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廣為流傳的俗語之中,有著不少的說法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都是比較怪異,無法相信的,但是在以前人們的眼中,卻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就像今天咱們要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這種說法,咱們來看看是什麼意思?在現在的社會中是否還有一定的道理?

“人窮莫看孃家門”

這種說法大多都是以前的人說給外嫁的女兒聽的,以前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既然嫁了出去,那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婆家才是家人,而孃家卻變成了親戚,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得指望著婆家,孃家人很難起到重要的幫助。

這種觀點在現在的社會看來是非常難以理解的,明明是生養自己父母,為什麼自己出嫁後反而變成了“莫看”的親戚呢?

這其實和以前社會的重男輕女的觀點有著很大的關係,以前父母的家產大多都是傳給家中的兒子的,女兒基本上拿不到。更何況女兒外嫁之後已經成了外姓人,父母還要資助幫忙的話,不說自己的兒子會不會不滿,但大多數兒媳肯定會不同意,這樣的話就會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所以與其這樣,不如不幫助女兒,讓婆家的人自己解決問題。

當然,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改變,這種觀點已經在慢慢的消失,大多數的確已經沒有了重男輕女的思想,“人窮莫看孃家門”也在慢慢改變。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過去人的眼裡,閨女出嫁以後,那就是外人了。不是有句話"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嘛,這閨女長大後,結了婚,就算是婆婆家裡的人了。再回到孃家的時侯,那就是以客人的身份去的,算是走親戚了。


這麼說,如今的年輕人有的時侯就很難理解。這雖說嫁出去了,那孃家不還是自己家麼?在過去老人眼裡,那可不一樣嘍。


過去農村家裡弟兄姐妹們多,過的日子也都參差不齊。這裡所說的"人窮“是指婚後的日子過得拮据,這時你就不能巴望孃家人能從錢財上幫幫你。畢竟孃家有兄弟哥哥等,就算哥哥兄弟們想拉你一把,可嫂子弟妹等"外姓人"能願意嗎?

姑嫂矛盾自古從來就存在,有的時候閨女回孃家,去的時候拿的東西少了,往回走的時侯打點的東西多了,都會引起婆媳矛盾。等小姑子走後,便會指著遠去的背影,嫌她來孃家摳。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論,當然,姑嫂關係好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這人要有志氣。不管是身處什麼困境,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有句話不是說"活出個樣兒來給自己看!″嘛,只有雙手賺來的財富才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靠努力創造的,不是靠別人施捨救助的。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是一個理兒,你說是吧?


建行漸遠


農村人說“人窮莫看孃家門”,這話的意思是說,嫁出去的女兒過的不盡人意的時候,再窮也不要回孃家訴苦,因為那裡已經不再是你的家。這話真是讓人覺得有些心寒,孃家不就是自己的家嗎?為啥困難的時候就不能得到幫助?難道結了婚以後,閨女就成了外人?過的窮了孃家不認,不能回孃家,那如果過的風生水起是不是就可以看孃家門了?這也太勢利眼了吧,不過有些時候還真是不得不承認現狀。

在農村,歷代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兒的江山閨女的飯店。閨女回孃家吃頓飯可以,如果說到家產,哪怕是一根燒火棍,也沒有閨女的份兒。將來父母生病不能動了,閨女只有伺候掏錢的權利,想分的一點兒家產或者別的,門兒都沒有。家裡的哥嫂或弟媳恨不能生吞活剝了你。雖然沒有法律規定說女兒不能分家產,但農村就是這規矩,多少年來,經久不衰。

在這種情況下,閨女過的窮了,那裡還敢回孃家,沒有兄弟的當然另當別論,家裡有哥哥弟弟的,為了不給爹媽添難為,為了孃家人和睦相處,作為閨女,再窮也還是不要回孃家了。這樣說真是有點兒不近人情啊,兄弟姐妹都是一奶同胞,利益面前,怎麼就會沒了絲毫的血緣親情!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也有的哥嫂弟媳通情達理,願意伸出手拉一把。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父母的思想也有了很大轉變,不能說完全的兒女平等,也不至於還是人窮莫看孃家門了。現在的父母,女兒有什麼困難,會傾盡所有的幫助。


小十六123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這句話不止只說嫁出去的閨女,就連親戚也是如此。現在的親情沒有金錢的維護能走得下去麼?別鬧了,大家都挺忙的!

昨天還沒下班,就接到好友晴的電話,說約吃飯。我很詫異地說,你不是才剛回老家麼,怎麼這麼快就回來啦?她在電話那端悠悠地說,見面再聊吧。

吃飯的時候,聽她紅著眼睛跟我講她回家辦港澳證的事情。原來,她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只有倆哥哥和嫂子們在家。她提前跟父母打了電話,父母說工作忙沒空回老家。倆哥哥很冷淡地說反正回家有地方住。下了火車都是下午了,冬天寒風刺骨。趕到汽車站,竟然沒有去他們村裡的汽車了。打個的士,誰知道車半道壞了讓她下了車。

給家裡大哥打電話,他說沒空接她。二哥說忙,要接也得等忙完。就這樣,她在路邊也攔不到車,只好在路邊小吃車上買了倆煎餅。擺攤的大媽本來要收攤的,天都黑了怕她害怕,就說再陪她一會兒。我在路邊整整凍了四個多小時,二哥忙完開著三輪車去路邊接了已經凍僵的她。

倆人到了集上,我又下車去超市給兩個哥哥家各備了一份禮物。車開到了大哥家,原來他不是沒空接我,是大嫂說讓他在家看孩子。我把東西卸下來一份留在了大哥家,另外一份讓二哥拉走了。他們家正在吃飯,顯然沒有做我的份。沒辦法,我用剩下的菜湯沾著饅頭吃,又喝了已經涼了的半碗稀飯。

吃完飯,又給了大哥的孩子一人兩百塊錢,說是給孩子買點衣服穿。晚上去了二嫂家住,又給了她兩百塊錢。第二天一早,二哥家管得飯也是稀飯鹹菜。中午要去辦證,大哥說要給別人家幫忙,沒空陪她去。只能又麻煩二哥,他說忙完就去。

誰知道不幫忙的大哥把孩子送來非得讓她跟著去城裡,孩子一看到我,就說讓我給買新衣服。她說錢已經給你媽媽了,讓她帶你去集上買。又偷塞給她兩百塊錢,好不容易把她哄回去了,又被我大哥送回來。只能帶著孩子去了辦證大廳,來來回回照相、整一些資料。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就在車上鬧,要買衣服,又餓。只能帶孩子去吃東西,吃完東西又鬧……本來辦證就很繁瑣,大哥不幫忙還把孩子塞過來,實在讓她無奈。她給父母打電話,他們只是笑笑,壓根不管她證辦得怎麼樣。

她哭了,這個家還有誰疼我?那天辦完證,她提著行李跟倆哥告別,直接去了市裡的賓館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坐火車回來了。說到這裡,她已淚流滿面,擦乾眼淚說每次回家,根本體會不到親情的溫暖,心累。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在農村,這類俗語太多了。有時同個事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俗語的含義也在變化。

人窮莫看孃家門,這句話我個人認為有幾種意思。第1,對婦女的輕視,也反映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對應有句:嫁出去的女子,潑出去的水。好象女子一旦出嫁,就同孃家沒有親情似的。第2,如果婆家家境不好,做為女子輕易不要去孃家,免得孃家的兄弟,嫂妳遭嫌,以為回來又要錢財似的。但還有句:女靠孃家,兒靠舅家,與人窮莫看孃家門的意思截對立。在農村,孃家舅直接參與外娚的分家,婚嫁等重大事情,地位,權威不亞於外娚的父母。第3,生活的改變還得靠自己努力奮鬥,畢竟別人的幫助有限,幫一時可以,能幫一輩子嗎?

以上是我老農的看法。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俗語己不適應了,應用還得分清場合,時間等。你認為呢?歡迎評論,交流


一樹一世界劉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其實農村俗語有很多是在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下總結出來的,它或許在當時看來非常有道理,但是在放到現在可能並不是很受用。儘管如此,但是從這些俗語當中也可以折射出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與自己一些警示。

那麼農村俗語“人窮莫看孃家門”就是這樣的一句話,完整的來說,這句諺語應該是“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看孃家門”。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呢?

人窮莫上親戚門

這句話很容易理解,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人都感覺有一種等級分化的感覺,古代將人份高低貴賤,三六九等。就連普通的親戚之間,也會有貧窮貴賤的差異。親戚之間財富差距明顯,即使比較親的親戚,在來往的時候,總感覺富有的一方會瞧不起窮親戚。為了不受到侮辱,導致自卑,最好不要在自己特別窮困潦倒的時候去走親戚家門,會感覺是求人一樣。

人窮莫看孃家門

這句話很明顯說的是已經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如果女的嫁給的男人,後面窮困潦倒,與孃家想必相差甚遠。那麼在古代來說,嫁出去的女兒猶如潑出去的水,加上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如果家中有很多兄弟,那麼女兒再想回孃家求得幫助,還得看這家人兒媳婦的臉色。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即使過的很悽慘,也很少有人回回孃家求助。

其實這些社會現象真的在古代是很嚴重的,不過現在雖然少部分地方還有,但是絕大多數都思想改變了,沒那麼嚴重。這些話其實主要還是激勵人們,一定要自力更生,自己懂得努力,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不用去求人。


少三番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有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朗朗上口很容易讓人記住,又因為這些俗語對人們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這些俗語才得以流傳到現在。這些俗語的覆蓋面也很廣,有關於農業技術的、蓋房禁忌、推測未來天氣的,其中也有很多俗語是關於人情世故的,比如俗語“人窮莫看孃家們”就是典型的關於人情世故的俗語之一,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人窮莫看孃家門的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兒如果生活過得不如意,那麼就要少回孃家。

在以前人們都覺得姑娘出嫁了就成了別人家的人,出嫁的姑娘雖然在孃家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是在結婚以後便成為了婆家人,在回孃家時再也不像以前那麼自在,就像客人一樣會感覺不舒服。

出嫁的姑娘如果在出嫁後生活過的很好的話,回孃家便會風風光光,如果生活的不是很好的話,孃家人還要往裡搭錢來幫助女兒過日子。如果是沒有哥哥弟弟還好,別人也不會說什麼,如果孃家有哥哥弟弟的話,便會引起嫂子、弟媳的不滿,時間長了還會導致家庭矛盾,甚至是出現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所以人們便用“人窮莫看孃家門”來告誡出嫁的姑娘如果婚後的生活過的不滿意就要少回孃家,別因此導致孃家人出現矛盾。

其實有很多姑嫂之間處的關係不好便是因為出嫁的姑娘頻繁回孃家時不僅不會帶禮物,在走的時候大包小裹的把孃家的東西帶走,時間久了便會引起嫂子弟媳的不滿意,所以如果有哥哥弟弟的姑娘們,在回孃家時多帶點禮物,這樣會使嫂子弟媳滿意,孃家也會其樂融融。

雖然現在是新社會,有些老傳統雖然有點行不通,但是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好日子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並不要因為孃家有錢就一直依賴孃家。所以說這句話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句話對我們仍然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小馬話三農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許許多多反映農村人生活百態的俗語,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傳,才流傳至今。今天村郎就和大家來說說“人窮莫看孃家門”這句俗語。這句俗語裡的“孃家門”自然指的就是女方原來的家庭。村郎前面提過,農村俗語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農村人們的生活百態,所以說村郎認為“人窮莫看孃家門”這句老話和以前農村生活背景息息相關。

我們知道,以前的農村家庭有很多孩子,甚至一對夫妻養育七八個孩子的家庭都有。所以說,在以前農村物資匱乏,人們生活比較窮困的時候,家裡的負擔非常大。所以,一旦到了女子該談婚論嫁的時候,父母都希望家裡的女子趕快嫁出去。女子嫁到男方家庭之後,從一定意義上講,已經不屬於原先的家庭了,這才有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說。

在以前,女子和男方組建了新的家庭後,很大程度上來講,無論日子過成什麼樣,都和原先的父母家庭沒什麼干係了。要是日子好,兩口子回孃家串門或許孃家人還能熱情招待。但要是日子過得不好,孃家人冷眼相對的情況也不是不會發生。所以說,我認為“人窮莫看孃家門”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實呢,農村還有一句老話是“人窮莫走親”,意思就和“人窮莫看孃家門”差不多。


村郎三農館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的老人常說的許多話,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有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人窮莫看孃家門”這句話還有一句與之對應的“人窮莫走親戚門”,山村梅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第一,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意思:人窮的時候,不要經常到親戚家串門,少走親戚,出了嫁的閨女,如果家裡過得不富裕,要少回孃家

。 其實,這句老話,有點瞧不起人的感覺。雖然現在的社會人們比較勢力,但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重感情重情誼的。以我的親身經歷,就能說明問題。我的婆家比較窮,在當時也覺得少回孃家,別讓街坊鄰居說閨女來家蒐羅孃家的東西。但是,孃家的兄弟經常叫我們回家,一起吃飯,一塊幹活,再加上丈夫能吃苦耐勞,手也巧,雖然經濟條件當時不太好,但也不是受到歧視和瞧不起,反而互相瞭解,每個人發揮自己特長,不管發生啥事都一起抗,反而關係越來越好。

第二,如果自己的條件不富裕,也不努力改善自己的條件,整天光回家吃孃家的喝孃家的,那勢必會引起鄰居和家人們瞧不起。 感情感情,意思是要經常往一起趕,不管是與親戚還是朋友、家人,都不能相互攀比,而要以情相待,相互幫助,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力,不能以家庭的貧富來區分是不是經常湊,更不能因為窮而少回孃家。

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家每戶的人數都不很多,嫁出去的姑娘,常常回家看看,有的甚至都長期住在孃家。因此,過去的老話,有很多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過去表達的意思也會發生變化。


山村梅花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人窮莫看孃家門”,既嫁出去的姑娘如果過的不好的話,回孃家容易受到嫂子或者弟妹的歧視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封建社會留下來的保守思想,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就不在是自己家的人了。

嫁姑娘嫁姑娘,嫁出去了就隨著人家的姓氏了。尤其在以前得封建社會,都會冠以某某氏的稱呼。雖然說現在現代社會已經取消了這種陋習,但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這種想法在一些農村仍然存在著。嫁出去了,過的好是福氣;過的不好,是自己找的。雖然話是這麼說,怎麼說姑娘也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啊,能眼睜睜的看著姑娘過苦日子嗎?就會偷偷的幫襯一下、偷摸的給點、送點,在爹媽的眼裡無所謂。可是在嫂子、弟妹的眼裡就不同了。這是在爭搶他們的家產啊,自然回家會受到一些白眼和排擠,可是當爹媽的還沒發幫姑娘解釋。這麼說也是嫁出去的。

其實這句話的真實意思就是嫁出去的姑娘過得不好,回家最容易受嫂子、弟妹的白眼和排擠了。要不怎麼說“人情世故”呢?哥弟姐妹肯定是向著自家兄妹了,哪能怎麼樣呢?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