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最近一个美女朋友对我说,哎呀,你可不知道一年级这一年有多难熬。要养成学习、阅读习惯,要学会跟小朋友相处,要应对老师的各种要求各种“告状”。吓得娃9月即将上一年级的我瑟瑟发抖……

听起来是很痛苦,不过如果换一种有趣的方法也许娃和麻麻都能够轻松一些。

前段时间我看一本书上说到英国采用的是12乘12的乘法口诀表,印度的乘法口诀也跟我们现在使用的不一样,挺有意思。昨晚突发奇想拿一张12乘12的表我们一起填试试,与其说是填,不如说是玩,就像玩了一个游戏,没想到很奏效。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玩起来。

咱们最熟悉的乘法口诀表应该是这样的,我从小就背的这个(敲黑板:仅仅是背的,背的)。横着背竖着背,上课背放学背,历历在目。

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昨晚我们玩的是这样子的表:

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不同的是表上只有第一行和第一列红色的数,中间全部是空格。所以一开始是一个填数的程。Allen没有见过这个表,我告诉他第一行和第一列的关系,在行和列每一格的延长线交叉处填写乘法的得数。

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看到这里你会问是不是得会背乘法口诀了才能玩这个?其实不一定,Allen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了(也是背的),他能很轻松的填写前面的格子。但没有背过的孩子其实可以通过这个游戏引导他推导出乘法口诀表,感觉这样更好。

一开始Allen横着填的,每一排中规中矩的乘了后填进去。做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惊喜地跟我说,妈妈你看,原来是这样的。

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然后他按列看了一下,又一眼发现了两个“惊喜”。

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Allen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好开心,他说真好玩。我告诉他数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其实神奇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接下来我说你看看第二列的数,2、4、6、8、10,他马上说都是偶数,我问他第二个数比前一个数多还是少?他说多。多几?多2。再看看第3列,他说第二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然后第4、5、6列就自己说出来了。“原来是这样的啊,每一列的数都比它前一个数多,多的就是最开始的第一个数。”我也很惊喜,他能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规律,我也跟他一样,像发现新大陆那么的开心。

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然后他在继续往下做的时候就不用乘法了,直接用前面一个数加上表头的数就填上了。我说你再用乘法做一遍看看是不是一样的,“果然是一样的,哈哈哈”,小朋友那种收获感和发自内心的快乐一下子就满满的溢出来。

很快他就把一个表的数都填满了,整个填写过程大概花了不到10分钟。这时我跟他说,你看第一行再看第一列,看第二行再看第二列,“呀,这个也是一样的,好神奇啊”然后他又一一验证了每一行和每一列,我也被感染了,觉得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小初说教育:希望孩子经历的教育都能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

在我们看来简简单单的小发现能够给小朋友带来无比的成就和开心,这10多分钟真是值得。如果不会乘法口诀的孩子,可以用加法的思维,并给他们讲解几个几与乘法的关系,比如横纵交叉的地方是3个5、4个8等。

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在学校学习,学到的知识是一方面,但重点其实在于学习本身。我不看重他学了什么,学得好不好,我更在意他怎么学,他如何看待学习,为什么而学。并且我会尽力给他提供一些有趣的方法,引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法口诀表还可以有其他玩法,Allen说妈妈咱们明天还玩这个。我多么多么地希望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任何教育都可以像妈妈一样,是用心的引导,让他们自我发现和创新,而不是简单的“传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