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縣“二二三四”法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底線

安青網訊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縣6個教育扶貧項目全部竣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生3151戶4194人全部得到資助,發放資助資金1034.2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634人,發放貸款506.7萬元……日前,肥東縣教育體育局交出一份全縣扶貧工作答卷。2018年以來,該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嚴守“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一個不少”和“教育精準資助一個不漏”這兩條底線,以“二二三四”工作法著力推進教育扶貧工作,助力全縣脫貧攻堅做到了“學段全覆蓋、標準最高檔、對象無遺漏、項目可疊加、結果全告知”,實現了教育精準扶貧、精準資助、精準脫貧。2018年,肥東縣教體局榮獲合肥市脫貧攻堅先鋒集體榮譽稱號,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連續9年榮獲安徽省優秀等次。

建立“雙平臺比對”模式。做好“兩對兩核”:一是適齡教育人口對比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核准學生就讀信息,確保“教育精準資助一個不漏”;二是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少年兒童對比全國學籍系統,對沒有學籍學生進行逐一核查,確保“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一個不少”,為教育精準扶貧打牢基礎。嚴格按照“三步走”模式:第一步全面統計:逐村逐戶對本鄉鎮2-30週歲人口及其就讀情況進行全面摸底統計,做到摸排零遺漏、認定零誤差;第二步逐戶核查:在確定該戶居民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全部正常入學的前提下,逐鄉鎮、逐村、逐戶進行核查,按照戶對村、村對鄉(鎮)、鄉(鎮)對縣逐級自查報告,確保“向上”自查核查報告精準。第三步全程指導:組織若干工作組,全程督查指導,同步核實各鄉鎮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就學情況,對不能到學校讀書的適齡兒童少年採取送教上門,確保所有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教育權利。

搭建“兩大宣傳”平臺。一是內宣平臺:縣政府充分運用縣廣播電視臺、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廣泛宣傳教育扶貧政策;同時督促指導各鄉鎮、各部門積極開展教育脫貧政策宣傳。縣教體局通過印製《肥東縣建檔立卡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須知》、製作扶貧展板等形式,將教育扶貧政策宣傳到村、到戶、到人,開展教育扶貧工作心得體會評選、優秀案例評選等活動。鄉鎮利用廣播站、各種會議、印製明白紙等形式宣傳教育扶貧政策,組織幫扶責任人、鄉村幹部深入建檔立卡家庭開展入戶宣傳和回訪。學校安排教師進村入戶紮實宣傳教育扶貧政策。二是外宣平臺:縣扶貧辦、各鄉鎮和教育部門通過國家和省市各種媒體及時報道教育扶貧的政策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典型和幫扶成效等,大力營造教育扶貧的良好氛圍。

構建“三級聯動”幫扶機制。一是縣政府確定的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對貧困家庭制定幫扶計劃時就落實包抓責任和措施,確保每一名貧困家庭學生有人幫、不失學。二是縣教體局對因學致貧家庭學生實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利用縣政府設立的“肥東縣扶貧勵志助學金”,加大資助力度,切實保障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不因貧失學、不因學返貧。三是學區中心學校建立教師與貧困戶“一對一”包保責任制,對學生、幼兒精準幫扶,制定幫扶計劃,落實教育扶貧政策,讓學生安心學習。

織密“四張網”保障體系。著力構建教育扶貧工作“四張網”,健全覆蓋所有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保障體系。一是普惠政策網,全面資助應享盡享。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實行“全面資助”,所有貧困學生應享盡享、全面覆蓋。二是特殊資助網,再添舉措補充支持。針對異地就讀貧困學生資助政策落實難,利用縣級專項資金,保證縣外市外省外就讀的學生在享受教育資助政策上無遺漏。三是結對幫扶網,精準幫扶全程跟蹤。全面推行“教育扶貧工作隊”幫扶機制,1000多名教師志願擔任教育扶貧工作隊隊員,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實行“全程幫扶、全程記錄”。四是基金兜底網,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設立600萬元縣級教育扶貧專項資金,對全縣建檔立卡困難家庭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學生實行全面兜底幫扶,確保教育扶貧實現全覆蓋。

□ 特約記者 傅家安

肥東縣“二二三四”法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