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會倒閉嗎?

用戶4045402688


存在即合理,拋開其它負面新聞,網約車的的確確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甚至是未來一片光明,一旦倒閉的話還是很讓人難以接受的,但是滴滴作為網約車的領頭羊,如果不對整個行業內部進行整頓,倒閉也是在所難免的。

滴滴的發展還是得看它自身的整改,擁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但談到司機的利益問題和顧客的安全問題爭議就來了,因此還是需要靠平臺的加緊補足。

說實話,幾次順風車事件後,如果是單獨一個人打車,再打滴滴順風車的時候都會帶有一絲顧慮,不再那麼的放心了,和朋友打車也體驗過。

現在的滴滴打車,一鍵報警,定位等信息服務已經具備了,但是滴滴的安全問題依舊是大家心中的一個結。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站在司機角度來看,首先是滴滴平臺抽成過高,其次,順風車事件後又要求司機辦營業證,辦營業證的成本問題,保險問題,還有車輛油價不斷上升與平臺價格的矛盾問題,無一不在逼著滴滴司機思考要不要繼續做這一行。

幾次事件之後,已經有一大批的滴滴司機卸載並退出滴滴平臺了。沒有了車,沒有了司機,滴滴應該也會緊張吧。

個人覺得,滴滴要翻身須整改,甚至整個網約車行業都要改變,改得能夠維護乘客和司機雙方的利益?

網約出行的未來必然是好的,但不合法經營,不對司機嚴格選用,並定期安全和客運教育,才是出問題的關鍵!一味的追求獨大,又做不到大而不忘細節的高要求,倒閉也是遲早的事。


鎂客網


也許,路長全老師的一篇文章《為什麼要打出租車而不是網約車?有組織的人是有底線的!》,點出了【滴滴打車】對“滴滴司機”招募的混亂。

半年前,路長全師父帶著我們去外地調研,在路上,師父讓我們叫一輛出租車,我們問師父:“為什麼我們不打好一點的專車而打出租車呢?”

路長全師父給我們說:“出租車安全,因為出租車司機是有組織的,有組織的人他是有底線的!”但一個社會車輛,它沒有真正的組織,一旦幹起壞事,往往沒有底線!路長全師父給我們講完之後。我和出租車師傅攀談起來,瞭解到,這位出租車師傅家裡有三個孩子在上學,家裡開銷全靠他一個人,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就是想多賺錢補貼家用。所以每天都很努力很用心地做好工作。

即使這樣困苦,在我們下車師傅收錢的時候,他還主動少收錢,這讓我們感到意外的同時也被這位師傅所感動。他雖然貧窮,但依然樸實善良!這也正好印證了師父所說的:“一個有組織的人他是有底線的!”

為什麼網約車沒有出租車安全?

因為沒有真正的組織約束,網約車會出現假的名字,假的電話號碼,假的證件,出現問題可能很難找到證據,在上崗之前也沒有相關的培訓,很多信息是通過互聯網來監管,但在互聯網上很多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虛擬的。

而在組織管理中,為什麼用人單位意願用從組織出來的人?因為從組織出來的人是有道德和價值觀底線的!比如上過學和沒有上過學的,當過兵和沒有當過兵的人就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願意用部隊的人,因為部隊是有嚴格的組織管理和紀律約束。

但是社會人,比如地痞流氓,他們為了掙錢可能不擇手段。


十星科技


我認為滴滴不會倒閉。

我甚至認為網約車是先進生產力,是互聯網+的產物,是信息時代的進步。

那層出不窮的滴滴司機殺人事件該咋解釋?我的看法是:不考慮概率的社會點評,就是耍流氓。

當年富士康員工接連跳樓的時候,我曾發過一帖:【大陸13億人口,每年自殺約20萬,富士康大陸員工100萬,按比例每年有150個自殺額度,接連十幾跳遠遠沒到比例,這個事件是不懂統計學的媒體記者選擇性關注而炒作出來的。 ​】

然後被很多人罵,有些人質疑,富士康都是年輕人,你拿全國數據能比嗎?我又拿出了統計數據,18-35歲的自殺數量最多。

我不埋怨網友們生氣,我知道【】中的話顯得特別冷血,但如果放下成見理性思考,就會認同我的說法。

人生無常,福禍相伴,好好走在大街上,都有可能被撞死。中國每天的交通事故會死200人,請注意是“每天”。

“滴滴”的經營理念和安全策略要深刻反思認真整改,但網友們也不要往死裡整,滅之而後快。

“網約車”方便追溯和固定證據,技術體制上更加先進,加強監管健康經營是正確方向。

認同這個觀點的網友們,不要吝嗇您的幾秒鐘,點個贊評論幾句吧。如果再不支持下,跟您一樣的客觀理性聲音就會越來越少了。


奧卡姆剃刀


滴滴順風車的命案風波,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在於滴滴的市場份額極高,幾乎處於一家獨大的局面,而用戶出行離不開滴滴,但滴滴發生瞭如此嚴重的命案問題,難免讓用戶感受到不少的擔憂,人身安全無疑是用戶首要考慮的因素;另一方面則在於命案風波接連上演,而這背後實際上暴露出滴滴順風車不少的安全隱患問題,例如用戶乘車安全問題、內部管理問題、客服處置事件不靈活,過於僵化等問題。與此同時,對於車主的營運證件與資格,平臺未能夠全面嚴格審核,甚至存在部分本已有不良投訴案例的車主繼續運營的現象,這難免進一步加劇了滴滴用戶乘車的安全隱患。

從實際影響來看,在輿論高度關注的背景下,滴滴不僅面臨著監管自查的壓力,而且受到了各方的整改壓力,甚至傳出了整改不到位將下架APP、撤銷經營許可證等消息。由此可見,經過了接連的命案風波後,滴滴確實面臨了較大的發展危機。退一步來說,即使最終整改符合規則,但鑑於事件負面影響太大,滴滴的輿論風波恐怕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消除,這無疑給了滴滴持久性的打擊。

但是,滴滴作為巨無霸企業,或許更注重監管自查與整改,倒閉概率或許不大,但業務減少、用戶卸載量增加以及估值驟減,估計也成為現實。


郭施亮


我個人淺談一下:滴滴不會,肯定不會倒閉,理由如下:

一、從表像來看,滴滴是一家出行公司,那是三年前了的事,如今你們錯了,滴滴現在可是一家大數據公司,知道用戶數據多大嗎?乘客加司機的平臺數據,上億吧!

二、就算滴滴倒閉了,好吧,這些大數據的用戶,他做什麼不可以?現在滴滴不是轉型外賣了嗎?他只是利用這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平臺改向了他的戰略方向而已,他也可以開虛擬超市,他做什麼都可以,因為他傭有幾億的載量來支撐他的行為;

三、回到本質問題上來,滴滴一直在改進,新產業,跟不上犯罪份子的變態的節奏,這不正常嗎?打個比方就算滴滴虧了,他也可以劃出一定的比例去投資其它行業,只要其它行業賺錢。滴滴虧錢,只要做到這個平臺,總體在盈利滴滴就不會倒閉。

總之,我覺得滴滴是肯定不會倒閉的,滴滴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期待在一次一次的血的教訓中,能夠深刻反思,深刻反省,不忘初衷,才能走得更遠,同時完善制度,完善體系,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如果失心載體,失去民心,你將萬劫不復!


林凌侃天說地


成都要買車專門跑網約車的剎一腳。 專門買車跑滴滴可能你的下場很慘,帶款買車全職跑的更慘,為了你和家庭的辛福還是算一算吧。 按成都來算 年流水:365(每天流水)*24天*12月=105984元 一天三百多有好多司機平均達到 車損:110000萬\8年=13750元每年(有些師兄說跑這個算磨損就沒意思了,這個是車子的折舊,8年後你就不換車了嗎?) 油費 80元*24*12=23040(200多公里80元的油費高嗎) 保險5000或15000(到時候運營險) 罰單1200元(如果沒有可以不算) 外面吃飯 20元*24*12=5760(還沒算煙,茶錢) 買車錢存銀行利息5500(這個必須算) 保養320*12=3840每年 車子其他費用我算不來 停車200*12=2400 洗車15元每次*(365\7)=780一個星期洗一次不算多吧 流水-費用=105984元~71270元=34714(肯定比這個小) 34714\12月\=2892元(每天公作12小時以上,沒有社保,公激金) 按買社保八小時算 2892\12\24=10元每小時 10*8*24=1920元每月 1920-850(社保)=1070(華西的大門是你的)扎心嗎師兄們 連外面1000元買社保的工資都當不到, 還有好多沒算,可能你辛苦8年,在換同一輛車的錢都不夠 我小學畢業,算錯了,請改正。 我目的就是勸退那些貸款到平臺買車的,為了養家,真的不要來 算法請有社會責任感的高材生完善下……


馬化騰爸爸來了


這麼大的公司當然不會倒閉,這個毋庸置疑的。但是從很多細節的話可以看出這個公司非常不可靠。你如果相信他的話,很容易入坑。之前每一個訂單抽五毛錢的保險。現在很多加入合規車都買了營運險。所以他們現在管著五毛錢不交保險了。基礎信息服務費。造成百分二十三還收服務費。司機被派到偏遠的地方。更坑爹的就是這個順路訂單。滴滴不能保證,你出來以後到晚上想回家的時候就會幫你送回來。好不容易來一張遠途的訂單。卻發現始終都賺不回來。一派就派到山區,又要空車出來。這時候你要說一個住回家的訂單才發現。媽的,既然要打折。第一不保證司機能回來,不補貼及空車回家的。三不降低抽成。那我司機跑了一天定向回來,這麼簡單的回家要求。憑什麼讓我打折?從很多小細節就可以看出,滴滴公司是一個非常卑鄙無恥下流的公司。




用戶3194860580977









必須倒閉!乘客投訴多收費?我也就呵呵了!750多次的順風車從來沒有多收過一分錢,跑個快車(目前還在試用期間40次單沒到)就被客人投訴多收費!我跑的最多的就是短程兩公里左右的最多,乘客看到我手機的價格是2-4塊錢左右(起步價5元,還是系統自己定的)他那裡顯示收五元可能就是這個問題投訴我吧?又者我這裡顯示收入是10元,然而乘客的是要13塊多(13塊多是實價平臺收取司機的百分之三十所以司機顯示收入是10塊)這也可能是被投訴多收費的原因吧!但是這客服我也就呵呵了!乘客投訴多收費,乘客投訴!跑個短程的還不夠油費,多花一兩公里去接人,然後出城三四公里,到目的地後又要原地返回油費都不夠。


桃花落滿天


你好,我是數據時代科技!你的問題我來答!

關於滴滴會倒閉嗎?暫時肯定不會!以後會不會倒閉!不好說!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滴滴平臺好多都是不合法的,還有滴滴司機也是有好多沒有運營資格證的!所以說滴滴平臺屬於違法運營!如果出現事故!責任就會很大!首先倒黴的就是司機!查住一次就要罰款一萬,扣留駕駛證3個月!查住兩次罰款更是翻倍!返款3萬元,扣留駕駛證6個月!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滴滴平臺要合理正規運營!出現事故司機也會有保障!

還有的司機反應,進滴滴平臺30分鐘就可以辦理好,退出滴滴平臺半個月也辦不好!很多司機為這種情況而感到苦惱!滴滴司機反應開始滴滴抽成少福利高,現在抽成高福利少!很多司機反應做滴滴司機不好,想退出,但是平臺不受理!



如果滴滴正規管理,合理抽成!對司機和乘客多些紅利!正常合理發展!得到司機們的擁護就會發展很好,也會越做越大!就不會倒閉!

反之如果滴滴還是一直無證經營!對司機提高抽成,降低紅利!不能因為一家獨大,而苛刻司機和乘客!因為今年很多網約車平臺也陸續進入了市場,美團打車,高德地圖順風車,攜程等今年都會進入網約車市場!這樣滴滴就有了競爭對手!如果滴滴還是保持現狀,只會被別的平臺把客戶搶走!那滴滴也就離倒閉不遠了!



所以滴滴要正規化管理!合理收費和抽成!得到大家的擁護!就會有的很遠!也就不會倒閉!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立場!不喜勿噴!你們對於滴滴有什麼想法呢?或者有什麼想說的話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謝謝!


數據時代科技


滴滴不會倒閉,但以生命為代價的警鐘,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滴滴頭上敲響。


上一次命案發生後,滴滴順風車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整改;但三個月後,悲劇卻再次發生:8月24日下午,浙江樂清女乘客趙某在搭乘滴滴順風車,從樂清市虹橋鎮前往永嘉縣時,被司機鍾某殺害。


案件的諸多細節逐漸曝光在公眾面前,比如這名犯下命案的司機此前不久被用戶嚴重投訴;諸如趙某朋友情急之下多次聯繫滴滴平臺索要司機信息,未得到回覆;當地警察曾兩次聯繫滴滴客服,也被拒絕。這些信息刺激著公眾的安全神經,而且也讓大家看到一場事先預謀的惡性事件如何在監管缺失下發生。


事實上,此次的惡性事件,早在三個月前的空姐遇害案中就已經埋下“禍根”,雖然滴滴對順風車業務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整改,但是內部卻並沒有人因此受到重大處分。


36氪瞭解到,滴滴曾經在內部安全會議上有過統計和通報,每百萬個行程中就會有一個傷亡事件,包括了交通肇事,也包括了司乘之間的惡性殺人,但是如何降低死亡率的KPI卻始終沒有落實到各個業務部門。


這樁新的滴滴順風車殺人事件,使得滴滴處於巨大的震盪之中:輿論警報不斷拉響,交通運輸部已經約談滴滴。雖然滴滴已經公佈整改方案,一名內部人士也對36氪稱,滴滴在客服機制上會有重大整改,但事件仍舊在持續發酵,滴滴依舊在被公眾鞭笞,甚至順風車業務是否應該存續都是問題:在浙江地區要求下線順風車之後,滴滴宣佈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


除了討論這是誰之過之外,更值得關心的是,什麼原因導致滴滴再次釀成今日大禍?問題能否通過整改來解決?以及滴滴還能將順風車業務進行下去嗎?


從趙某發出呼救後,營救她的時間就顯得尤為珍貴。但從上述時間軸和聊天記錄來看,2個半小時被白白浪費了。


而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鍾某在前一天就有過勒索的行為。據《溫州都市報》報道,8月23日下午,樂清林女士曾坐過犯罪嫌疑人鍾某的車,上車後司機關閉了訂單,要求林女士直接給現金。隨後鍾某還打算將車開往偏僻方向,但林女士以跳車相逼換來了逃跑的機會,後又以報警嚇退了追來的鐘某。遺憾的是,林女士的投訴並未得到滴滴平臺的反饋。


這一系列的事情聯繫起來,暴露了滴滴流程上,以及對安全問題重視度的重大缺失,也無疑留給了犯罪嫌疑人鑽空的機會。


人命問題理應是優先級最高的問題。Uber也曾遭遇過類似的惡性事件,它在App裡內置了一鍵報警功能,效果卓著——一名NBC記者的實驗是,五分鐘警察就趕到了現場。早在最近兩起順風車惡性事件發生之前,就有Uber前員工對36氪判斷,因為滴滴的安全管理機制漏洞,“可能早晚要出大事”。


5月空姐被害案後的順風車整改,為什麼不能持續?

如果再往深了挖,或許是滴滴戰略上的失誤、產品邏輯上的錯誤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順風車是個大業務——截至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註冊車主3000萬人,註冊乘客1.6億人,日均訂單200萬單,約佔滴滴平臺總日訂單數的8%——尤其是在政策嚴格限制滴滴快車司機的資質和數量、滴滴運力大幅減少之際。


順風車不僅符合政府綠色環保、減少城市擁堵的需求,且據AI財經社報道,順風車是滴滴唯一盈利的業務,年收入在8億元。因為政策利好以及風險小,程維認為這是一項非常有前途的業務。


除了可觀的營收數據,順風車的社交功能也被滴滴寄予希望。2015年,滴滴順風車上線社交功能,曾推出“七夕”交友活動。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曾表示,“順風車獨有的社交性還能為這一業務加分。”2016年9月,滴滴順風車允許車主可以設置自動接單、主動邀請乘客共乘,同時新增車主乘客相互關注功能。黃潔莉曾將之總結為:


“過去你每天在路上兩個小時,對於你的人生來說是消耗,但現在通過順風車你可以認識比較靠譜的人,獲得好的社交體驗, 它就變成了一種收益,這是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一個場景,就像咖啡館、酒吧一樣,私家車也能成為一個半公開、半私密的社交空間。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sexy的場景,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打。”


順風車的社交功能,過去已經引起過容易導致性騷擾的詬病。對這一產品功能的詬病,在上一次空姐遇害後達到頂峰,當時交通運輸部負責人也曾評價,“目前一些平臺公司推出的順風車業務增加了過多的社交功能,偏離了提供出行服務的本意。”次日,滴滴公佈順風車階段整改措施,包括將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籤和評論功能,合乘雙方的個人信息和頭像改為僅自己可見,外顯頭像全部為系統默認的虛擬頭像等。


但在順風車業務中,司機乘客都天然更想知道對方的詳細信息,更多信息意味著更多成單量。在輿論緩和後,滴滴又放鬆了監管。一名網友8月22日在微博寫道:“滴滴順風車悄悄眯眯地又顯示性別、頭像等信息了,不過可以自己選擇公開還是隱藏。”另有知乎網友于8月25日晚間評論說,直到8月24日還能看到自己要拉的乘客是女性,“但現在滴滴順風車又把性別顯示關了。”後經多家媒體驗證,滴滴順風車又將車主和乘客頭像變為虛擬頭像。

“以專快車和出租車為基礎的安全流程設計應用於順風車,無視非專業的出行行為中可能出現的特殊問題,是此次順風車案件中滴滴的最大失誤。”互聯網觀察者潘亂分析道。他認為,滴滴如果繼續運營順風車產品,需要將其產品甚至品牌與主產品切割,切斷用戶的認知聯想,並重新評估順風車複雜的用戶場景,以充分應對順風車比起專快車更高的安全風險。


值得發問的是,早期順風車業務並未暴露出太多惡性事件,但近期殺人案連出,是為什麼?


自從政府管控加強,打車難現象越發明顯後,順風車更是成為應對運力不足的重要手段。5月份空姐事件之前,滴滴順風車司機每天最多可以接15單。


今年7月,滴滴官方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向乘客提議,儘量多使用拼車和順風車出行。

36氪瞭解到,過去一段時間裡,哪些城市的網約車新政執行嚴格,滴滴就會將運力盡可能向順風車平臺上轉移,很多一線城市不符合新政規定、無法繼續開快車的司機也都被鼓勵去開順風車。這樣做可以保證運力繼續存留在滴滴,而不是流失到競爭對手的平臺上。這可能導致順風車司機更加魚龍混雜。


根據溫州的網約車新政,從2017年開始,非本地戶籍和本地牌照的車輛都不能開網約車,而這次順風車司機開的是“川A”牌照的車。那麼犯案司機是否是因為不符合快車規定,轉去開順風車了?


此外,在此次的事發地溫州,美團剛拿到了網約車牌照,那麼滴滴在當地為了爭取運力,是否對司機的管理會更寬鬆一些?


誰是下一個百萬分之一?


交通事故是導致現代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滴滴官方統計數據,2016年,滴滴每百萬單交通事故死亡率和每億公里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別為0.021、0.28,比出租車行業降低了40%。


在2017年的一個滴滴內部安全溝通會議上,有安全專家曾披露過一個數字,每100萬個滴滴行程中就會有一起傷亡事件。其中快車、順風車因為日常單量大,死亡事件相對最多。除此之外,出租車事業部需要處理的平臺內傷亡事故也很多。


(圖片說明:36氪獲得的一張滴滴某單月的事故列表)


滴滴也並不是沒有懲罰措施。公司內部每月都會統計各個業務線司機、乘客的傷亡數字,並進行評比,排名墊底的業務線“老大”要去客服中心當兩個小時的客服人員,並接受罰款。36氪瞭解到,此前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就曾被“發配”做過客服。


不過多位滴滴內部員工告訴36氪,內部並沒有將如何降低死亡率的KPI嚴格落實到各個部門。一方面是因為滴滴每天的單量過於龐大,如何高效運營依舊是各個部門的最主要任務,另一方面,“就算不是打滴滴,人們日常出行發生事故也是在所難免,”一名內部人士稱,“所以很多事業部負責人覺得,事故是無法避免的,只能儘可能降低,如果將死亡率控制在目前這個比例就是OK的”。


36氪瞭解到,今年5月河南空姐遇害案發生後,滴滴雖然對順風車採取了為時一週的整治,但是內部並沒有高管因此受到嚴重懲治,“至少沒有全員郵件通報批評,所以除了順風車業務之外,其他事業部門對此的感覺並沒有特別深刻”。


另一方面,滴滴內部對司機和乘客的管理採取了分權措施,也就是說,順風車業務部門只負責乘客端的運營,其主要kpi為乘客增長和毛利提升,而所有業務線上的司機都統一歸滴滴運力中心管理。因為各個業務線無法直接管理司機,“所以很多時候設置的場景和服務都是站在乘客的角度,比較理想化,而不是從司機運營的角度來考慮”。


滴滴順風車,是該優化繼續,還是徹底關閉?


滴滴能捨得拋下順風車這個業務嗎?乘客出行又是否能缺少這個服務?


順風車不僅是滴滴內部少數盈利的業務,而且訂單量也不小。有滴滴內部人士對36氪透露,5月份空姐遇害案發生前,滴滴順風車每天有600多萬的單量,後來經過整改,此次事件發生前,“每天也至少有三四百萬的單量”。


滴滴自己肯定是不想停掉這個業務,這不僅代表著單量、盈利,還代表著滴滴這家公司的想象力——“共享”這個故事裡,最重要的部分,一個是拼車業務,另一個就是順風車。否則,滴滴的模式相比傳統出租車公司,並沒有太多創新。對於傳說中即將上市的滴滴來說,它肯定不希望被貼上“一家出租車公司”的定義。


一種聲音是,順風車有用戶需求,也能減輕交通壓力和大氣汙染,還可以挽救一下。

媒體人秦朔呼籲組織滴滴順風車問題聽證會。他認為,滴滴問題的實質,是公共信息、市場信息的私有化處置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弊端,互聯網平臺都有這種特徵。


“如果滴滴董事會和管理層從能力上、公共資源協調上,確實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我呼籲相關部門、人大、主流媒體出面,組織公開聽證,以科學的負責的專業的態度,幫助滴滴找到問題癥結,切實採取措施,因為我們人人都是乘客!”


要解決一個安全問題,不可能僅僅靠一家公司的力量。此前提到的用Uber內置的一鍵報警後,警察5分鐘趕到的案例,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警力也要跟得上。


但目前態勢下,滴滴永久關停順風車業務,也並非全無可能。畢竟,它已經緊急暫時下線了順風車業務。8月26日當天,有用戶發現,連高德地圖也悄然下線了自己的順風車業務。


已經有多家媒體預測,順風車業務很有可能“壽終就寢”。比如互聯網觀察者魏武揮分析,順風車應該被永久關閉,這一模式天然帶有的缺陷無法彌補。


滴滴如今必須展開激烈的自救。一名滴滴內部人士對36氪說,目前滴滴的緊急補救措施之一,是讓副總裁級別的高管24小時負責客服熱線的監聽和管理。


即便滴滴能熬過這次難關,如果再來一次司機惡性殺人事件,關掉這個至少價值百億美元估值的業務,只是遲早的問題。


這不是危言聳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