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目前隱身戰鬥機在空戰中最大的威脅或弱點是什麼?

哨兵小虎


基本沒有最大威脅或明顯的弱點。很能理解題主的想法和心情,但題主所問的問題,類似於:99A/M1A2SEP等坦克在坦克戰中最大的威脅或弱點是什麼?注意,是在坦克戰中。答案很明顯,他們就是最強的,最具有性價比的,他們基本沒有最大威脅和明顯的弱點,如果非要找一個,那就是:他們最大的威脅就是同檔次的同類。隱身戰鬥機也是同樣的道理。

自F22誕生以來,美國就以其為基礎創立了4代隱身戰機的4S標準:隱身、超巡、超機動、超視距打擊(後變化為超強信息感知)。從這個標準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3代機,4代戰機除了隱身功能外,還具有更強的機動性能、更快的平均飛行速度、更強的遠程打擊能力/信息獲知能力;可以說,4代機基本就是3代機關乎空戰的各主要性能的升級版,基本是全面強化。即使是機動性相對“弱雞”和備受詬病的F-35,其設計目標也是:常規機動性介於F-16與F-18之間,過失速機動性大大提高。可見,4代機就是3代機的換代升級版,即使一些型號看似弱點的地方,也並不比3代機差。所以題主問他們的最大威脅和弱點,很難回答。

不過如果要找一些不太強的,或者不是那麼令人滿意的,還是能找到的,比如單價、維護費用、掛載能力等。相對於3代機,4代機單價更高(這個沒啥意思,3代機還比2代機貴呢);平時維護費用比3代機要貴一倍左右(這個倒是個問題)。不過,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4代機貴得其所:根據美國空軍評估的結果,F-22的綜合作戰效能是3代機的8倍。所以,4代機物有所值,性價比更高。至於掛載能力,主要是指由於內置彈藥的需求,4代機空空導彈的掛載數量,在隱身模式下,只能跟3代機差不多,甚至還要少一點;同時,由於空間的限制,內置彈倉也很難掛載大型遠程攻擊彈藥。不過,只是隱身模式下有這個問題罷了,4代機同樣是可以外掛的,一旦外掛,跟3代機的區別就不大了。

殲20說:我不僅能掛4個大油箱,而且一旦進入超音速,便是我的天下。

如果非要找一個最大的威脅,除了同類,那可能是對方的大型電子戰飛機吧;畢竟,F-22在空戰中唯一吃過苦頭的一次,就是與E/A-18G的對抗了,那次被幹擾,然後失敗了一次;兩者可以說互相威脅。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常規情況下,在設計中,4代機比3代機更強調電子戰能力,F-35更是全球第一款在設計之初就強調擁有強大電子戰能力的戰機;而且4代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也比3代機的平板雷達甚至是無源相控陣雷達更有利於電子戰(當然,現在的3.5代戰機也換裝了有源雷達)。

所以,不要再想什麼取巧的捷徑,大力發展、生產隱身戰機才是王道;美國計劃未來裝備2600多架隱身戰機,然後開始裝備新一代戰機(5代機,也就是大家常說的6代機);我國也會大量裝備殲20以及另一款中型隱身戰機的(如果有的話)。3代機終將被逐漸取代,全隱身化空軍時代會逐漸到來。


晨曦軍情


全世界具備隱身性能的戰機屈指可數(美國的B-2、F-22、F-35,俄羅斯的蘇-57,中國的殲-20、殲-31),好像暫時還沒有隱身戰機被擊落的先例,也並不是隱身戰機就無懈可擊,而是暫時還沒有誰敢輕易去挑釁擁有隱身戰機大國的權威。


隨著隱身戰機的逐漸普及,或者大國之間的摩擦,以後難免就會有隱身戰機碰到對手的時候。畢竟戰機的隱身性能是針對於雷達發現不了“隱身”的,不斷提升雷達的發現能力就是對隱身戰機最大的危險,能被雷達發現的戰機也就不具備隱身功能啦。


就目前來說,再先進的隱身戰機也會像孔雀開屏的時候漏屁股一樣,都還是不具備完全隱身性能的。我們就拿美國的F-22打個比方吧,正常情況下它能被雷達捕捉到的截面只有一隻鷹大小,當開彈倉的時候,被雷達捕捉到的機率就會變大,如果這個時候對其進行攻擊,被鎖定的機會也就會大大增加。

對於隱身戰機來說,被防空導彈鎖定的機會還是會遠遠小於第三代戰機,由於其標配普遍具有超機動性能,再加上誘餌彈的掩護,所以防空導彈的脫靶率會很高,基本上很難被擊落。


其實隱身戰機真正的對手還是同代戰機之間的互毆,這個不僅僅是戰機和導彈性能的比拼,更重要的是駕駛員經驗和勇氣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用到這裡再恰當不過了。


老兵帶我學軍武


崤山小虎第307條回答。

這個問題是典型的涉及專業領域的問題,知道的肯定不會告訴你,不知道的亂說一氣。

小虎也是個“半吊子”,但小虎喜歡這樣的研討!

一、隱身飛機真如所宣傳的那般“隱身”嗎?

美國人宣傳自己的F-22的RCS(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一顆鋼珠大!也就是隻有0.0001㎡。我們能信嗎?


當然不能相信了,這個所謂的0.0001㎡肯定是地面雷達對他照射的RCS(固定方向的),而且肯定是老舊型的雷達。

但在空中,有預警機、有相控陣機載雷達,隱身飛機的RCS就不會是一個方向探測的了。

(說人話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隱身飛機在一個探測面可以做到0.0001㎡,但不可能在所有面都做到0.0001㎡。)

如果環視之,他的RCS必定會變大,至少也要達到0.01~0.4㎡。


二、既然雷達能發現,導彈就一定能截獲!

所以飛機的機載相控陣雷達有能力探測到隱身飛機,只不過距離要大大壓縮

(有一個專門的公式和數據表,小虎以前介紹過,沒人願意看,所以我直接說結果。)

也就是說機載相控陣雷達能發現隱身飛機的距離是20公里(有人說,20公里之前早被隱身飛機擊殺了。隱身飛機只要開雷達,或數據通信也照樣被發現的)。


20公里的距離就是發現了,在對雷達彈進行制導,已經失去意義了(雷達彈基本是中遠距使用)。

再有就是即使發射導彈,導彈導引頭還要制導,引信探測隱身飛機信號弱,這麼近的距離把自個炸了了怎麼辦?

三、雷達彈幾乎沒用,那就沒招了嗎?

所以,雷達彈幾乎沒用!但真的沒招了嗎?

還記的士兵許三多為史進班長藏的那個雞蛋嗎?對。任何物體都無法抹去全部的紅外信息特徵,尤其是高速飛行的隱身飛機


空空導彈還有紅外彈啊!

尤其是新型的先進紅外格鬥彈,對紅外特徵更為敏感。

所以,小虎認為,具有大過載和全向攻擊能力的紅外彈,利用紅外成像技術一定能把隱身飛機從靜謐的藍天中剝離出來。

四、俄羅斯人有什麼經驗?

這點,從俄羅斯的T-50、蘇-35上就可以窺見一斑。

這兩型飛機均裝有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不用開雷達,能被動搜索接收50公里以內的紅外特徵。


這點也可以從網上盛傳的PL-10(殲20近距彈)可以推測一二。

總之,未來相關的隱身飛機戰法和打法肯定會有的。我們只需要拭目以待。

題外話: 謝謝你的閱讀。麻煩關注小虎,小虎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謝了。


哨兵小虎


隱身戰鬥機最大的優點就是隱身,最大的弱點其實也是隱身。不過這算不上什麼弱點,只能是在反隱身戰機的作戰中添加一些思路而已。

就美國F-22或者F-35來說,都具備極佳的單機作戰性能,無論是單獨對目標打擊,或者完成制空作戰任務,都很不錯。但是,如果要考慮大規模作戰,這兩款戰機必然要跟體系進行融合。美軍也一直在試圖讓五代機跟四代機之間進行數據聯通,傳統的Link16數據鏈不僅僅無法保證數據聯通,而且還可能會暴露五代機的實際位置。因此美軍研發了激光數據鏈和定向微波數據鏈,這些都需要中繼機來完成。未來可能會繼承到F-15和F-16的吊艙上。但是畢竟F-15和F-16還不是隱身戰機,只要敲掉了它們,隱身戰機單機能力再強,也沒辦法獲得後續支援。

另外還有一點,由於隱身戰機需要儘可能的降低被探測的幾率,所以必須要依靠預警機來支援作戰,獲得戰場動態信息,如果預警機敲掉了,隱身戰機也就喪失了被動優勢,只能依靠自身性能來獲得戰場信息。

其實現代隱身戰機都是相對隱身,而不是絕對隱身,只需要防禦方具備完整的空防體系,隱身戰機很難展開有效的大規模作戰。因此,不要過度神話隱身戰機的性能或者戰力,在體系對抗中,隱身戰機不過就是個棋子而已。


出鞘


要說隱身戰鬥機目前最大的威脅和弱點,現階段只能是評估和預判,因為目前除近期入役的中國殲-20外和半吊子毛子蘇57外,世界上批量現役的四代機均在美軍,因此也只有美軍有用四代機實裝研究四代機隱身空戰的條件。個人觀點,第一是載彈量小(隱身必然犧牲外掛)。第二是近距空戰格鬥能力弱,機動能力差。估計在視距範圍內,能不能幹掉三代機都是懸念。在隱身空戰中,中遠距是空中隱身作戰的主要模式,空中隱身作戰的關鍵在於突破中距。中距區是隱身空戰與非隱身空戰差異最明顯的區域,也是隱身空戰態勢變化最劇烈的區域,危險程度最高。蘇-57的作戰理念就是在“先敵預警”的支持下,利用超巡和超機動能力突破中距。


四代重機


隱形戰機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大國之間綜合的電磁控制權!

殲20最近剛剛跟國產三代機進行了一次演習,說明殲20也是可以被擊敗的!


不管是當年f22當年落敗於f18ef咆哮者電子戰機還是這次殲20,恰恰是綜合的體系配合作戰的特點,因此,未來空戰首先爭奪的是戰場電磁權。


知識就是力量啊


隱形戰機也有命門。早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美國的F-117隱形戰機就被老式的蘇制薩姆導彈擊落。據傳,南聯盟地空導彈部隊採取機動游擊戰的辦法,躲過北約空中偵察,潛伏待機,在F-117戰機距離很近開彈艙的瞬間鎖定攻擊,F-117躲避不急被凌空擊中。這是世界戰爭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隱形戰機被擊落的戰例。




要想擊落隱形戰機,必須經過發現與鎖定攻擊兩個過程。傳統地面雷達與空中預警平臺發現隱形戰機的距離大約為100公里,鎖定攻擊的距離可能會更短。但是隱形戰機對空與對地攻擊距離都超過了100公里,所以能夠給隱形飛機帶來的威脅非常有限。俄羅斯公佈其S-400地空導彈系統也能夠攻擊距離100公里的目標,100公里已經是現代地空武器對付隱形戰機的極限指標。對防守方來講,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隱形戰機冒然突進對方縱深,仍然有被鎖定擊落的可能。


目前的米波反隱形雷達,發現隱形目標的距離更遠,但是鎖定能力差,對隱形目標只能發現不能進行有效攻擊。但反過來講,既然發現你了,就能提前部署隱藏地面攻擊導彈與空中截擊戰機,使用遊擊機動、誘敵深入等戰術,展開對隱形戰機的圍殲。

隱形戰機受到彈艙容積的限制,導致其對地攻擊能力弱。在破網行動中,隱形戰機單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很難達到戰術效果,而且會危及自身安全。所以必須與有強大對地攻擊能力的戰機或轟炸機配合行動。解放軍殲-10C、殲-16、殲-20戰機“三劍客”聯合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多型裝備優勢互補,發揮最大的作戰效能。如果單獨讓隱形戰機闖入對方嚴密的防空網,被擊落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在空戰中,雙方戰機相距小於50公里時,隱形戰機將會被對方光電設備發現並鎖定,紅外彈就能對隱形目標進行攻擊。隱形戰機發動機噴口的紅外信號與傳統戰機並無二致,此時的隱形戰機的並沒有代差優勢。

殲-11B光電雷達

殲-20光電設備發現距離超過100公里

隱形戰機最大的敵人是對方的隱形戰機。第五代戰機為什麼強調超機動性,不僅僅是為了躲避導彈攻擊,而且為了最後與對方隱形戰機展開近距離空中對決。


總的來說,隱形戰機技術與戰術優勢還是相當突出的,擁有隱形戰機的一方具有絕對的代差優勢。來自地面的威脅與它本身的弱點,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戰術變化進行規避,並不能給隱形戰機帶來多大麻煩。


紅龍防務觀察


隱身戰機目前剛剛才開始笑傲江湖,對於他的最大威脅,當然是來自另一架隱身戰機了。目前世界主流的隱身戰機有4款,美國的F22,F35,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57,未來10將是隱身戰機數量和質量的大爆發,不但數量上會大爆發,而且其他很多國家恐怕都會利用後發優勢研究出一波來,比如法德的第四代戰機項目,瑞典也應該會有一款等,隨著三代機退居幕後,未來四代機最大對手當然就是另一架四代機了。

第二四代機還有一個大的威脅,就是怕部分飛行員開著四代機迷之自信,各種秀,結果就是作死了,法國陣風不就在演戲中幹掉了F22,還有前不久俄羅斯的蘇35不也是轉角遇到愛,鎖定了一架F22。

第三對付四代機的另一個威脅就是對付加油機,四代機的隱身性太強,找不到怎麼辦?特別像F22這種作戰半徑只有740公里的短腿戰機,盯著美國空中加油機的活動範圍,就一定能逮到美國的隱身戰機了,這種戰機執行任務太依耐空中加油了。

第四當然是像EA-18G咆哮者這種電子戰飛機了,當知道這一區域有四代機找不到怎麼辦?那就用電子戰機全頻干擾,讓所有的雷達都失效,這時候空戰就靠光電儀器了,大家都差不多,一旦隱身戰機的雷達頻譜被逮到,還可以實施定頻干擾,這樣隱身戰機還是依靠自身隱身性和速度趕快逃吧!






狼煙焚燎


隱身性能是五代機的最重要一個指標,雖然隱身戰機有不易被雷達發現鎖定的優勢,但是為了達到隱身效果,也必然會喪失一些東西,比如機動性方面,總體說來沒有四代機或說三代機那麼優秀,但是五代機也不僅僅是表現在隱身方面,由於它的發動機都有很高的要求,這是對速度的要求,五代機的速度彌補了一定的機動性劣勢。

那麼我在這裡要說一下我國的五代機殲二十,殲二零戰機由於採用了鴨翼佈局動,及很多差動小翼等,就像我國科研人員透露的那樣,已經追評了殲十戰機的機動性,應該是在亞音速和過失速的機動性,但是在超音速方面,渦扇15顯然已經裝備了,而且側面推斷至少去年已經成熟了,它的推力至少18噸,在加上今年的矢量發動機已經成熟,殲20沒有用上矢量發動機才是意外的,應該是目前唯一一款可以超音速機動的五代機。

第二個問題不能說是劣勢,就是五代機必須有與指揮中心和己方其他戰機通信和協調的功能!因為雖然不易被敵方發現,但也同樣不易被己方發現。所以通信聯網功能是必備的。我一直說f22在這方面是落後的,嘿嘿,難以置信的是很多人還抬槓,說f22落後就象摘了他們的心一樣。再看我們的自己的殲二零,正是體現了後發優勢。設計師楊偉在航展上就說了這個問題,他這些內容無法在飛機飛行表演過程中體現。

第三個問題就是隱身戰機要要求有彈艙,這樣就限制了它的載彈量,但是隱身戰機畢竟是隱身戰機,也就是五代機的性能,它的效率自然很高,可彌補這一劣勢。

第四個問題呢,就是他的成本太高了,但是也是值得的。


出思


隱身戰鬥機基本沒什麼弱項,從設計開始,設計師已通盤考慮了現代雷達對隱身戰鬥機的威脅,普通雷達發現美國隱身戰機的距離是很小的,可以說飛到眼前才知道隱身戰機來了!美軍的空對地導彈少少也有一百多公里射程。如果隱身戰機在80公里範圍內發射導彈,打了就跑,根本奈何不了隱身戰機的攻擊,只有捱打的份!要知道,隱身戰機攻擊的是高價值目標或指揮中心,雷達站、雷達車等等,都是要命的要害!所以一定要能制服隱身戰機。隱身戰機有一個致命弱點,在攻擊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打開雷達進行探測,這時候就是發現目標的最好時機,就要有象俄羅斯“雪豹”雷達那樣的本領,接收隱身戰機發出的雷達波,並進行識別跟蹤,測量距離方位,然後發射導彈攻擊!這肯定要有非常高超的技術,希望中國一定要有這種高性能接收雷達波的無源相控陣雷達,並能測距,測方位,引導己方導彈打擊目標!這樣就能擊潰隱身戰機不敗神話。這只不過是一種方法,還不保險。怕美軍預先把目標計算定位好輸入導彈,發射後不管,意思不開雷達可以攻擊目標,美軍是有此能力的,但這隻能對固定目標,移動的雷達車或導彈車他定位不了。但如果攻擊電廠、橋樑、兵工廠、造船廠、水庫等等這些目標,也是非常致命的!要多方位研究制服美軍隱身戰機的能力,相信俄羅斯有此能力,拜師求教也非常必要,就不知俄羅斯肯不肯教你,俄羅斯一定有絕招!要不然美國不敢動俄羅斯,一定是玄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