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在歐美的亞裔們建了個 88 萬人大群,他們用 meme 來尋找共鳴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前陣子,在 reddit 上有個話題帖叫“我們美國人不這樣”,底下是一些美國人針對影視劇中塑造的一些對美國人的刻板影響做闢謠。其中有一個話題提到了 18 歲就要離開家生活的問題,然後你就會在底下看到一些移民紛紛表示,哦不,我們雖然是美國人但還真不這樣。其中,就有亞裔移民說自己成年後依然會和家人住在一起——一如他們祖輩故鄉的傳統習慣一樣。

不論是出生在哪個國家,身上依然保留著非常多屬於亞洲的特質是許多亞裔後代的共同點。

但就像我們知道的,所謂亞裔特質在歐美文化中一直不能算是主流,身處在各色人種中,這些亞裔孩子一直找不到有共鳴的人交流。直到最近,他們在 Facebook 上建起了自己的組織。

這個組織名叫 Subtle Asian Traits ,是一個在 Facebook 上有 88 萬成員的群組。

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各個國家的組員們每天泡在這個組裡不斷交流著自己身上那些亞裔的事兒,由此也誕生了不少用來描述亞裔特質的 meme 。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例如看名字應該是華裔的 Kevin Cheung 描述的週末,中文課、鋼琴課還有補習班。這是一種中國小孩一下就能 get 但其他族裔美國人不一定能理解的感受。但在這個組裡,他迅速就能引發一片共鳴。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還有就比如當第一次看到美國朋友叫父母的時候直呼名字時,我們亞裔小夥伴的震驚程度不亞於驚訝的皮卡丘。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Luke Hong 說,對於又會嫌棄小孩胖又喜歡勸小孩多吃飯的亞裔父母來說,瘦了 5 磅就是營養不良,胖了 5 磅就是過度肥胖——哈哈,看來怎麼樣的外部文化環境都沒法改變這種亞裔父母充滿矛盾的瞎操心。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還有亞洲人進屋要換鞋的習慣,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需要找共鳴的特殊習慣。Christpher Lung 做了個 meme ,把那種當你出門忘了東西想回屋去拿,在要不要脫鞋這個問題上可以糾結半天的心理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大家常常喜歡討論的還有乳糖不耐——我們的腸胃真的不適合那種大口大口喝牛奶的生活方式,但對於我們以外的人,這是種無法感同身受的特例,能找到一群和自己具備統一特質的人彼此認同真的很不容易。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還有例如對成績的在乎,和對奶茶的瘋狂,都是大家調侃的主題。

除了找共鳴,這個群組裡也會討論一些嚴肅的話題,比如亞裔們其實厭女症和種族主義問題很嚴重——大家隨隨便便就會辱罵黑人而不自知問題。

還有就是,許多亞裔孩子都因為父母的管教方式問題而有一個壓抑的童年。這種方式可能是打孩子、冷暴力或者高壓。這是一種在歐美社會一旦向他人訴說就會令父母面臨處罰因此無法輕易說出口,但在亞洲家庭裡未必成為大問題的情況。所以,在那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在這個小組裡可能第一次找到了能彼此傾訴的夥伴。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不過總的來說,亞裔小組的話題都比較無關痛癢,應該是日裔後代的 Ryan Okazaki 做了一張圖來描述這種現象。在亞裔特徵小組裡,大家總是更喜歡多聊些吃的呀、動畫呀、玩耍呀的事情,然後故意避開那些敏感的種族話題。

而對於正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就讀的 Ryan Okazaki 來說,他還是很期待大家能多多討論一些更嚴肅的政治、種族話題。

這有一部分亞洲人的特質在,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群組的管理。

Meme:在欧美的亚裔们建了个 88 万人大群,他们用 meme 来寻找共鸣

亞洲特質小組最初是由 12 名墨爾本的學生創建的,創始人主要是幾個華裔後代。今年 9 月才剛剛創立,但短短几周他們就吸收到了 9 萬成員, 11 月初的時候已經有 37 會員了。而現在成員數量已經超過了 88.4 萬。

聯合創始人 Angela Kang 說,它能變成今天這樣的規模著實令人意外。一開始,當組員突破 1000 人的時候,他們還將它作為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慶祝了一番,後來沒想到數字居然直線飆升。

受歡迎的原因或許是很多亞裔後代在這裡找到了一種聯繫的紐帶。小組成員 Ria Kim 在 Instagram 上分享說,這個小組裡的亞洲人的集體意識讓他很值得驕傲。同時,他們也很喜歡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自己交流關於亞洲人的刻板影響而不用被外面的其他人指手畫腳。

有人種話題的地方總會有種族主義和仇恨言論,為了預防這一點,在小組逐漸壯大的過程中,創始團隊也早做了預防——具體來說就是立下發言規矩並設立審核機制。所有挑起矛盾、煽動仇恨的言論都不許發表,於是,這個近 90 萬人的大群才能如此一派祥和。

嗯,以上種種都很亞洲。

對了,你可能注意到了,這個如此大規模的小組裡,話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中日韓等東亞文化展開,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的話題很少能看到。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或許和創始團隊是東亞人有關,也可能是因為東亞人的特質在國際環境中顯得更為特殊,和人口數量、文化的遠近也有些關係。

但亞洲特質小組的出現也刺激了其他小組的出現,例如現在 Facebook 上也出現了咖喱文化特質小組、東南亞文化特製小組,大家都在互聯網的平臺上自己塑造了一片尋求文化互通的小天地。

#Meme 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2018 年 9 月上線的新欄目。

“Meme”(/miː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們用它來記錄一些文化現象,有些事情光記錄下來就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