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有道 治貧有“藥”——康樂縣大力發展中藥材促農增收小記

扶貧車間內,各種機械開足馬力全速加工生產中藥材;合作社曬場裡,人聲鼎沸,工人師傅們正在翻曬中藥材……初冬時節,正是康樂縣中藥材加工生產的最佳時節,置身於其中,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藥材產業為當地群眾帶來的富足與喜悅。

近年來,康樂縣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將中藥材產業作為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採取“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積極探索中藥材產業扶貧新路徑,真正實現了藥幫忙、藥致富、藥發展,取得了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共贏的良好局面。

尺子按了白布了,

紅色陣地糊塗(注:非常)好;

新農村把橋修上了,

易地搬遷成金庫了;

扶貧車間帶領農民致富了,

全靠黨的政策了

……

12月5日,記者來到景古鎮景古村易地搬遷點的縣安置點中藥材種植林下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步入院內,只見十幾名婦女一邊分揀、翻曬中藥材,一邊唱著這首悠揚的花兒。帶頭唱的是景古村貧困戶喬永芳,也是這十幾位工人的“領工”。別看她是一名婦女,但是幹起活來一點兒不遜於男人。

喬永芳家是該村最貧困的農戶之一。以前,全家三口人全靠丈夫外出務工過活,自到該合作社以來,她憑藉自己的努力,已成為合作社最熟練的工人,一個月最少能掙2000多元工資。短短几年時間,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還清了4萬元精準扶貧貸款。

“現在這個合作社常年有近40名婦女打工。下一步,鎮上將積極向縣上爭取項目,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建一個大型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吸引當地及周邊地區種植戶、販運戶來這裡收購交易,這樣最少能解決上百人就業。”景古鎮黨委書記白仲明向記者說道。

“再加把勁兒,把這些中藥材烘乾切片後,咱們再收工。”來到五戶鄉朱家村扶貧車間,康樂縣金存中藥材種植農民合作社負責人高金存正在指導村民們加工收購來的當歸、黃芪。

高金存在朱家村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幾年,他一個人在張掖山丹租了450畝地,進行中藥材育苗、種植,然後運到該村加工販賣,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為了讓當地更多的種植戶都能依託種植中藥材脫貧,鄉上動員他於2014年成立合作社,帶領全村60多戶貧困戶進行中藥材加工販運。“這邊是我剛從張掖山丹收購來的中藥材,足足有3萬多斤;那邊是我們已經加工好的中藥材。”我們順著他手指方向望去,只見院子中央堆滿了收購來的中藥材,而庫房四周整齊碼放著一排排加工好的當歸、黃芪。

高金存告訴記者,以前,他的加工廠規模小,設備簡陋。今年7月,廈門市同安區幫扶120萬元為該村建起了這個扶貧車間,並且購置了先進的烘乾機、切藥機、搓藥機等設備。“我們合作社已和廈門美好藥業達成了七八噸的供貨協議,現在所有工人正在加班加點地加工藥材,交貨後利潤最少也有10萬元。”高金存滿臉喜悅地說道,扶貧車間建好後,不但極大地提高了村裡中藥材種植戶的積極性,也為該村的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康樂縣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同時,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走在路上,你隨便問個農民,他都會告訴你家裡種了幾畝中藥材。也正是這種傳統,讓中藥材產業成為該縣的特色優勢產業。那麼,如何讓中藥材成為山區農民的醫貧“良藥”,該縣在探求做強、做大中藥材產業“藥引”上大做文章,以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為切入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制定了《康樂縣特色種植業管理辦法》,對種植藥材的建檔立卡戶以每畝1000元標準進行獎補,大力發展優質中藥材種植業,逐步走出了一條以資源為依託,科技為先導,創新為動力,服務為保障,增收為目標的中藥材產業化發展之路,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開出了一副治病“良方”。截至目前,該縣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已達到7.1萬畝,從業人員也逐年增加,短期工人月收入3000元,長期工人年收入近3萬元,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業增效的特色產業和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胭脂故里,悠悠藥香。如今,中藥材產業化發展正在康樂縣全速推進,中藥材種植為廣大山區農民拓展出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行進在這條品牌優勢日益顯現的中藥材產業化建設脫貧致富路上,康樂縣廣大群眾充滿信心。

記者:馬龍 黎元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