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給人的印象通常是“懦弱”,但為什麼偏偏唐高宗時期的唐朝版圖是最大的?

歷史愛好用戶


軟弱是相對的。

事實上唐高宗李治並不是影視劇中那般總是圍著武則天轉的皇帝。畢竟一般的影視劇都是要強調武則天有多厲害,她的手段有多高明,於是乎,李治便被用作突出的效果,有比較才有閃亮嘛。



我們可以來看一看唐高宗李治的履歷表。

李治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

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唐高宗令揚州刺史房仁裕平亂,陳碩真失敗被誅。

永徽六年(655),李治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至總章元年(668),唐軍攻佔平壤,滅亡高句麗。

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



一系列的征戰,這才有了唐高宗時期版圖最大之說。不得不承認,這其中最主要的功績還是屬於那些征戰名將們,可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帥,李治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另外,唐高宗李治重新建立了科舉制度,並在他統治時期更多地通過科舉制起用官員。這一點使得階層間的流動更加頻繁,不再是一直保持著寒門無貴子的局面。

如今隨著影視作品的娛樂化,越來越多的歷史人物形象都被編劇的主觀意念所影響,而變的“神劇化”。使得大眾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也趨於模糊化,我個人覺得這是不可取的一種社會現象。對於歷史人物,我們還是得保持客觀的態度,冷眼看待歷史,而不是一味的以電視劇的標準為某個人物定論。


妙齡老翁


影視作品為什麼說李治軟弱,很多人認為是他的軟弱成就了武則天,所以才說李治軟弱,女人一旦成功,那他老公肯定軟弱,這就是民間野史傳說。老百姓都是這麼想的。那麼李治真的軟弱嗎?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個人簡歷。


李治628—683,天皇大帝,後改諡天皇大弘孝皇帝。太宗子。初封晉王,貞觀十七年(643)立為皇太子,二十三年即位。在位初期繼續唐太宗的政策,並命長孫無忌等修撰《唐律疏議》,史稱有貞觀遺風,號“永徽之治”。顯慶中擊破西突厥,又命李勣率六總管兵攻高麗。655年立武則天為皇后,委以政事。其後政權全歸武則天。(參見《新唐書》)


看人別看缺點,每個人都有缺點,看他對社會貢獻,李治在位期間手裡的一副好牌,他怎麼可能就這樣放棄的呢,之前我也回答過類似問題,想了解他的個人功績,還是去好好讀讀歷史,三言兩語解答不了的,其中破突厥和戰高,百濟都是李治在位期間的功勞,武則天只是坐享其成,不要被結果迷惑了雙眼,


明天你會回來


創業難,守業更難,唐高宗李治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守成君主。太宗李世民創業成功,打下江山,並且定好了各項治國政策,留下大批忠心人才,李治只要不犯錯,維持發展趨勢,稍微使點勁就成就了唐朝最大版圖。

早在太子時期,太宗李世民為他選定了一個包括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劉泊、馬周、褚遂良等人在內的、陣容強大的“輔佐”班子。這批人之中,既有元勳碩望,又有時政中堅;既有武將,又有文士,對於政權的鞏固和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李治在位期間多次下詔求賢,虛心納諫、勤於政事,雖然政治能力一般,但這個態度是好的。

他多次對外用兵,開疆拓土,高宗時代也成為唐代疆域最廣闊的時代。他老子唐太宗英武君主一生對外征伐無數,但唐王朝最大版圖卻是在“柔弱天子”李治的手中變為現實。


青年史學家


唐朝是中國古代朝代中版圖最大的,而在唐高宗李治期間,唐朝的版圖是最大的。
唐高宗李治到底是怎樣辦到的呢?

一、唐高宗李治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並且非常勤奮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時候,手下的兒子們爭皇位爭得厲害,為了在自己身上的悲劇不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重演。他著重考察了李治,發現李治非常有孝心,並且很有才能,才決心立李治為太子。

李治成為太子之後,唐太宗每次上朝處理朝政,都讓李治在身邊教授他各種處理政務的方法,參加朝廷大事,並多次稱讚李治的才能。李世民去世之後,李治可以平穩登基,大臣們也能臣服他,說明李治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皇帝。

二、李世民留給李治的政治遺產很多,國家制度完善

在李治即位的時候,唐朝就已經很強大了。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大唐是四夷賓服,萬邦來朝。所以說李世民留給李治的家產很厚。李世民在位期間,唐朝的各種制度也比較完善,李治即位之後,沿用唐太宗時期的法令執行,所以延續了貞觀之治的輝煌。

在這一基礎上,唐朝的軍事實力得以爆發,對外戰爭節節勝利,反應到版圖上肯定是步步攀升。

三、唐高宗李治即位後,乾綱獨斷獨掌大權

部分電視劇上,李治是一個懦弱的人,這是虛構的。

首先,唐高宗李治不是一個懦弱的人。只是後來唐高宗李治經常頭暈目眩,無法處理政務,漸漸的被武則天掌握軍政大權。在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也是受到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大臣們的反對,但是都堅持下來,立武則天為皇后。

後來更是冒著“違先帝之命”的風險,打破士族勢力的威脅,直接掌握政權,正是他不願任人擺佈,敢作敢為的具體表現。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這種膽量和作為的。

所以唐高宗時期唐朝版圖最大,既有李世民遺產豐厚的原因,也有唐高宗李治自身的努力。

我是春秋百曉生,與大家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敬請期待!


春秋百曉生


唐朝版圖有三個時期,分別代表著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晚期。而唐朝版圖最大的時期是公元的669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幅員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里,空前遼闊。


可能我們看電視劇,唐高宗李治給我們的感覺很“懦弱”,天天圍著武媚娘轉。其實,歷史上的唐高宗,是一位年輕有為,英明神武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不僅唐朝版圖最大,也是唐朝最安定、最強大的時期。

唐高宗時期,大唐的軍事非常強大,打仗是百戰百勝,雖然成就不及唐太宗時期,但也超過了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先是在永徽元年平定漠北,再扶持朝鮮半島的新羅,以一敵三,滅掉百濟,高句麗,將來範的日本打的落花流水,奠定了唐朝的東亞霸主地位。
高宗還屢次對西域用兵,控制西域領土,同時大破強敵突厥,設立都護府,使版圖達到最大,並維持了23年,這實屬不容易,要是沒能力的話,是不可能做到的。高宗李治只是身體不好,只活了55歲,才讓自己的媳婦接手了江山,如果他在的話,武則天也不會當上皇帝。



宅宅史記


唐高宗李治,前面是創造“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後面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父親和老婆的光環太盛,蓋住了李治。

初唐時期,周邊的遊牧民族基本被李世民和他手下的大將打趴下了,就剩個高句麗也被李世民多次親征給打得國力大衰。等李世民去世以後,繼位的李治接手的是一個國力強盛的大唐和周邊敵人衰弱的國際環境,其版圖自然會大大擴大。並且在這個時候,以後能跟唐王朝打得不上不下的吐蕃王朝還縮在青藏高原上,不敢捋唐王朝鬍鬚。

李治去世後,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一方面是武則天對李唐皇族和關隴貴族的大肆殺伐,削弱了內部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唐朝的擴張到了極限,盛極而衰,勢力開始全面收縮。

同一時期,北方的契丹、奚人也開始崛起,高原上的吐蕃也積蓄起力量,西南的南詔也成為了小霸。此一時彼一時,唐王朝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也起來了。


流年排隊


李治在的時候,武則天還要爭寵,送上自己的姐妹不說,還要送上自己的侄女。

李治時期,開疆闢土,國力強盛,還打趴下了高句麗,那是幾代人都沒做到的功勳。隋朝因此而滅國。

武則天時期,呵呵,文治武功樣樣不行,不說割地賠款,也是損兵折將,丟了大片領土。

從李治和武則天來看,那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李治身體太差了。

結果,武則天以皇后的名義葬在乾陵。


唬哥05


李治為守成之主,大唐剛剛建立不久,文臣武將尚未老去,新舊交替繼往開來。在外邊關大將層出不窮,在內輔政老臣尚在。軟弱只是對待親人和家人等。作為皇帝是實實在在的孤家寡人,所以性格尚有缺陷。在當時那個政治環境裡懷柔未必不好,國家不需要一個太強勢的皇帝,只需要為帝國的長治久安作好平穩的過渡即可。只是在傳承立太子上實在是不能恭維。其實這也是李唐皇室的劫數。龍頸鳳瞳豈是凡人!


玄策山人


唐高宗儒弱不代表他沒有謀略。


Eve200


李世民在世打下天下,他初唐時期是國強民富,他愛戴他的臣子,他走留下了聰慧文武大臣,李治並不懦弱他有一位聰明的武則天,輔佐治國策略當時唐朝圖版空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