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

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廢渣、廢水、廢氣等汙染也越來越嚴重。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有關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

有關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

為了處理和利用鋼鐵廢渣,國內外都曾經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成立研究機構、建立礦渣加工工廠。對於鋼鐵廢渣的利用,最早要從上世紀中期說起。美國在1916年開始建立礦渣加工公司,1918年成立了“國家礦渣協會”,該會到1950年已有25個會員公司,至1955年,美國已有104個礦渣工廠,生產礦渣碎石、膨脹礦渣和水渣。這些廠生產的礦渣製品佔總量的61%。1961年還建成了一座每小時生產1100噸的礦渣碎石廠。美國把礦渣當做是一種建築材料,在《工程新聞紀錄》刊物中,每月把礦渣碎石價格同天然碎石一樣,在建築材料價目表中予以發表。在當時,礦渣碎石單價在美國大部分地區比天然碎石低。在美國材料試驗學會(ASTM)規範中,對各種礦渣製品都有規定。這些都讓建築工業的設計和施工部門更加喜歡採用礦渣作為原料了。因此,礦渣的銷路比較廣。

有關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

德國在1921年成立了“高爐礦渣利用研究委員會”,從那時起,高爐礦渣利用就很盛行了。法國在上世紀中期,對於高爐礦渣的利用還比較差,1956年成立了“高爐礦渣使用發展技術協會”,使礦渣的利用有了很大發展,生鐵成本也因此降低,利用礦渣生產礦渣碎石約佔一半,水渣40%。英國在1957年約生產1000萬噸高爐礦渣,利用率為60%。當時英國建成投產的一個生產能力為每週15000噸的礦渣碎石廠,其破碎、篩分、貯料、裝運部分,只有一名工長和四名工人操作和管理。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的礦渣用量已增至80~85%,只有一小部分礦渣棄入海中。

有關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

上世紀中期,蘇聯礦渣利用率大多都在60%左右,利用高爐渣的主要途徑是水渣,佔總用量的90%以上,最高時到97.9%。其中近50%用於水泥工業,50%用於建築工業。1955年3月,蘇聯為了推廣礦渣的利用,曾經召開一次礦渣綜合利用會議,打算在冶金企業內部設計加工車間,不過並沒有做成。日本的鋼鐵工業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1960年日本鋼產量僅2213.8萬噸,而到1970年就達到9340萬噸,是1960年的4.21倍。日本土地極為珍貴,除填海造地外,不允許把礦渣堆積起來。因此,新建的鋼廠必須把礦渣處理掉。這樣,既可免除堆積,又能增加收入。如鹿島工業區某鋼鐵廠,在當時的生產規模為年產1000~1500萬噸鋼,第一期工程投產的同時,水泥廠、硅酸鹽製品廠也相繼投產,把鋼鐵廠廢渣用管道送到這些廠,製成水泥和建築構件,每年產值達1億多美元。

有關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

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是從上世紀中期開始 ,各地區對於礦渣(包括高爐渣、鋼渣、鐵合金渣和尾礦)的利用給予了很大的關注,紛紛加強對各種礦渣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能的研究、試驗,不斷開闢礦渣的新用途。同時,對礦渣中有益成分的回收,也取得了不小成效。在綜合利用鋼鐵廢渣方面,除了大部分用來作為礦渣碎石、水泥原料以外,逐步向製造價值較高的鑄石製品、纖維製品、玻璃製品和微晶材料方向發展。

有關鋼鐵廢渣的利用與發展

國外許多鋼鐵企業,尤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成立的鋼廠,已建立專門的廢渣加工廠,或者把廢渣通過輸送管道,銷售給附近的水泥廠或混凝土製品廠。把熱熔礦渣直接加工成製品,不但利用了廢品,還節約了電力和燃料的消耗,省去了礦渣的運輸和渣罐的維修費用。此外,廢渣加工廠還能及時地將礦渣中所含的有益成分進行處理,回收各種金屬。雖然在當時,鋼鐵廢渣的利用率還遠遠不如高爐渣,但是各地區都在努力研究對鋼渣的處理方法,努力探索新用途,如鋼渣水淬、製造碎石、生產肥料等新工藝的專利文獻,都在不斷出現,為充分利用和發展鋼鐵廢渣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