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全國取消物業,迴歸社區服務管理,有多大的難度?你怎麼看?

日月同輝4564


中國房地產製度有很多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說物業,物業只能叫“物業服務公司”,結果叫“物業管理公司”,結果物業一下子膨脹起來無法無天,涉黑涉惡,隨意漲價、服務掉價、隨意斷水斷電、把業主拒於小區門外不讓進車進人、阻撓業委會成立甚至派和物業有利益相關的人進入業委會、違規使用盜取業主大修維護基金,很多很多例子,業主和物業力量對比嚴重失調,所以必須重新立法設計物業服務制度,第一項小區保安不能歸物業領導,小區保安初期歸社區居委會領導,後期成立業委會歸業委會領導,物業只能已物業服務提供進駐小區,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凌駕於業主之上。


ValenMassa


支持取消物業。為什麼?淺談下感受,說得不好的,請大家指正。物業公司剛在國內成立的時候,確保以為業主服務為目標,如,在小區大門口,設置保安,小區晚上巡查,小區內的環境衛生,樓道內的衛生每天有人打掃,花,草,樹木有人進行維護,如有什麼門題給物業反映,也能很到積極的解決。

現在的物業,唉,說多了都是淚!現在還是住在常青花園,物業公司就不是以前的那物業公司了,以上所有的服務沒了,而且還漲了價,關鍵是沒漲服務,如有問題向他們反映,回答是這不由他們管,這是住戶素質太差,只知道要錢,而且,搞個什麼大合圍,弄得整個小區象監獄樣,所有的車子進出收費,小區內的衛生那就無語了,整個小區什麼人都可以進,唉,毫無安全可言!強烈要求,小區內的物業由業主自冶!


楓丹白露57298283


舉個列,小區2500戶,物業費基本平均下來1000元,一年250萬物業費,人員工資保潔10個,保安14個,按一個人3000元/月算,一年工資86萬多,還不算保險和三金。維修工8個人,一年38萬多點。小管理層加工作人員5個人,一年最起碼50萬,現在工資費用就要毛200萬了,還有電梯維保費用幾十萬一年,公用部位電費,水費算幾十萬一年,別的就不算了虧的一塌糊塗,不從的停車費,廣告費補貼進來,小區日常運行都不能正常了。某些人只會亂噴,一個物業運行成本需要多少有幾個人知道?


驚蟄146604345


不請自來了。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有切身體會,我們小區因為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不到位,全體業主集體簽名,解聘該物業管理公司,物業撤走後,部分業主要求自治,部分業主要求另聘物業公司,這樣僵持了差不多兩年。這差不多兩年中,第一:電梯沒電,二次供水水泵沒電,在這樣情況下,大家一起出錢解決電力,問題是部分業主不願意出錢交電費,部分業主願意掏錢,這部分錢足夠一兩個月的電費。第二:電梯要不要維保?維保是需要錢的,這部分錢又是不夠,再有,電梯出現故障,需要錢維修,又是沒錢,第三:門衛保安沒有,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進小區裡去。第四:生活垃圾清理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家傷心了,再難也要聘用物業公司,再次招標物業公司,中標物業公司進場,大家生活又迴歸了正常。很多人願意自治小區,以為少交物業費,一旦面臨小區的大問題,誰來解決,誰又來收費,收費後誰又來管理資金,誰有來監管資金的來去,業委會的全體人員是無償工作,大家都是年輕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哪來那麼多時間為幾百、幾千戶人服務,再有,無償服務後,總會有人支持,有人又會雞蛋裡挑骨頭,業委會又是吃力不討好,活幹了,還要背個罵名,面對這樣的情況下,誰又會再次站出來承擔這些破事?


笑忘書180761302


取消物業管理公司,由社區接管,政府部門負責對外招聘社區物業服務科,建議3~4人。一人負責收物業費,一人負責監督管理保安保潔,一人負責監督管理大樓內水泵電機房。保安保潔,水電維修,社區專管員可以對外招聘,這些人員的費用直接從物業費裡面支取。就拿我小區來說,雖然有物業公司,但是這些工種毫無技能可言,保潔是臨時的做完清潔就走!保安都是六十歲左右的大爺,基本沒有戰鬥力,來個毛賊跑也跑不過打也打不贏,基本也就是個擺設,更別說保護業主安全了!水電維護工也是聘請退休的!電梯維保有電梯公司,這個不用操心。然後物業公司兩個經理除了每天想著怎麼撈錢,害人,啥事也不做!對於取消物業管理公司,由政府設定的部門或者社區接管,筆者認為可以先從小物業公司和口碑不好的物業公司開始試行,因為這些三流的物業公司接的都是體量小的和老舊小區。由社區居委會接管有很多好處,1:可以提現自己的價值,2:可以增加很多就業崗位,3:可以調解矛盾降低矛盾,社會更穩定,4:降低物業費,減輕百姓負擔。5:國家更穩定,百姓更幸福,畢竟社區不像物業公司,是一個盈利性機構。所收取的物業費肯定是用在小區建設維修上,不會揣在個人荷包裡。更談不上欺壓殘害業主,所以說百姓安定了國家才安穩。“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只要國家願意做,相關部門肯作為,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行君行福


物業就是坑害群眾,讓群眾拿錢養著的機構。而且多數物業都被黑社會組織霸佔,或者物業慢慢發展成黑社會性質組織。服務越來越差,不交費就停水停電停氣停熱停電梯,再發展就砸門砸玻璃砸業主車堵鎖孔,甚至擺雜物汙穢物打人!還有很多業主委員會決定更換物業還賴著不走,不交出資料或毀損資料的。物業早就該取消!


用戶97740798


我舉雙手贊成取消物業,物業收物業費積極,小區出現問題反映不管不問,接房的時候小區環境還可以,可是慢慢的開發商栽的樹死的死砍的砍,椅子歪七八倒,保安全是請些5到60多歲的老頭,晚上門崗都是坐起睡覺。車庫我們自己買的而且還公攤了過道的,可是物業把外面的車放進來停在過道上,進道口等收停車費,還要收我們每個車位70元的物管費。經常進出車庫堵車,給物管反映不理採,照常我行我素,業委會多次給街道反映想換物管,街道只是和稀泥,物管還打業主和威脅。想盡一切辦套取我們的大修基金。他們是為我們服務,可現在我們還奈何不了他,物管的保安隊長請的是坐過牢,當然我不是否認坐過牢不是溶入社會想改好,而是想通過他的號背景來嚇人,強烈呼呼政府取消物業,由政府出面招聘監管小區業委會主監管督。


手機用戶51843000358


這是一個好思路,值得探討探索。

現在,物業公司唯利是圖,千方百計斂財,甚至勾結黑社會,欺壓壓榨小區業主,危害極大,急需改變。

社區化管理是一個好辦法。

至於大家擔心的安全衛生等都可以外包。

安全管理僱傭保安公司保安就可以啦,衛生僱傭社會上的物業保潔人員,其它都是小事,都很容易管理啦😄

但是,物業公司是既得利益者,估計不會同意。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積極改變,不被利益鉗制。





生活亮亮眼


我擔任了十年業委會主任,談談我的看法。

物業公司的結構非常簡單,通常由一個非常熟悉法律法規的、一個熟悉各種維修的,加上一個善於和政府部門打交道的組成。所以從公司層面來說,能力還是可以的。

那麼,問題往往出在派遣到小區的管理團隊上。因為,物業公司聘用的人員往往沒有選擇,比如保安只能使用不需要承擔工資的人員。小區經理也是踩著最低工資線的那種,至於修理工這樣的技術類人員根本留不住能力強的。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人員能力和工資掛鉤的。

我們在十年裡也換了4-5家物業公司,基本上都是因為在物業費上談不攏。至於服務態度,我們的底線停留在及時清空垃圾桶、地面清掃上。其他的很難再有什麼要求了。

至於讓街道社區來管理,這個還是別想了,三個字不可能!也不現實!

一個社區的工作人員才幾個?哪有時間去管理小區呢。到頭來,還是業委會來承擔物業的工作。而我們業委會本身還有自己的職業,怎麼可能在白天管理小區。

當時,我們還專門考察過所謂的自治小區,一進去業委會就說自治是因為找不到物業,才被迫自治的,巴不得有物業接手。

實際上,小區要管得好就必須是高檔小區的模式,但是矛盾是業主又不願意支付相對應的物業費,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那一曲花瓣雨


全國取消物業,迴歸社區服務管理,這事有難度,而且不一定利大於弊。

要說有難度,難度是非常大。

先說難度,現在物業管理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習慣是最難更改的。這是第一個難度。

其次是,大量的物業公司,提供了海量的就業崗位。截至2014年底,物業管理行業從業人員約為711.2萬人。經過這4年時間的發展,估計從事的人員應當是千萬級別。這麼多的從業人員,也就是不小的就業數量,哪能說消。

第三,物業管理行業,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行業群體,其中有國企,有地產商,有外資,也有專業物業管理機構。這一個行業伴隨著住宅全面商品化的20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物業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雖然仍有不足,但是行業服務能總體是在提升的。

最後談點個人看法。

其一,每個小區能夠正常運轉,服務能夠逐步提升,離不開物業公司付出的努力。比如家裡水電問題,比如防火防盜,比如出入管理,比如小區公共設施的維護管理,一個小區就是一個小社會,沒有服務機構就沒有生活的保障。

一些城市,還有一些老小區是社區服務管理,其實服務質量大多是低於有物業公司的小區,這也是個事實。現在買房子不但看房價看地段看配套,也會看看物業品牌,質量差的物業公司,最終是沒有什麼發展空間的。

其二,所謂的物業,就是小區所有業主的共同管家,它的職責就是服務業主,沒有好的服務,業主委員會有權更換物業公司。所以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取消物業,而是讓業主委員會成為小區的實際“董事會”,而物業也就是在“董事會”指導下的職業經理人,如果違背了職業道德,那麼隨時可以解聘。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不能讓物業成為業主的“太上皇”,這是違背了基本的財產與公民權的一種行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