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資本主義國家在二戰結束後到今天的歲月裡,沒有出現資本家過度剝削工人的情況?

我84099732


這個問題要從這三個方面來看:

1.隨著時代的變化,剝削這個概念也發生了變化。馬克思那個時代,是工業剛剛開始起步的時代,也是工業不發達的時代,所以工人的工作量相對較大,工作生活條件相對較差,而資本家又要原始積累,因此馬克思就發現了工人受剝削這一現象併發明瞭剩餘價值這些理論。而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勞動條件的改善,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小,生活條件提高,對剝削的感覺就沒有那麼強烈了。但是實際上剩餘價值依然存在,只是大家用剝削這個詞越來越少了。

2.隨著制度的完善,法制的健全,觀念的進步,資本家和工人不再是對立的、鬥爭的兩個敵對群體,而是協商合作,相互平等的兩個群體。既然是協商合作,相互平等,那麼利益關係就可以得到調節,不會再出現過去那種尖銳對立,矛盾衝突的現象,剝削的現象也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隨著科技的發展,股權制度的發展,工人這一概念正在發生改變,慢慢地被更多的白領、金領、硅領所取代,慢慢地演變成誰都可以當股東,誰都是資本家的這麼一種狀況。當前,許多公司都採取獎勵或出讓股權給員工的措施,既然大家都可以以資本來賺錢,那麼也就不存在誰剝削誰的問題了。



熙熙天下


所謂的“資本家剝削工人”本身就是偽命題,也是上世紀的最大宣傳騙局。











公正義氣


想當年高中政治課上到這部分的時候,我們就問老師,同樣的工作,他們待遇比我們好,工作環境比我們好,休假比我們多,他們的叫剝削工人階級的剩餘價值,那我們算什麼?老師被問的煩了就一句話:哪那麼多廢話,想考好成績就給我記!😂😂😂


yl1080046


我們要記住一個力量,工人階級的力量是無窮大的,這體現在工會上。

對問題的關鍵點就是工會,工會,工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美國及歐洲國家的工會權力之大是其他的工會所不能比擬的。他們可以參與和資本家的工資洽談,勞務時間洽談。

他們也可以參與資本家對於工廠或者是經營場所的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

他們還可以組織工人進行他們認為正確的罷工運動。

所以在歐洲及西方,特別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國家。工會在工人心目中,還有在資本家心目中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工人需要仰仗他,為自己獲取利益。

資本也需要依靠它,讓工人能夠安心的上班。

這樣博弈後果就是歐洲國家,美國不可能出現資本家過度剝削,延長工作時間不給加班費等等等等所有的問題。

曾經有我們的公司去美國投資建廠,工廠建成以後,他們按照原來的一套制度,在美國執行,不到十天,公會的一紙公文發到工廠,必須停止生產,你已侵犯了工人的權益。

我們工廠為了完成業績,無奈只能按照規定給予所有工人足夠的加班費,並和工會談判,但這個事情還沒完,因為工人不為錢也不想為錢去加班,最後這個工廠無奈,只能改變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產能。

這個工廠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玻璃大王曹先生投資的玻璃工廠。

曹先生在之後對這件事的評價就是美國工會為了工人的利益不顧一切,他們逼作為僱主的工廠,以優化生產結構,優化產品輸出,提高效率方式,而不是增加工作時間方式去提高生產率。後來他感慨的說,其實這才是正確方向。


那我們正確的方向應該是什麼樣了?


阿斗不傻


現在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是民主制國家。

民主制國家的憲法,從法律上保障了公民的權利。

民主制國家不存在階級對立的關係。

資本家和工人都是社會地位平等的公民,沒有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是合作伙伴兒的關係。

每一個企業都有工會組織。

工會組織代表勞動者維護權益,與資本家在法律的框架下,通過協商解決勞資糾紛。

民主制國家對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收入全部納入了稅收體系。

收入越高的公民納稅越多。

國家的稅收,一部分用於政府工作人員的開支和政府日常工作,一部分用於軍費,抗災救災,對外援助等等。

大部分則用於社會福利。


濱哥


我記得前幾年在廣東 韓國人的企業 他們的企業文化是絕對服從 。後來自己管理出了問題還要中國人鞠躬道歉。平常剋扣工資就算了,居然跑到中國在中國人頭上拉屎拉尿,中國的中層管理人員忍無可忍組織工廠員工罷工。到最後工會出來打人,沒錯打的是罷工的員工。說他們鬧事打完要他們回去上班,從此以後工會就當做個笑話給大家講了。


著名企業家劉強東


其實不止是二戰後,二戰前西方的國家的資本家都沒有過度剝削工人的情況,最好的例子就是福特汽車公司。

福特公司早在1914年就開始實行8小時5美元工作制,後來提高到6美元8小時,這個工資是什麼水平呢?看看福特汽車的價格T型車的價格,一開始是850美元,後來流水線大規模生產後降到260美元一輛,福特汽車公司的人一年最低工資就是2160美元,就算850美元一輛,一個工人幹一年都可以買差不多三輛車,這也是美國最早進入汽車社會的根本原因。

而且美國工會和所謂的西方資本家是對立的,就是汽車公司要破產了也要為美國的工人爭取最大的福利待遇,而資本家根本就不敢得罪工會,甚至美國總統也不敢得罪工人,因為工人的一票選舉權可以決定總體的去留,比如現在的特朗普總統,因為實現美國優先的政策,民眾的支持率非常高,因為美國民眾得到了實際的實惠,比如企業稅減少,而資本家把這些減少的稅回饋給了工人。

而且美國的工人的工資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特別是Google、蘋果等等公司,工作自由度很高,起薪都是6000多美元。

日本就更不用說了,號稱世界上分配最公平的國家。

所以說,所謂西方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命題基本上就不成立!




國光軍的奮鬥


第一,因為這些人眼中的資本主義國家,只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和德國等G7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至於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在他們眼中不屬於資本主義國家,甚至不是國家。


至於盧旺達、納米比亞,那是什麼?


第二,他們只看到了工人手裡拿了不少錢,卻不知道資本家拿的更多。


“他們”覺得,只要自己能喝到更多的湯,就無所謂老闆是不是能吃更多的肉。

他們不知道,連美國這樣國家的工人也會喊出“capitalism is organized crime”(資本是原罪)的口號!


象眼觀天下


按照某個政治理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既然沒有反抗,那就沒有壓迫!

因為,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當理論在現實中破產,那麼這種理論就應當是錯誤的!

當資本家與工人通過自願平等的契約(僱傭合同),建立起僱傭關係。即資本家通過支付工資給工人,購買工人的勞動時間來生產產品或服務客人。可見,工人的勞動時間是在與資本家平等的基礎上自願出賣給資本家的,而至於工人出賣的勞動時間是否給資本家創造利潤抑或發生虧本(即負產出),都與工人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工人的勞動時間既然已經出賣給了資本家,則這個勞動時間的所有權就屬於資本家所全權擁有!

所以,為什麼說根本不存在資本家剝削工人呢?因為,根據責、權、利的平等原則,如果把資本家購買工人的勞動時間在扣除應支付給工人的工資之外還有的剩餘價值(利潤)就稱為剝削工人,那麼,如果購買工人的勞動時間產生了虧本(負產出)呢?由誰負責這個虧本?難道要工人負擔嗎?毋容置疑,當然是由資本家承擔!

由此可見,經過以上的理性分折,所謂的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理論根本就站不住腳\b,!如果有誰還硬說資本家對工人就是剝削,那麼就不僅僅是愚昧而荒謬,實際上就是霸道!一一因為購買的勞動時間一旦產生利潤就說是剝削工人,而一旦虧本就由資本家負責!這不是霸道是什麼?這不是荒謬是什麼?

所以,在西方國家,工人組織工會經常為工人爭取更多的福利而與資方產生矛盾,但這種抗爭根本與所謂的“剝削”無關,更不是所謂的“階級鬥爭”。而是工會根據企業的利潤、當地當時的物價及匯率的變化而向資方爭取適當的福利。有時為達目的甚至會採取最激烈的手段:罷工。但這種鬥爭不是什麼你死我活的所謂“階級鬥爭”,而是一種爭取福利的手段!因為,一旦企業關門,工人必將失業!所以象這種兩敗俱傷的情況是極少發生的。資本家和工人都非常清楚,他們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榮辱與共的利益團體,和則兩利,敗則兩傷。所以,資本家和工人一般情況下都能互利合作,和平相處,一般情況下都不可能產生根本性的衝突。


文明之父


首先要說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就是為了世界資源和市場分配打的,因為經濟危機頻繁爆發,所以擴大資源佔有量和市場佔有率被認為是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但貿易保護和不開放是當時世界主流,所以要通過戰爭來實現這個目標。

可惜的是雖然一戰重新劃分了世界格局,但因為封建奴隸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對新興市場和戰敗國的壓榨變本加厲,讓戰勝國迷信大炮可以解決一切。這時民族的生存問題就登上了首位,同時也造成被壓榨的新興市場購買力不足,經濟危機仍不可避免。所以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重要的意義是把英法這樣的一戰戰勝國和壓榨世界的主力國家打殘了,參戰國真的傷筋動骨了。而依靠二戰崛起的美國恰恰是一個移民國家,民族主義比較淡化,封建剝削思想幾乎沒有。所以二戰後西方在美國的帶領下得到了高速發展,尤其是德國和日本這樣的戰敗國並沒有像一戰戰敗國一樣悲慘。

至於東方就不便說了。

還有大家注意一下,直到蘇聯解體,華沙崩潰,世界才真正進入到和平發展時期。

總之人類是不斷進步的,任何主義和思想都不會是最先進的,只是人類發展長河中的一滴水。

同理任何壓榨最後都會用獻血來平復,就算移民到火星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