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的評價秦檜?

歷史雜談



秦檜是主和派,岳飛是主戰派。

秦檜是宋高宗議和的得力助手,岳飛是宋高宗積累議和資本的猛將。對宋高宗來說,這兩個人在當時情況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完成使命,形勢所迫,這兩個人的命運就要發生變化。

開封城破後的一段時間,金朝佔優勢,南宋則佔劣勢。金朝兵鋒正盛,宋朝中樞盡失。宋高宗趙構被追的到處跑,不跑行嗎?你也可以不跑,不跑就是崇禎皇帝的下場。宋高宗要是當時死了,南宋抗金的大旗誰能接得住?扛得起來?趙構是皇位最合法的繼承人,血統純正,趙構一死,南宋必將群龍無首,有整體亡國的危險。當時,在湖廣地區還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鐘相、楊麼起義,形勢極為艱難。



趙構的思路很清晰,攘外必先安內。

趙構派岳飛等人平定了起義。後來,在趙構的努力下,終於在杭州站穩了腳跟。趙構的思路很明白,必須自己先穩住局勢,恢復國力,才有可能收復故土。要想穩住局勢,首先要穩住金朝上層。第一步,做到了和金朝議和,趙構丟下臉皮願意向金朝稱臣,宋金簽訂和議,岳飛對此事冷嘲熱諷。不久,金兀朮發動政變,撕毀和平協議,重新進攻南宋,但是戰事進展並不順利。金兀朮同意議和,但要求處死岳飛。岳飛能直搗黃龍嗎?

不能。岳飛之前一直找宋高宗要20萬兵馬?宋高宗已經窮的叮噹響,哪裡還有辦法給岳飛弄20萬兵馬?打戰是要錢的,鐘相、楊麼為什麼起義?沒有飯吃了。此時如果不顧國力和老百姓承受能力,橫徵暴斂,結果可能是撤了東牆、西牆沒補上。就是說,金朝沒有消滅,結果農民起義消滅了宋朝。

現狀就是這麼個現狀。不能沒有岳家軍,沒有岳家軍南宋就失去了支柱。所以不能讓岳飛去冒險北伐。一旦失去岳家軍,南宋必亡。這就是宋高宗始終不讓岳飛跨過黃河的出發點。





岳飛能死嗎?

宋高宗不想讓岳飛死。只要宋高宗不想亡國,就肯定不想讓岳飛輕易死。畢竟,這是威震敵膽的猛將,山河破碎之際,還有什麼比猛將在手值錢呢?

但金朝要岳飛死,趙構要迎回被金朝俘虜的母親韋太后。如何是好?

岳飛能死嗎?能死。因為此時宋金已形成對峙局面,誰也不能輕易消滅誰。岳飛死了關係不大,但岳家軍不能沒有,死了岳飛,只要岳家軍還在,南宋就不怕。



岳飛是忠臣孝子,宋高宗敢殺嗎?

宋高宗是皇帝,皇帝殺忠臣孝子是會影響統治地位的。誰來殺?借刀殺人。於是,秦檜的出現了。後來明朝的天啟皇帝,也是學趙構,壞事都讓魏忠賢去辦,自己都在屋裡面做木匠,裝傻充愣。

岳飛死了,死的冤枉嗎?比竇娥冤;死的值嗎?對宋高宗來說是值了,岳飛死後,宋金馬上籤訂和平協議;半年後,趙構的母親韋太后被金朝放回到杭州,趙構的父親已經於5年前在金朝去世,哥哥宋欽宗繼續留在金朝。

直到現在,還有一大批人認為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你說宋高宗趙構高明不高明?



當時的南宋是真打不過金朝

20年後,海陵王完顏亮率號稱60萬大軍殺到長江沿線,發誓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南宋奮起反擊,不久金朝內部再次政變,海陵王被自己人殺死,金朝撤兵而還。

1162年,55歲的宋高宗退居二線,由養子宋孝宗繼位,第二年,宋孝宗不宣而戰攻擊金朝,不敵,雙方簽訂不平等條約《隆興和議》,宋朝再一次自討苦吃。


後記:

當年苗劉兵變,宋高宗差點被手下趕下臺。要不是由秦檜,宋高宗將難以穩住局勢。宋高宗是什麼人?給金朝當過人質、父母輩被俘虜、自己被人追的一路逃命、遭遇過農民起義、遭遇過手下兵變逼宮、又沒有兒子,宋高宗這樣的情況當時真是可以看破紅塵、一死了之。

有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也主張氣節至上,寧死不屈,要是大家一起死,有什麼大不了的?說得輕巧,大家都死了,漢人不是要絕種了?普通老百姓並不想死、也不想當亡國奴,當初宋高宗趙構逃難的時候那麼多人保護他,因為他是希望所在,看過電影《飛天神鼠的應該知道這個故事。150年的承平歲月,我們的祖先或許都曾經受益。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66歲的秦檜病死,宋高宗趙構深感秦檜為自己穩住局勢立下汗馬功勞,殺岳飛背上千古罵名,為此追贈秦檜為申王,諡忠獻。給予了莫大的哀榮。



51年後的1206年,宋寧宗追奪秦檜的王爵,改諡謬醜,極盡羞辱秦檜。兩年後的1208年,史彌遠執政後恢復秦檜的王爵和諡號,因為史彌遠也是主和派。

縱觀秦檜的一生,一開始是個熱血青年,後來成了主和派:鍋我來背、事我來做、罵我來挨。必須屈膝,絕不投降。有句名言叫“人從宋後羞名檜”,後世人起名字一般都不用檜做名字,因為恥辱;其實,人從宋後不僅羞名檜,也人從宋後也羞名構,趙構的構。不信?你自己看看認識的人裡面有沒有名字裡有“

”的。


岳飛後來被追贈鄂王,而秦檜是申王,殺與被殺的都是宋朝的王爺。其實政治人物的地位往往是形勢造就的,一會在天上、一會在地上,關鍵看後人的需要。


坐看東南了


初為官,頗有政績,名聲極佳。深受宋徽宗喜愛,委以重任——整理校對全國各地公文。秦檜心細如髮,頭腦聰慧,創造發明了一種獨特的字體。宋徽宗十分讚賞,下詔以秦檜的這種字體為範本,全國學習、通行。後來逐漸演變,成為現在大家都熟悉的宋體字。毛主席也曾盛讚,秦檜的書法藝術造詣。

但後來,秦檜改變了初心、腐朽變質、一心一意攫取私利。從不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考慮著想。對外,嚇破了膽、奴顏卑膝、屈膝投降、乞求和平;對上,為虎作倀、見風使舵、觀顏察色、詭計多端;對下,殘害忠良,禍國殃民,心狠手辣、不計後果。

遺臭萬年的秦檜夫婦,永遠跪倒在流芳百世的嶽武穆墓前,是活該;是罪有應得;是自作自受。任何人的翻案都是千夫所指、不得人心。


分貝民


什麼客觀評價?全是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毛主席曾經預言過“翻案不得人心”。趙構也好,秦檜也罷,兩人都不是好東西。非要從裡面挑一個主犯和從犯,錯大錯小,甚至為秦檜鳴冤叫屈。其真正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暗渡陳倉隱其心。歷史上應“客觀”評價的事有許多許多,為什麼單單從秦檜開始翻案,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岳飛幾千年來代表了中華民族樸素的精忠報國精神,而且己經被摘掉了英雄的光環。其二是秦檜的所做所為代表了一切漢奸賣國賊的共有行為,有其代表性。更重耍的是秦檜的形象一直跪在世間,歷史和人民從沒忘記,隨時隨地的在警醒著人們。如果把秦檜的跪象換成趙構或讓其站立起來,其結果是可想而知,那將是一個思想混亂的民族,世界觀顛覆的國家。外國勢力的和平演變恐怕就能輕鬆的實現了。如果這一代實現不了,通過反覆不斷的灌輸,造成人們思想上的迷茫,讓下一代實現,這就是他們的目的。


暮鼓邦基固晨鐘警世塵


【宋史】中明確記載,秦檜乃秦香蓮之子。當年秦香蓮帶著兩個孩子進京告狀,包大人怒鍘萬惡的陳世美,為秦香蓮報仇雪恨後,給了秦香蓮五百兩銀子,讓她回家教孩子耕讀,千萬莫要做官。

秦香蓮望子成龍,好了傷疤忘了疼,又讓兒子科考。沒想到此子骨子裡遺傳著其父的惡德,比其父陳世美更加惡毒,禍國殃民,陷害忠良。

【宋史官錄】記載,秦香蓮再嫁恩人韓奇,兒子依然姓秦。秦檜25歲參加科考,因韓奇拿不出錢來,用石頭活活砸爆韓奇腦殼,鄰居瞎看親見,秦檜砸韓奇三十二石頭,血肉模糊,慘不忍睹。秦香蓮勸說秦檜【人都死了,手下留情吧】。秦檜大罵【死不要臉的蕩婦,砸死你野男人是為父報仇】,說完一高邊腿踢向秦香蓮頭部,當場腦震盪,三日後而死。秦檜放火燒了房子,揚長而去。

【宋惡檔案】載,秦檜到了京城,科考失利,認大太監吳良為父,無惡不作,打死賣糖葫蘆的劉老根,火燒劉姥姥的大觀園。把十九名盲眼人推入河中。秦檜當時是京城四大惡人之首,惡貫滿盈。後來參加國子監復讀班,結交狐朋狗友,坑埋國子監名儒三人,焚燒教科書一萬三千冊,罵死校長王朗,盜墓三十八座。拐賣婦女兒童,喪盡天良。秦檜曾經的綽號就是【秦柺子】,據曹雪芹證明,拐賣連英的就是秦檜。

秦檜在他太監乾爹的庇護下 ,金榜題名,惡性不改,害死愛國名將67位,人們痛恨之極,發明了油炸檜,以洩仇恨。千百年來,秦檜夫妻跪於岳飛墓謝罪,那是罪有應得。歷史不容惡者惺惺相惜。


白這個顏色


“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這是秦檜未得志時,當私塾先生時寫的詩句,同是清寒困厄,有的人簞食瓢飲不改其胸襟氣魄;同是授業解惑,有的人因材施教賢者七十二,弟子三千,而秦檜的詩句裡,充滿了鬱鬱寡歡和憤憤不平之氣。不平則鳴,倒是正常,但是不能隨遇而安的人,也極容易被誘惑勾引,步入歧途。

再看另一首,《題范文正公書伯夷頌後》:高賢邈已遠,凜凜生氣存。韓範不時有,此心誰與論。這首收在《全宋詩》裡,報復志氣尚有鯤鵬展翅的氣勢,但是可能的骨子裡的那種堅韌與錚錚。這樣的詩,這樣的人,容易讓人想起另一首絕句: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看著慷慨激昂吧,結果諷刺異常吧?



秦檜進士及第,也算是飽讀詩書,頗有才學之人,在成為奸佞權臣之前,他還是有些風骨擔當。 宋欽宗時,秦檜曾經上書上奏,不該示弱於金軍,應該加強軍事設防,甚至在被任命為職方員外郎,不久改為幹當公事後,秦檜認為此職專為割地求和,三上奏摺請求辭去此事。

這個時候的秦檜,還會顧及到聲名氣節;還能顧及到他曾經學過的禮義廉恥;還能不為五斗米搖尾乞憐。但是,這都不是在生死關頭。他的上書上奏,還是溫和一派,沒有慷慨激昂;他的拒絕和請辭,也是不想折損自己的聲名,不想蒙羞子孫。

然而從他被俘入金國之後,當生死都操控在金人手中,當俘虜的身份讓他喪失了為人的尊嚴,而他又惜命,不肯慷慨就義,不想以身殉國,這個時候,他讀過的書,就像聽放過的屁,憑什麼要記得?憑什麼還得念念不忘 ?

只怕在生死關頭,他已經忘記了“寧可玉碎不為瓦全”,忘記了“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也許他被李若水寧死不降的慘烈現場嚇尿了,也許他親眼目睹徽欽二帝獻俘成羞,皇妃帝姬被欺凌侮辱後,內心防設崩塌,三觀皆毀,是非不分,唯有活著,還得好好活著,才是他人生目標了。



所以南歸之後的秦檜,撕去了從前在乎的顏面聲名,也不再在乎後世對他的鞭撻評說,甚至在害死岳飛後,韓世忠責問他岳飛所犯何罪,秦檜也好意思大言不慚地說出“莫須有”三個字。

這個時候的秦檜,連塊遮羞布都懶得找,只要能揣測高宗的心意,只要能討得皇帝主子的歡心,只要能保全自己的性命無虞,能保全自家的榮華富貴,就算典當了媳婦烹主了兒子,他都會再所不惜。

別說秦檜是書生意氣,書生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不代表骨頭不硬,氣節可虧。同去的李若水被割舌斷指,還不是大罵不止?只能說,秦檜本身就是利己,為了自己利益可以拋開家國榮譽,善於揣測聖意,奉承鑽營以求權柄在握。沒有誰是讀了倆首豔詩就去調戲良家婦女,他骨子裡就是那種貨色!



這是個人看法,為了客觀,摘錄了歷代知名人士對秦檜的評價:

誇他的

趙構:秦檜力贊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復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

胡適:秦檜有大功而世人唾罵他至於今日,真是冤枉。

張岱:嗚呼!秦檜力主和議,緩宋亡且二百餘載。

罵他的

脫脫:說了很多,總結一下第一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第二權傾朝野,排除異己。第三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第四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

袁燮:自秦檜當國,陰與虜結,沿邊不宿重兵。

俞蛟:身為宋臣,反為金人作奸細,必欲其君納幣稱臣於敵而後快,致燕雲不可復,兩宮不可返。 朱熹:秦檜之罪所以上通於天,萬死而不足以贖。

梁啟超: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冑,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梁羽生:秦檜是“兩個中國論”的祖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黯夜尋歡1


問這個問題的人就是有病,是不是過了幾百年,今天的抗日英雄幾變成了不識時務的傢伙,汪精衛這樣的敗類到成了英雄,真是可恥,可恨,該誅九族。那些為秦檜翻案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無恥。好讓這個國家,和民族沒有英雄,成了軟骨頭。要客觀,可以看一下歷史對他的評價,足夠客觀。不管是對手,還是同胞,對背叛自己的同胞,族人的人都是看不起的,否則抗日戰爭勝利後,那些漢奸敗類為什麼不跑去日本,或者第三國。還等著自己族人,同胞來審判。從古至今,世界所有的名族都尊重那些為國家,為民族堅定不移的人,那怕對方是敵人,像秦檜這樣的人,只知道討皇帝喜歡,不知道為民族奉獻的傢伙,盡然還有人為他翻案。一朝天子一朝臣,連清朝都不為他翻案,我們今天盡然還有人為他翻案,實在無語了。


歐陽朝淵


秦檜,沒必要為其“洗白”!因為,中華民族千百年塑造的“漢奸”賣國賊!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與他的歷史無絕對關係!就象一個演員是反面角色!他高喊“那不是我”!他律已了中華民族祖祖輩輩,不做奸臣,不當漢奸賣國賊!對中華民族貢獻非常大!所以,他和岳飛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正反兩個角色的教材!千百年過去了!你們卻說:喂!你們教育錯了!自己不絕可笑嗎?所以,用考史來糾正中華文化!是羞辱中華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的惡毒攻擊!此種風氣不能長!要嚴厲打擊!不要造成中華文化,不是“史實”的多的很?要逐一修正?給一些別有用心人的口實!歷史可以考史,不能用來考文化,攻擊中華民族精神!


高小411



如何客觀地評價秦檜】看來小編提這個問題亦有點不贊成歷史結論.當代秦觀的意思。💐💐我贊同客觀.事實求是的看待歷史,評價歷史人物;但更尊重民心所向,南宋趙構忘微欽二帝北國坐井觀天之奇恥大辱;割地賠款.偏安一偶苟且偷生;殘害忠良.殺死武將岳飛,所以,儘管南宋經濟發展比較繁榮,但歷史給他的定論依舊【不是好皇帝】!💐💐至於秦檜,雖然有才,卻不能用於正道;雖然為官有治術,卻唯我是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面對外族侵略不是引導百姓,誓死抵禦,而媚顏屈膝,一味主和,慘害忠良,唯趙構君命是從。所以,在中原人民心中【秦檜是十惡不赦的大漢奸;遺臭萬年的大奸臣】而【岳飛才是萬民敬仰的民族英雄】!這就是民心所向,也是歷史必然,很實際也很客觀!奉勸那些想為秦檜翻案的人還是死心為好!


louanhuamingyouyicun


現在生活好了,有些人搬弄是非,篡改多年以來給國人的認知。如詆譭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又把宋朝的秦檜和岳飛來炒作,確實是有損人格和國格,試問一個民族沒有靈魂,沒有英雄,還有什麼前途?

秦檜要翻案以後誰還當兵誰還保衛國家?我就不知道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傳承什麼樣的事情才是對的。無論當時背景怎麼樣?在現代人的思維中對的永遠是對的,錯永遠是錯的,惡意炒作,混淆是非,一聽了罷


和諧攝製A


所謂客觀就是不偏不倚站在第三方立場說話。在對古人的評價時,沒有史料做依託就談不上客觀公正,因為我們對古人的瞭解全憑史料的記載,除非我們會穿越回古代。因此脫離史料的意淫是沒有任何價值和公信力的!

而對於史料的運用,我們要掌握三原則:

1.避免做出的結論的來源不明。2.避免孤證。3.避免使用對於史料的採擷採取“和則用,不合則棄。”的鬼把戲!

下面就秉承這個三原則對柳香667的黑嶽挺秦文進行點評:

一、柳香667說:

秦檜是評書中的奸臣,卻是現實中的忠臣。他採用靈活務實的政策,不僅穩定了局勢,還使宋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發展,成為舉世屬目的超級大國。

點評:

對一個歷史人物的定性,應當用歷史見證人所記載的史料說話,如果你僅用噴來說話,沒有任何證據反證你的話的合理性,你的證據僅僅是你那兩片薄嘴唇。和人家有理有據的論證相比之下,誰的話最有公信力呢?明眼人一看便知。

而史料記載的秦檜又是什麼樣的呢?

本來南宋經濟通過南宋初年的中興名相李綱、呂頤浩、朱勝非、趙鼎等人的勵精圖治,南宋的經濟形勢日漸好轉,政治趨於穩定,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南宋的國力明顯增強,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為宋金對峙以及南宋政權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然而紹興和議後,秦檜為了媚奉金國主子,為其金國主子搜刮“歲幣”,秦檜及其黨羽想方設法地榨取民脂民膏,不斷地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 “自檜當國二十年間,竭民膏血以餌犬羊,迄今府庫無旬月之儲,千村萬落生理蕭然。”(《宋史.胡銓傳》) “自檜再相,密諭諸路暗增民稅七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在秦檜專權當國時期,南宋財政由於秦檜集團的貪瀆和向金國進貢“歲幣”而陷入全面窘困,“府庫無旬刀之儲”。為了解決財政危機,秦檜大肆橫徵暴斂,秦檜“密諭江、浙監司暗增民稅七八”,結果導致“民力重困,餓死者眾”(《文獻通考》卷5)。 當時南宋老百姓評論說:“自秦太師講和,民間一日不如一日”(《胡澹庵先生文集》卷14《與虞並甫》)。這個“蕭然”景象,便是有些人所宣稱的和議之後帶來的“繁榮”!這種頹勢在秦檜死後的孝宗朝才有所扭轉。

二、柳香667說:

秦檜幫助皇帝收回悍將兵權,使將不能驕,兵不敢惰,增強了國防力量。在他執政期間,從未發生搜山撿海捉趙構的險境。他在朝中正直大臣万俟卨、張俊和岳家軍愛國將領王俊、王貴等人的配合下,粉碎了岳飛未遂政變,依法處決了反賊岳飛,消除安全隱患,為宋續命一百五十年。

由於功勳著著,被聖君趙構封為申王,贊為決策元功,精忠全德。他是可以和趙普相比的傑出政治家。

點評:

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顛倒黑白到了極致!

事實是,南宋創建之初在戰爭中創建出來的鐵血之旅被秦檜破壞貽盡,兵驕將惰。紹興和議後,做為金國的內應,秦檜配合金國變本加厲的破壞南宋的國防力量。據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9 記載:“(秦檜)其任將帥,必選駑才”,而駑才將帥“不治兵而治財,刻剝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絕,市井之習成,而訓練之法壞。二十年間,披堅執銳之士化為行商坐賈者不知其幾”。 (《朱文公文集》卷75《戊午讜議序》)記載: 對於戰備之事,卻是“士馬銷亡不問,干戈頓弊而不修”,使得那些“士大夫豢養於錢塘湖山歌舞之娛,無復故都黍離麥秀之嘆”,“此檜之罪,所為上通於夭,而不可贖也!” 紹興三十二年,王之道在奏章中指出:“吾之宿將,比自講和以來,初無尺寸之勞、毫髮之功。二十年間,享其富貴尊榮。……黃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遊暮宴,其奉養倍侈,有非言之所能盡者,孰肯披甲冑、冒鋒鏑、奮不顧身以拘國家之急哉?”(《祖山集》卷二十《與汪中丞畫一厲害札子》) 南宋大臣袁燮在奏章中指出:“自秦檜當國,陰與虜結,沿邊不宿重兵。”

在秦檜的折騰之下, 致使南宋軍備廢弛。 經過二十年的文恬武嬉偏安淫樂之後,南宋的國防力量大為削弱, 經過秦檜及其黨羽將近二十年的壓制和破壞,到了金國再次發起攻宋戰爭的公元1161年(秦檜當時已經死了),南宋軍備已廢弛多年,宋軍將士也早已失去紹興十年時的那種進取之心和雪恥之志。

而從未發生搜山檢海擒趙構是他的功勞嗎?柳香667真是無恥之致!沒有以岳飛為首的抗金力量的護佑,恐怕趙構早就被金軍擒到北國陪他父兄跳牽羊禮了!

而岳飛之死,有充分的歷史證據證明是遭秦檜陷害所致。

孝宗為岳飛平反時高宗還活著,沒有高宗的默認,孝宗根本不敢給岳飛評反!孝宗在評反詔書中說“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力成於投杼,坐急絳侯之系,莫然內史之灰”,用西漢周勃、周亞夫父子冤獄喻指岳飛之死,雖暗示嶽案是冤案,卻不肯明說。在給岳雲復官的詔書中說岳飛“困於讒誣”被殺,已經暗示責任在秦檜身上。

嘉泰四年,宋寧宗趙擴追封岳飛為鄂王。趙擴下旨論曰:岳飛“雖懷(郭)子儀貫日之忠,曾無其福;卒墮(李)林甫偃月之計,孰拯其冤。”把秦檜比做李林甫,這還不能說明什麼嗎?“ 開禧二年,趙擴下令追奪秦檜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諡號,改諡“謬醜”,並指出其罪行:“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

在理宗寶慶元年,宋廷就岳飛案件頒佈《賜諡告詞》,告詞道出了岳飛的冤情:“夫何權臣,力主和議,未究凌煙之偉績,先罹偃月之陰謀……昔孔明之志興漢室,子儀之光復唐都,雖計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異……(岳飛)英靈如在,茂渥其承,可依前故太師、追封鄂王,特與賜諡忠武。”從中可以看到,權臣指的就是秦檜,岳飛是冤的。假如岳飛謀反是鐵案,豈能被南宋當朝四位皇帝推翻?

對柳香667的總點評是:

論證歷史人物,僅憑腦洞大開的臆造是沒有公信力的。這種做法的結局,打個比方說,就像一個小孩子當眾說他爸是李剛,然而當大家契而不捨的刨根問底時,才發現他的爸爸是小偷一樣的可笑。

歷史不是靠想像,懷疑需要證據。

格局決定視角,秦檜賣國是有充分的歷史依據的,他做為金國的內應,所執行的是他金國主子的指令,雖然帝王出私心對他有褒有貶,但是歷史是公正的,人民的眼光是亮的,宋代的史料浩繁,但是無論正史和野史,無一不說秦檜是奸佞。為什麼?難道所有的史家和秦檜有仇?人心向背說明一切,主和就有利於國家嗎?汪精衛還主和呢?人們不也給他建跪像了嗎?而宋室對秦檜最終的定性還是奸臣,除非你對宋史不熟,否則你會清楚。因此像柳香667和曉風2016之流的點評無非有兩種,一是他們是一對史盲型的噴子。二是他們是一對人格低下的人渣,因為他們黑嶽粉秦的形式是在完全不尊重史料通過胡說八道的臆造而成的,他們的心是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