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科總是反相對論?

卓友翰


首先界定清楚“民科”絕非民間愛好科學的人士,是一種社會想象。

這種現象不分“官科”和“民間”都有,大學教授、體制內名人都有墮落為民科之人,他們的實質是反智反科學,宣揚假科學偽科學。

國際國內的“民科”研究者給民科畫了一張像,大致是:民科的本質是幻想著不需要學習,只憑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就能夠推翻幾百年科學家前赴後繼建立起來的科學大廈,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科學問題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建立一種龐大的理論體系。

民科實際上是一種被忽視的精神疾患,他們也感覺不到自己有行騙的主觀故意,並且自己被自己說服,堅信自己的妄想。所以又叫“妄人科學家”。

知道了民科這種屬性,就應該會明白他們為什麼老喜歡拿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說事了。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一道,已經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基礎科學,沒有之一。這兩項理論正在引領人類走向對世界更深刻的認識,現代所有的重大應用科學和創造發明幾乎都與這兩個基礎理論有關,是在這兩個基礎理論指導下實現的。

根據上面所說的民科畫像之本質,相對論當然符合他們要推翻的重大理論,因此他們就很喜歡拿相對論來說事了。與此同時,他們在反對相對論基礎上,妄想建立自己宏大的“理論體系”,比如什麼“統一理論”、“光速系+引力波+運動波”、“光粒學說”等等。這些狗屁不通的東西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明白,更別說有什麼數理建模和實驗觀測數據了。

他們喜歡用愛因斯坦說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位科學大師的理論被社會廣為知道,影響面極大,而且似乎可以用簡單的邏輯來形容。

比如廣義相對論提出的時空彎曲理論,他們就可以說這完全是隨意的想象,誰能見到時空彎曲?對狹義相對論的光速限制和極限理論,隨便就可以推翻:光速那麼快怎麼測量?坐著火車向前方射手電不就超過光速了?由此就會獲得一部分吃瓜群眾的喝彩聲。

社會絕大多數人其實並不瞭解相對論的實質內容,而且也不具備理解能力。這與整個社會科學素養缺失有關,這也是民科能夠有一定市場,更容易造謠撞騙的基礎。

在我們宇宙,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都有其特殊的運動規律,不通過學習和專業的訓練,我們是難以窺探其中奧秘的。而民科和普通民眾只知道看得見摸得著得一些生活邏輯,民科用這些人們熟知的事物去類比解釋這些特殊得運動規律,就能夠迷惑很多人。

這也是民科們喜歡大談量子力學得原因。

他們可以用原子代表宇宙,來談宇宙,也可以用看的見摸得著的運動來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說的似是而非,吃瓜群眾為他們頻頻點頭,為他們被科學界冷遇而打抱不平。

這就是民科們為啥喜歡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事的原因。

要減少民科這個毒瘤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只有不斷普及提升整個社會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並不一定要人人都懂得相對論,而是要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能夠用科學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問題,民科的假冒偽劣招搖撞騙就會少一些市場。

沒有了市場,也可讓這些有精神妄想症的人能夠清醒一些,或許還會使他們擺脫病態過上正常人生活,也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了。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民科之所以反對相對論,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別說相對論了,牛頓力學也遭遇了“毒手”……)

第一個原因,相對論名氣太大。愛因斯坦的“招牌菜”,就是大名鼎鼎的相對論。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每一種都是那樣的美妙,被無數學人所崇拜。可以說,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上的一個嶄新的世代,是現代物理學大廈的基石之一,即使把20世紀說成是“相對論時代”都不為過。

一些科學史著作對相對論極盡讚美,還有一些傳說軼聞,給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增添神奇色彩。比如,有一則故事,有記者問天文學家愛丁頓爵士,據說世界上只有3個人懂相對論,據說您是這3個人之中的一個?愛丁頓聽了,默默的說道:我也在想,那3個人到底是誰呢。這些故事,都極大的增加了愛因斯坦的知名度,讓他和他的相對論理論名揚四海,做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而這樣的“名利好事”,讓民科們非常羨慕。說穿了,民科們所追求的,本質上不過就是追名逐利罷了。

第二個原因,相對論看起來“容易理解”,又“違背常識”。相對論用幾何來解釋時空,非常直觀,民科們看了,以為相對論很“容易”,以為“不過如此”,但他們又覺得相對論與常理不符。民科就會想,這樣簡單的理論,我也可以創造。所以,民科非常熱衷於推翻相對論。


懷疑探索者


對於科學的發展,民科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科學研究、科學進步就是去打倒權威,推翻已經認識的科學規律。在他們看來,伽利略發現大球和小球同時落地是打倒了亞里士多德;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是打倒了上帝造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推翻了牛頓力學。受這種認識的影響,民科會認為現有的科學理論以後也會被新的理論推翻,推翻了原有的科學理論就會成為大科學家。

科學研究不是以打倒權威為己任,也不會推翻科學規律。科學需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研究方法,在伽利略那裡,他將實驗及邏輯推理、數學演算等結合了起來,得出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一樣快。這一切在亞里士多德那裡沒有,所以亞里士多德的重物比輕物下落快不是科學。

相對論的誕生也並不是推翻了牛頓力學,相對論是人類的認識領域拓寬後的必然產物。相對論涵蓋了牛頓力學,相對論只是給出了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並沒有否定或者推翻牛頓力學。

愛因斯坦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幾位科學家之一,而且他的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如此顯眼的科學成就,自然成了一些民科眼中的靶子。在很多民科的眼裡,任何一項科學成就將來都不會逃脫被推翻的命運,他們自己充當了推翻相對論的先行人。殊不知相對論的建立完全遵循了科學的思路,有基本假設,有數學計算,有實驗驗證,也有理論預言。100多年來,相對論經受住了嚴格的實驗檢驗,而且相對論已經在一些領域取得了應用。相對論已經永遠不會被推翻,如果以後還能有更基本的涵蓋更廣範圍的理論,也不會推翻相對論,只能是給相對論界定出適用範圍。

民科其實不僅僅是反對相對論,幾乎所有的重大理論成就都有民科去反,而且反對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很多人曾設想過一個情景,兩個民科若是爭論了起來該是怎樣的情景?雖然網絡上可以輕鬆抓出一大把民科,但很少能夠見到民科掐架。或許是他們覺得對方名氣不如愛因斯坦的大,不值得自己去爭論,也可能是因為共同的遭遇讓他們惺惺相惜。更關鍵的原因是民科大多沒接受過專業的教育,連個公式都不會寫,只能從自己的認識境界中去否定這否定那。

民科動不動就打倒了這推翻了那的根源在於自己有問題,有一種叫做誇大妄想的正狀與民科的所作所為非常符合。民科是一群可憐的群體。


刁博


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之一,在民科看來,推翻相對論就能推翻物理學,然後建立起所謂的新物理體系。

之所以相對論總是成為民科的攻擊目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對論的很多推論違反了生活經驗,民科不能接受,所以當然要反對。例如,在相對論看來,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光速是絕對的並且是最快的速度,引力是時空彎曲造成的。這些相對論效應與民科的認知嚴重不符,例如,民科認為無法超越光速是人類還沒有達到那個能力。

但事實上,相對論效應都已經通過精密實驗的嚴格測試,這表明相對論是一個十分有效的理論。不過,民科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對實驗充耳不聞,選擇在那裡閉門造車。

相比起另一大基礎物理學理論——量子力學,相對論更偏向於經典物理學。因此,只要上過高中,哪怕是初中,都能扯上兩句相對論。而量子力學往往與前沿物理學相關,這是民科完全不瞭解的領域。此外,相比起涉及到微分幾何的廣義相對論,只涉及中學數學的狹義相對論更是民科的主要攻擊目標,這個原因當然就是民科不懂張量。


火星一號


民科總是反相對論,是因為他們根本看不懂相對論!

這是一個黑板上的寫的和相對論有關的一些公式,民科們都出來,給我解釋一下什麼意思。或者你說你不會,給我解釋一下什麼叫求導數,這是高等數學裡面最簡單的概念了。如果你還是不會,你能告訴我,為什麼汽車上坡要掛低檔位?如果這都不會,就是物理學的門外漢,憑什麼你能評論相對論?就像你連類似小麥和韭菜這樣的農作物你都分不清,你還說你可以成為優秀的農民,誰信呢?

所以,我奉勸民科,想討論科學問題,就從初中數學、物理、化學學起,甚至要從小學學起。科學一座大樓,你想去100層樓的90層,看相對論的景色,必須從1、2、3這樣的阿拉伯數字的一樓,慢慢爬。否則,連個機械能守恆、動量定理都不懂,空談相對論,實在是極其可笑的!


地震博士


民科總是反相對論,是因為相對論描述的現象,容易被民科理解。

比如相對論中有所謂的尺縮效應,說的是在一個運動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個物體的長度會比在靜止參考系總要短一些。這本來是相對論的基本推論,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到了民間科學家那裡,他們會覺得這是無法理解的謬論。民科可能會提出反問,比如說“如果這個物體是無限剛性的,無法收縮,那怎麼辦?”從這個描述中,很明顯就是使用了不合理的假設,首先不存在無限剛性的物體,而且相對論的這個收縮與物體的剛性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這涉及到的是空間本身的收縮。空間都收縮了,生活在空間之上的物體當然也會跟著收縮——這背後的原因在於:空間本身並不是一個絕對不變量,而是依賴於觀察者的。

另外,在相對論中還有著名的雙胞胎悖論,也是很容易聽懂的,所以民間科學家也會在這裡問題上爭論。他們爭論的時候,其主要問題在於不理解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在雙胞胎悖論中,姐姐的時間等於姐姐的世界線的長度,而妹妹的時間等於妹妹的世界線的長度,所以時間是有幾何意義的,而且是可以相互比較的。民間科學家往往不知道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私有的,所以會陷入邏輯混亂中。在雙胞胎悖論中,妹妹因為離開地球去了外太空,等她回來的時候必須調頭,所以妹妹的世界線不是測地線,所以妹妹會比姐姐年輕。

大部分民間科學家喜歡科學,但因為文化大革命或者其他原因的耽誤,沒有受過大學教育,因此他們無法理解量子力學的數學,比如矩陣或者微分方程他們都沒有學過,所以他們不反對量子力學,因為實在是理解不了。


作家張軒中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作為他的招牌,樹大招風尤其是招民科的風


相對論最開始被愛因斯坦提出來的時候,全世界沒幾個人能看懂,再加上相對論在當時太過顛覆讓很多人無所適從,而且當時也沒有條件驗證相對論的正確性,直到幾十年後的原子彈證明了狹義相對論中的質能相當,直到最近幾年才發現了廣義相對論在一百多年前就預測過的引力波。

相對論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物理學的基石理論幾十年來出了很多成果,日常生活中的衛星定位就是用的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應,如果相對論是錯的,那麼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東西豈不是都錯了。相對論是一個理論,如果理論都錯了那麼成果肯定也是錯的,可相對論的成果都是對的。


民科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民科為了利益或者搏眼球總是不遺餘力的推翻現有科學理論,尤其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種樹大招風的理論更是民科們的最愛,恨不得明天推翻相對論後天領諾獎。

不只是相對論被民科反對,更古老的牛頓力學也被民科反對,至於量子力學這種反直覺的理論更是被民科們狂轟濫炸的對象。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原創思想,只有民科反對相對論,只能是科學的悲哀,每當本人在網上看到一個理工男煞有介事,鸚鵡學舌地在汽車(即所謂的慣性參照系)上推導相對論時,就不由得感嘆,想不到,天下竟然還有如此愚蠢的理工男!難道他們就從來沒有抬頭看看天空,看看有沒有所謂的慣性參照系?而只知道一張紙,一支筆在做與宇宙的實在毫不相干的數學遊戲?更可笑的是,他們還傲慢得不行,甚至還乾脆起個`慣性參照系’的大名,可迄今為止,沒有哪怕是一個人敢於直面事實,回答:1.宇宙中有沒有慣性參照系?2.在宇宙中唯一存在的引力系統(如太陽系)中引力質量是否與慣性質量等效?3.愛氏假設真空中光速恆定,可宇宙中有真空嗎?本人敢肯定的是,這些問了N次問題,磚家,學者們仍會全體保持沉默,因為他們無言以對!所以,磚家們,別怪本人小瞧了你們。


孤猴78345271


就跟現在某些老人碰瓷找有錢人老實人碰瓷一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被民科們當做自己鹹魚翻身的契機



民科們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好大喜功,絕大部分民科都是為了譁眾取寵博人眼球而進行民科活動的。所以這也就導致了民科們尋找“獵物”的時候喜歡尋找一些影響大而且純理論的東西(因為民科沒有實驗室)

而愛因斯坦這位基本上全人類都知道的物理學家就成了民科們心中的“軟柿子”,憑藉著自己的小學文憑在腦子裡對相對論大肆批判亂扣帽子(民科因為沒上過學所以只能在腦子裡瞎想)然後生生造出來的矛盾,最後沾沾自喜的逢人就說自己幹掉了愛因斯坦,全人類都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民科們不只是反相對論,事實上除了化學(因為民科們不敢做化學實驗,怕死)之外的科學領域,幾乎所有的學科的科學巨匠都被民科們拿來推翻。

事實上民科的猖獗也恰恰說明了我國老百姓科學素養還有待提高,而且人均教育水平也跟不上,雖然每年都有百萬大學生,但是我國的本科人數只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四。而民科們肯定是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六。

我國的科普之路還很漫長啊。

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民科在滿嘴噴糞的同時還能收穫一大堆信徒


我是未來探索菌,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喔。


未來探索菌


關於“民科總是反對相對論”,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什麼叫“民科”,第二個方面是“反對相對論”。

第一方面,什麼叫“民科”,。

嚴格來說,現代的“民科”,不是某一個人,也不是某一類人,而是一群人。這是一群在政府扶持的科技媒體之外的各種各樣的媒體上發表的涉及科技言論。嚴格來說,沒有人知道這類人是誰,到底是什麼身份,到底發表了哪些言論,到底是反對相對論,還是支持相對論,或者一會兒反對相對論一會兒支持相對論。

當然,如果動用國家安全機構、黑客、人肉搜索和信息交易等手段,還是可以調查清楚。即使如此,國家也不會公佈所有的細節和數據。所以,沒有人知道,所有民科的背景,他們可能是工人,也可能是教授。

民科的言論,參差不齊,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既不能看到正確,就說所有的民科言論都是正確的。也不能看到民科有錯誤的言論,就否定所有的民科言論。甚至,政府扶持的科技刊物上也有抄襲的論文,也有錯誤觀念的論文。顯然,言論的正確和錯誤都是客觀存在的。

第二方面,反對相對論。

在中國的目前,還只是民科在反對相對論,政府扶持的科技刊物上還沒有反對相對論的,說明中國政府扶持的科技刊物仍然崇拜著相對論。甚至,政府扶持的科技刊物拒絕發表反對相對論的言論。看看網絡上關於論文發表的信息,什麼憑藉權力和關係出版論文,什麼花錢出論文,甚至花錢購買搶手,購買論文,購買版權。就不多說了,否則就要觸犯法律法規。如果真的有很多論文等待著發表,為什麼不擴大科技刊物的版面呢?也許就涉及到錢學森楊振寧說過的,中國科技的教育、用人、論文出版,限制了科技人才的培養、使用、發育、成長、論文發表、成功評定。

我是反對相對論,但是,我不是全面反對相對論。愛因斯坦是想把相對論打造成一種統一理論,所以,相對論中的內容比較龐雜,有正確的觀點,也有錯誤的觀點。

第一,我認為,愛因斯坦在俠義相對論中沒有討論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只是討論了時鐘與運動速度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沒有討論“時慢現象”,只是討論了“鐘慢現象”。愛因斯坦的時鐘與速度之間的關係即“鐘慢現象”,是否正確,仍然需要科學實驗。

我認為,時間與時鐘不是相等的關係。

即 時間≠時鐘 。鐘慢現象≠時慢現象

時間是無形的,我們看不見時間的顏色形狀和大小。

時間是無味的,我們嘗不到時間的味道。排除文學的詞彙,時間沒有酸甜苦辣鹹。

時間是沒有氣味的,我們的鼻子聞不到時間的香臭氣味。

時間是沒有聲音的,我們的耳朵聽不到時間的聲響。

同樣,我們的手和身體無法感受到時間的冷暖。

時鐘是有形的,甚至可以觸摸到時鐘。時鐘,只是我們將宇宙物質中挑選出一種物質當作時鐘。地球的自傳一週,就是一天。地球的公轉一週,就是一年。地球自轉一週的二十四分子一就是一小時。隨後,我們製造了機械鐘,電子鐘,原子鐘。

鍾,就是一種物質,是有形的物質。

我們,只是用時鐘來描述時間,而不是用時鐘來測量時間。

時間和時鐘,是兩個不同概念的東西。

第二,如果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的論述是正確的,那麼在不同的運動速度的物體中觀察同一個目標的結果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參考系中,觀察同一個目標的結果可能不相同。

說明,相對論開始的洛倫茲轉換是不成立的。

洛倫茲轉換,是有限的,是有條件的,不是無限的任意變換,只能在相對近似條件的參考系間轉換。

第三,俠義相對論經常舉的例子就是英國倫敦的大笨鐘,在一個高速運動的物體上看倫敦的大笨鐘的讀數就會變慢,運動速度越快,倫敦的大笨鐘就會變得越慢。

如果這是真實的,也不能說時間就一定變慢。

俠義相對論一直討論時鐘變慢。直到前幾年,百科百度仍然是“鐘慢現象”,並不是直接說“時慢現象”。

相對論的時間變慢,不存在論述前提。

也沒有人知道,我們所處的時間的快慢,更不知道我們所處時間到底是在變快、變慢、還是在保持不變的狀態。

第四,有好事者,做了一個實驗,想論證相對論的正確。將原子鐘搭載到宇宙飛船上,驗證時鐘變慢。當然,現代許許多多的航天器,衛星,都搭載者原子鐘。

即使原子鐘驗證了相對論的真實科學,也只是驗證了時鐘與物體的運動速度之間的關係,即物體的振動頻率與物體的運動速度之間的關係。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物體的振動頻率越低。

宇宙飛船上原子鐘的變慢,並不表示時間的變慢。

第五,粒子加速器中關於粒子的運動時間小於理論數值,並不表示時間變化,可能是粒子的運動速度加快,粒子的振動頻率變慢,所需時間減少,也可能我們沒有完全認識粒子高速運動的理論。

第六,愛因斯坦提出的宇宙方程式,是一種假設。直到現在,我們沒有完全認識宇宙,也就不可能有描述宇宙的方程式。

第七,關於光的彎曲問題。愛因斯坦修改了牛頓關於光經過太陽時的彎曲的理論,只表示愛因斯坦提出的光與太陽的關係,比牛頓更進一步,並不表示愛因斯坦的光與太陽的關係就是終極正確的理論。這種理論可能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間。

也許,愛因斯坦,只是和大家開了一個倫敦大笨鐘的科學玩笑。

選擇了錯誤理論,就是選錯了研究方向,必將前功盡棄,勞而無功。

回頭是岸!

霍金的《時間簡史》,應該翻譯成《宇宙的時鐘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