民群眾加入。

作為中國社會中堅力量的知識階層和地方紳士,都是孔孟思想的維護者和受益者。他們根本接受不了拜上帝教這種中不中,洋不洋的宗教思想。

再加上太平天國的高層都是來自民間的低層農民,他們對傳統知識分子有強烈的敵對情緒,因此對知識分子的蔑視和打壓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各地的知識階層和地方紳士就象明末反抗李自成一樣,會組織大量的地方武裝對抗太平天國。

最終的結果就是中華大地戰亂不止,外國勢力趁機而入,尤其是沙俄勢力必將分裂我國新疆蒙古東北領土。

內憂外患交織在一起,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會極不穩定,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

最後,太平天國治下的中國可能會分裂成幾個小國。

在中國歷史上,要想統治中國成功,就要團結知識階層和地方紳士,否則根本沒有辦法維持穩定的統治和管理。

中國歷史政府的管理權,只到縣一級。縣級以下是地方紳士和家族族長們的合作自治,他們的態度就代表了地方人民的態度,他們的立場就代表了地方人民的立場。

太平天國在文化思想上和他們發生了激烈碰撞,最終只能演變成軍事衝突和對抗。全國性的對抗最終會讓太平天國難以維持對全國的統治和管理。

但太平天國會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或可保住一定的地盤,但根本無法實現對全國的統治,中國必將分裂成幾個小國,進入戰國時期或者象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一樣,遍地狼煙,民不聊生。


新知傳習閣


太平天國如果推翻清朝,中國的結局有可能比晚清要好,也可能成為一個大號日本或者印度。

現在網上的主流,似乎將太平天國黑成一無是處的邪教組織是政治正確,不過個人觀點和這個有點差別。太平天國確實出現了天王荒淫好色,高層內部鬥爭,濫封官爵等現象,但比起歷史上諸多農民起義或軍閥割據也未見得就更糟糕。太平天國本來就是活不下去的沒啥文化的平民造反而已,借用了基督教的外殼。相對而言,滿口孔孟的完人曾國藩,縱容湘軍屠城不封刀的形象似乎也不見得怎麼高大。

為什麼說太平天國可能會比清朝好呢?

首先太平天國畢竟是農民造反,還多少有一點對底層的同理心。洪秀全後宮88美人是真的,但他在天京圍城後帶頭吃野草也是真的。陳玉成李秀成也都有諸多愛軍撫民的表現。

其次太平天國確實有一批優秀草莽人才。楊秀清、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都是真有本事的帥才,甚至秦日綱、胡以晃、林鳳祥、李開芳這些也都是少有的猛將。

同時太平天國在思想文化上並不排外,在接受西方思想上比清廷要強,甚至超過曾胡李等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洪仁玕的資政新篇足以作為拯救滿清的妙藥,洪秀全李秀成之下也任用了不少西洋官員。之所以現在留下太平天國沒有什麼治政亮點,完全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忙著為了生存打仗(最多時候也不過席捲數省地盤),壓根沒有時間治理而已。

如果我們假設,馮雲山、蕭朝貴等人不早死,楊秀清和洪秀全的矛盾不那麼早爆發(甚至洪秀全稱王后不久掛掉),北伐戰打得更順利點(比如僧格林沁從馬上掉下來摔死),曾國藩在回家守孝途中被太平軍抓住一刀宰了,滿清皇室對漢人防備心更強點……那麼太平天國確實是可能成功的。

成功之後,是另一個封建皇朝。但與清朝相比,其意識上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想,從種族上是漢人。雖然文化上,太平天國初期強烈反對儒家,造成了他們與傳統的對立。但太平天國並非不懂變通。他們打下南京後還是在開科取士,說清朝是“妖龍”但洪秀全和諸王還是穿了龍袍。所以,船到橋頭自然直,沒有必要假設太平天國統一後還會死抱著與中國兩千年傳統為敵的思想一點不變。

那時候,太平天國可能因為戰亂而導致部分領土(如東北、新疆、西藏)的丟失,但中國也可能逐漸接受一些資本主義的東西,成為一個大號的日本或者印度。具體的走向是多變的,東亞乃至世界的格局,也一定會發生和本位面完全不同的變化。不過,要想在其後一百多年就達到今天這樣全球經濟第二、軍事第三的地位,我覺得如果不再經歷一兩次大的革命,是很難想象的。


巴山夜雨涮鍋


如果太平天國推翻了清朝,中國可能會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太平天國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起義爆發的1850年,西方先進文明已經開始遠播中、朝、日等東亞國家。如果太平天國推翻了清朝,可能會走效仿西方工業化的道路,成長為一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太平天國統治南方十四年,其草創之初就以“佈教”為名廣羅門徒。在太平天國的框架形成之後,天王洪秀全是名義上的領袖,但是在他之上,還有天父上帝天兄耶穌。神權和君權有著天然的關係,洪秀全用“拜上帝教”迷惑大眾,那就要讓人們相信“上帝”是存在的,故而有東王楊秀清“代天父傳言”的鬧劇。這種“君權神授”的陳腐的統治制度在當時已屬非常落後,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太平天國將會從封建君主專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制。



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問題上,太平天國和清朝持完全不同意見。清朝是能打則打、打敗了就大不了割地賠銀訂合約。而太平天國則是完全不與西方列強妥協,至1864年之前由咸豐皇帝和道光皇帝所簽訂的大量不平等條約太平天國一概不予承認。如果太平天國推翻了清朝,則過去所籤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統統做廢,面對西方列強“組團”到中國來侵略,以太平天國當時的實力,是否能應付的過來還是個問題,倘若處理不好,則國家將陷入大分裂,倘若處理的好,則尚能保持河山完璧。



在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後太平天國內部基於江南半壁江山已在手中,開始謀劃北伐並制定北伐後的外交方針,第一步就是把清朝打倒將滿清勢力趕出關外,第二步則是集中力量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驅逐出中國,這與太平天國一貫的與西方列強不合作不妥協的策略是相同的。但遊學西方歸來、太平天國中後期重要的謀臣幹王洪仁玕也曾經表示出了擔憂:若徹底隔絕西方文明,則中國之落後愚昧再無可變。可見在對待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態度問題上面,太平天國雖然表現強硬,但在工業化已經開始發展的十九世紀,僅僅憑“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種愛國熱血是遠遠不夠的。



太平天國起義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後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即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同時太平天國的一些領袖主張學習西方(比如干王洪仁玕),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種主張在當時是先進的。與中國同處多事之秋的日本,後來也是在美國人撞開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後,日本開始意識到工業化革命的重要性,才有了之後改變日本命運的“明治維新”。因此,以太平天國當時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是很有可能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

在我個人看來,太平天國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次農民大起義, 其歷史作用要遠遠大於過去任何一次農民起義。如果不是咸豐帝大膽起用曾國藩、左宗棠等漢官,太平天國的熊熊火焰不一定那麼快被撲滅。清朝倘若真的亡於太平天國,那歷史就又是另外一番演義。


大國布衣


必然是繼續割地賠款,然後繼續迎接辛亥革命吧。洪秀全這些人沒看出來比滿清統治者高明多少,能席捲小半個中國,真的不是他們多厲害,而是滿清部隊太弱。但其本質上,還是舊式的農民起義,並沒有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其土地改革的《天朝田畝制度》不過只是不切實際的平均主義。《資政新篇》中倒是有對西方學習的主張,但這更多還是技術方面的借鑑,而後來的洋務運動也與之有一定相似。

所以,太平天國如果推翻了清朝,其實也就是另一個封建王朝,洪仁玕應該就相當於之後的曾國藩、李鴻章。但是其提出不切實際的《天朝田畝制度》,將只能比清朝統治者做得更差。洪秀全這種落第秀才,其實就是因為考不上功名才造反的,並沒有明確的革命目標,搞一套不倫不類的拜上帝教,內部爭權奪利鬥爭嚴重,和其後思想堅定的康有為、孫中山、毛主席等人都不一樣。所以即使成功,也很難有很大的作為。

其實,就算太平天國統治者能力有多強,但是向西方學習的道路,還是需要一點點摸索;從林則徐、魏源的開眼看西方、到《資政新篇》和洋務運動、再到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一直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都是個數代中國人探索的過程。太平天國再強也難以一蹴而就。

所以,歷史告訴我們,農民起義救不了舊中國。


林屋公子


太平天國運動可稱得上有史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眾起義,縱橫十八省,綿亙十六年。太平軍南征北戰幾乎控制了大半個中國,我們不妨開個腦洞,太平軍若是推翻了清朝,中國將會怎麼樣?
許多人認為太平天國和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都是一個樣,即便成功了也不過是改朝換代,重新確立一個新的皇帝與封建專制王朝。好事者甚至可以以洪秀全晚年濫封諸王和太平天國上層的潰爛作為實例。但我們看待一段歷史總要暫時拋開個人好惡,瞅瞅周邊人,特別是當時的外國傳教士是如何看待這些起義軍的。
美國傳教士羅孝全曾高度讚揚太平軍將領李秀成,說忠王(李秀成)是一位開明、聰明的年輕將領。在李秀成治下的蘇州、常州、無錫、湖州、杭州等江南城鎮,外貿經濟非但並未遭受毀滅性打擊,反而相比清廷統治時期有了極大的增長。
除了羅孝全,當時不少西方傳教士也對太平軍對待外國人的友善大為褒獎,認為太平天國代表能變革中國的新勢力。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初期,天國和西方的外交環境相對是和睦的,有不少支持者對英國等國與太平天國建交合作表示良好祝願。
太平天國的確也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後期新招募的軍隊經常劫掠城鄉民眾的財富,但並沒有清廷所汙衊的那樣。太平天國推翻清朝可能帶來的最大後果就是漢族民族主義的最早實現,周邊地區很有可能會脫離中國的控制,同時天國內部會爆發治國路線之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幹王洪仁軒提出的《資政新篇》是超越時代的存在,太平軍中少有真正懂得治理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的專門人才,因此路線之爭可以說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由於洪秀全、洪仁軒等人所標榜的漢民族主義,對周邊西藏、新疆、內外蒙、滿洲等地並不感興趣。他們所希望建立的只不過是一個明代中國疆域為基礎的基督教王國,但這個新王國本身的治國思想就存在著很大的內在衝突,我們可以從太平天國中後期也開科取士,恢復儒學教育看出來傳統的巨大慣性。假若天國真的推翻了清王朝,上帝會的稀奇古怪的基督教教義能否成為有效整合中國南北部的意識形態武器?這將是一個異常棘手的問題。
綜合以上的分析,太平天國推翻了清王朝之後,或許會開放通商;允許西方傳教士參與宗教建設,中國成為半神權國家;東南沿海的經濟會在李秀成的掌控下日益成熟;但內部治國路線之爭很可能會激化太平天國諸王矛盾,而這一次矛盾極有可能是洪仁軒與李秀成等領兵諸王的大摩擦。
參考資料:
1、《天國之秋》,(美)裴士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太平天國》 作者:向達等編;中國史學會編輯
3、taiping rebellion
4、太平天國史論考,南京大學歷史系太平天國史研究室編

歷史研習社


假如太平天國能夠推翻清朝,那麼國家肯定是會被割據成幾十幾百個小國,這個從洪秀全分封兩千多個王就可以看出來,然後這些小諸侯們各自找主子投靠列強侵略者,成為列強在華代理人。各諸侯紛爭混戰得不亦樂乎,列強賺錢賺得不亦樂乎。

太平天國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權,洪秀全在建立太平天國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行政能力,打仗基本靠拼,糧餉基本靠搶。這種方式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當沒東西可以搶的時候他根本沒法籌集任何物資。以當時太平天國控制的區域為例,單單江蘇一個地方的人口就有9300萬人,加上浙江地區安徽部分地區,直接人口總數在1.5億人左右,比英國還多一倍。而且這裡本來是清朝的大糧倉,清朝七成的稅負從這裡出,但是落入太平軍連糧草都供應不了,這是自己的問題,不懂得安置百姓,不懂得組織生產,對老百姓索拿太多。

除了國家會分裂外,人口也會被大量拐賣。太平天國不是什麼愛民組織,在戰爭後期太平天國的各諸侯王為了籌集軍餉跟購買武器是直接將轄區內的青壯年直接販賣給西班牙殖民者,總之,當時的江蘇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


優己


太平天國叫得多好聽,高大上啊,實際就是個邪教組織,換作現在就叫恐怖組織,還太平,還自比天國呢,幼稚,幸好被大清給滅了,假設要是太平天國把清朝給推翻了,那將是中國不幸,中華民族之不幸,那時中國將四分五裂,新疆,西藏,東北或獨立,或被列強分食,而中國婦女更加不幸,洪秀全,一個信上帝教的淫徒,對婦女的岐視甚過滿清,其文化水平在清朝僅是一個秀才,不懂治理國家,不懂平衡術,不懂軍事,在他統治下的國家能維持多久,又將陷入分裂,國土尚失,太平天國讓中華民族損失慘重,滿清因太平天國的叛亂,雖然清朝最終剿滅叛亂,卻也加速滿清的衰敗,滅亡。



大風起兮雲飛揚y


太平天國如果真的推翻清朝,那後續中國歷史也許會被改寫,但是太平天國不能真正佔領完當時清帝國全境,他的國政主流思想在當時中國根本就站不住腳。天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眼光和能力本身就帶有侷限性,他的皇上帝信仰只能在沿海地區和長江以南起作用,而在守舊的北方不行,北方內陸的封建地主沒有被西方思想所侵蝕,一直保有中國古老傳統思想,洪秀全北征軍一支,如果真的打敗清軍,圍攻北京,咸豐帝也許會像躲避英法聯軍一樣躲到北方,哪裡會有更強悍的蒙古鐵騎等候著他,清軍仗著地大物博,會拖垮太平軍,洪秀全不是朱元璋,他沒有長遠的打算,只圖眼前的富貴,驕奢淫逸的生活腐蝕了他的鬥志,導致北征軍孤軍深入,陷入四面埋伏,在北京附近全軍戰死。可以說當時太平軍是戰鬥力最頑強的,他們既然能打到北京附近將領肯定有勇猛過人之處,北方八旗軍在當時已沒有披堅執銳的軍威。同樣石達開在太平軍中也算奇才,西循進入四川境內,與清軍對決,太平天國剛興起,佔領南京後,向四面擴張,看似順利,有取大清天下,可是內部集團卻出現裂痕,漸漸撕碎這個新興政權。清軍將這一支支孤軍深入的太平軍給個個殲滅,後來都集結在長江流域,緊緊卡住他的咽喉,使其沒有喘息之機,在曾國藩的圍攻下,太平軍就這樣轉攻為守,領土越來越小,天京陷落,洪秀全病亡,不久他的王朝和他一樣,走完短短的十來年。



這場短短的十來年的戰爭使有史以來中國傷亡最嚴重,相當於二戰傷亡人數,悲劇的王朝,最終走向悲劇的結局,曾經開創輝煌的開國元勳都紛紛戰死,俘虜的都沒有好結果,就連小皇帝洪天貴福也慘遭清軍毒手。洪秀全生前享樂的,死後卻被挖出來當炮灰,這樣的結局從來沒有想到。李自成都比他強,最起碼到最後和清軍戰鬥到底,而洪秀全呢?在歷代農民起義的英雄輩上算他條件好,可是卻沒有遠見。洪秀全本身小農思想嚴重,小富即安,他想用宗教的外衣包裹自己,可還是暴露了他的致命弱點。


在當時若想成功戰勝清朝,只有聯合外夷,列強英國在那時也很關注太平天國,畢竟他們所做的正是歐洲所希望的,建立東方上帝國,英國曾經主動提出聯合對付大清措施,可被洪秀全拒絕了,其中平分中國,有明顯的侵略野心,等於引狼入室,太平天國在當時還是明智的,但可怕的結果確是英國聯合大清對付他。大清為此也付出慘重代價,和俄國媾和,他喪失了東北大片領土,中國由此進入割讓領土的喪國辱權時期,太平天國加速了清朝滅亡,也使清朝無能為力對付外夷。即便太平天國推翻清朝,結局可能會更慘,中國四分五裂局面會出現,新疆地區軍閥乘勝孤立,西藏佛教深厚根本就不容洋教,外蒙再遭俄國策劃,也許悲劇更早一點來臨,太平天國最多隻會維持半壁江山,相當於明朝後期。他的本質和後來民國是有區別的,封建王朝取代不了資本主義的先進性,最終還是被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