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課堂教學兩個環節:小組釋疑、展示交流

三、小組釋疑

目標

1、解決導學案中預設的學生獨學後沒有解決的問題和獨學、互學過程中新生成的問題。

2、培養學生的實踐、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方法措施

1、問題主線,生對學、群學。

首先通過同質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以異質對學再解決前兩次存在的問題,最後組內群學,統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步驟與結果。提倡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不能夠統一思想的題目用紅色筆標註“?”號,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留空白,請教老師或等待大展示環節聽取別組意見。各學科組長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交流、合作、研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

2、教師參與引導。

合作前教師應作為引導者,精心設計合作內容,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合作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的引導、解惑、激勵,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後教師應對合作的效果進行評價。老師應從宏觀方面調控課堂。防止延誤課時,防止學生思維分散後偏離學習重點。

3、交流方式

⑴對學。對學指同等層次兩名學生間的討論,對學體現的是平等的對話交流,這種交流也只有在同等層次學生間才能實現;

⑵對子交流。對學尚未解決的問題,可以與結對子的同學進行交流、解惑;

⑶小組交流。把與自己結對子的同學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小組內討論交流;

⑷交流時聲音適度,以雙方及組內,聽清為準,切忌大喊大叫,小組交流起立時,不要擁擠。

⑸學生交流離座,要把凳子輕輕放入桌下,便於交流活動。

⑹交流時,鼓勵暢所欲言、神采飛揚、各抒己見的積極表現,反對緘默不語、麻木遲鈍、人云亦云的依賴心理。

⑺嚴禁假交流,隨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機嬉戲、玩耍。

⑻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行動要迅速,切忌遊手好閒。

怎樣做好課堂教學兩個環節:小組釋疑、展示交流

四、展示交流

目標

對導學案裡內容進行了深入地探究後,將自己或本組的探究結果用簡潔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或者提出的有價值的、未解決的問題以達到成果資源共享,集思廣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方法措施

1、聚焦問題

①動作要快,過程中動腿不動嘴,展示的同學,要照顧到全面,迅速進入“角色”,展示開始。

②聚焦時展示者站在聚焦處,便於展示及聽展者傾聽。

③聚焦時要避免學生“平行站位”,要有層次,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響聽課。

④班額較大的班級,由於受空間限制,儘可能減少無為的走動,前面的同學要做到不遮擋後面同學的視線。

2、對展示學生的要求

①展示者提前進入預定位置,上組展示評價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誤時間。

②展示者面向全體,講解時要用教杆等必要講具,做好展示的導入,結語及組間渡。

③展示者準備要充分,對展示內容要熟知,鼓勵拓展性展示,不做無效展示,要把展示內容組織成展講語,展示時儘量脫稿或半脫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規範,做到“大膽、大聲、大方”。切忌囉嗦,準確把握展講時間,避免拖泥帶水,浪費時間。

⑤展示者要充分運用展示藝術,善於運用肢體語言,根據學科特點,說、學、演、唱,書寫、描繪淋漓盡致,達到既傳授知識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示者書寫要迅速、工整規範,合理運用雙色筆,板面設計精彩、美觀、規範、橫平豎直、作圖科學、重點突出、圖文並茂。

3、對聽展者的要求

①聽展者,站位合理,前後由低到高,保證全員觀看、聽展。

②聽展者,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擁而不擠。

③聽展者,認真傾聽,聽展時要閉口,切忌中間插嘴,私下議論,嘲諷取笑。

④聽展者要根據展示及師生補充點撥隨時記錄,不放過每一個難點、疑點,做好即時性鞏固及導學案整理。

4、對抗質疑

⑴展示環節中,在展示者展示完後,聽展者如有疑問要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可以進一步質疑對抗。

⑵質疑對抗要針對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⑶聽展者主動質疑、補充要做到有搶有讓,彰顯個性,語言規範,簡明扼要。

⑷進行對抗質疑時無需舉手,可直接起立發表自己的觀點。

5、評價

⑴聽展者在補充評價時,要用第二人稱,目視被評價者,切忌將徵詢的目光投向老師。

⑵不做重複、無意義評價,要積極發現優點,中肯指出不足,語言規範、簡明扼要。

⑶大膽鼓勵個性化、創新性的觀點表露,營造“百家爭鳴”的學習氛圍,達到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個性解讀、創新生成的目的。

⑷被點評同學要認真對待他人評價,及時改進。

6、教師的作用

提示、追問、激勵、調控。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