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國足實力不如過去,中超收入過高是年輕球員迷失自我的主因,你怎麼評價?

智道足球


作為沈祥福那一批超白金一代的代表,曹陽依然活躍在中超賽場,這麼多年下來,他無疑對這些是很有發言權的。曹陽所說的一點錯沒有,年輕一代太容易迷失了,不相匹配的高薪會直接導致這些東西,哪還有心思去踢球,更何況本身能力就沒到那個級別,硬是靠政策的保護而得到的這些呢?


人有多大能量辦多大事,當然這個能量是不斷增長和增強的,但增強與否是要看你自身發展的,如果無法順利發展,那麼這個能量可能暫時就是負的。的確,很多年輕球員沒到那個份上呢,硬是揠苗助長,然後高薪伺候——他沒那麼大能量,事實上就是承受不起的。


就好比職業聯賽初期,記得范志毅接受採訪說賺了錢去外灘喝15塊一罐的可樂,還有魏群發3000塊的工資,放床頭一晚上沒怎麼睡著……這都是突然變化帶來的,賺錢多了也得有相對的能量和氣質匹配。


如今,這幫球身邊的誘惑更多了,太容易迷失了。曹陽可謂一語中的,所以足協這個U23政策也算是間接毀了很多人——這一點,看看明年還有多少人能打上主力或者說是主力替補就知道了。當然,年薪問題由於工資帽的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換成你,本來一個月也就2萬塊收入,結果突然你的年薪一下子上千萬了,你會不會飄?何況,這幫運動員其實本身缺少一些內在的東西呢?記得韋世豪在歐洲踢球的時候一個月就幾千歐的收入,合人民幣不會超過3萬塊,如今什麼級別?你再看看他前後著裝的變化!


不是說不可以打扮和修飾自我,而是這種變化很突然,說白了氣場和氣質壓不住這些。而且,這完全就是心理變化上的一些體現。當然,可能很多球迷也看不懂這些,沒關係,自己多體會一下,或許就明白了。


美利堅的東與西


曹陽說的太對了,就是因為現在中國足球環境太過於優越了導致年輕球員都忘了初心…


其實足球經濟化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利就是能未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中國足球這項運動當中,弊就是生活條件優越了,當年追尋的足球夢也就不在了…

曹陽其實對這個真的很有話語權,因為現年37歲的他經歷過中國足球比較灰暗的時期,而他也表示當時工資只有1000多,訓練環境也沒有現在優越,就是單純的靠著夢想在支撐著中國足球的發展。但是整體環境差,中國足球也自然而然很難像國外一樣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到足球事業當中。這也是當時中國足球發展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隨著國家重視足球,資本行業強勢入駐,讓中國足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而金元成了中國足球主導地位之後,中國足球就逐漸迷失在了“錢堆”裡。由於中國足球落後太多,足協一味的揠苗助長導致現在出現了另一個畸形的極端。各種政策之下導致球員薪水水漲船高,出口轉內銷的“騙”薪方式層出不窮,這也導致球員是越賺越多,但是足球發展確實是越來越差了。

在u23政策出臺以後,中超一堆u23都拿到了千萬年薪,但實則在俱樂部也只能充當填補政策的棋子。現在但凡在母隊有穩定出場時間,在薪酬方面也都敢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等簽到了屬於自己的高薪之後也就可以順其自然的放挺,安安心心的掙大錢。

我相信大多數年輕人在踏入足球這個行業之初心裡可能都是足球,但是隨著自身的價值觀形成,他們也逐漸瞭解到了錢的意義。這也導致在好的條件之下讓小球員們之間忘了初心是什麼,開始目標還是成為像誰誰誰一樣的球星,但是最後也都淪為錢奴,掙到千萬年薪即可…

下賽季中超“帽”出臺,不知道能否遏制現在年輕球員的過高收入問題。但是在我看來收入高低都是次要的,讓他們有健全的價值觀和思想才是現在中國足球最需要注意和改正的…

關注DK,絕對不虧!

DK體育文學


曹陽作為一名有20年足球經歷的老隊員,對當前足球水平下降,而球員收入過高,迷失自我,提出的批評是非常中肯的。那麼如今為什麼中國足球會走到這一步呢?我的覌點一直認為金元足球是罪魁禍首。有的球隊財大氣粗,認為金錢萬能,能壓倒一切,為了奪冠出成績,於是不惜投入,高價聘來外援,利誘國內優秀球員加盟,為了比賽贏球,開出天價獎金刺激球員等等。這些刺激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球員們如打了雞血針一樣,為金錢而拼搏一場。但是金錢並非萬能,它既是興奮劑,又是麻醉劑,猶如鴉片一樣,刺激到一定程度,就要加量,長此以往,就興奮不起來了,這樣培養下去的球員,怎麼真正能有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呢?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我看出路只有一條,就是中國足協應該組織全國足球俱樂部,放下架子,振作起來,虛心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她們刻苦訓練,不畏對手,迊難而上,頂住壓力,永不言棄,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女排精神。


手機用戶59868620839


我同意老將曹陽說的觀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來說就是那個實行了兩年的u23政策,由於青少年人口基數的減少,青訓的不作為,讓優秀的年輕球員奇貨可居,這時足協又推出u23政策,使得年輕球員一夜之間成為搶手貨,從而是的他們的工資暴漲!放眼望去,試問如果不是靠著足協u23政策都吃,哪個年輕球員可以憑藉自身實力獲得穩定出場機會?



曹陽第一次在甲A聯賽(當時甲A是最高級別聯賽)出場是2000年第24輪天津泰達對雲南紅塔對的比賽,當時曹陽才19歲。隨後曹陽逐漸成為泰達主力,併入選國家隊。鄭智,2001年從遼寧青年隊轉會到深圳平安隊後是球隊的絕對主力,在22歲時就成為足球先生。他們都是靠自身實力去贏得出場機會,而不是政策照顧!

其次,球員們高額的工資,讓他們失去了進取心,到國家隊害怕受傷耽誤到俱樂部掙錢。加上俱樂部高價從國外球隊把年輕的球員挖回國內,並許給高額工資,誰會不回來呢?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年輕球員不願意走出去,去學習去提高!希望僅有的幾名能夠堅持住。

曹隊只是說了一些大實話而已,希望足協和俱樂部多把錢用在青訓上,多多學習國外先進理念,遠的不說,且拋開歷史成見,多學習學習近鄰日本的青訓是如何成功的!足球要從娃娃抓起!


大家覺得足協的U23政策,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卡咔灬


一張圖說明一切



三碗兩小瓢


曹陽一個很不錯的老國足球員,在當時的國家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敬業。一位老國腳用他親身經歷比較客觀的評價了中國足球的現狀。



老趙281165031


這個問題的始作俑者就是足協領導的23歲政策!滑天下大嵇的奇葩政策把一批年輕人培養成眼裡只認錢不認人了!韋世豪,唐詩,高準翼這些歲數不大水平高的球員基本都是富翁了,所以天天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氣都沒有了,估計過了23歲這幾個富翁們能打上球就不錯了!因為他們不是靠真本事走進人們的視線的,想當年曲波,姚夏,周海濱都是不到20歲就自己踢出來了,不僅在母隊踢上主力而且都進國家隊了!所以說奇葩的23歲政策導致所有的中超球隊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管水平怎麼樣都要給高薪,真的把一批球員給毀了!


晚霞拾貝


這是當前中國金元足球大環境,球員工資都普遍提高,但是也是針對一部分有實力的的球員工資高,和國外對等球員來看工資的確較高,針對年輕球員來講,國家出臺u23政策,使各俱樂部對於23歲一下球員產生大的需求,這也是因為中國年輕球員的基礎不是太好,數量少需求大,所以工資高,這樣也使很多年輕球員有了錢之後開始迷失自我,但是相信在我國以後足球各方面的改革發展之後,這種金元足球回過去,年輕有基礎有質量的球員也會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也會有改觀的。


巴西暖流123


以前你沒賣隊友以前你是我心中第一的天津人,但是你挑撥鬧事,最後賣別人,就看出你這人人品不行,而且年齡越大每次體壇新視野採訪都是套話,沒有一點想努力的樣子,你先自己佔著位置不就是為了掙錢,可是你掙錢還這麼說別人,就讓人噁心了



貧道法號臥槽


國足實力不如過去,我覺得到說不上。主要是其他國家的足球水平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國足進步的步伐太小,這才給人感覺國足實力不如過去。

造成現在國足處境的直接原因是:球員普遍個人學歷不高,素質不高,沒成名時家庭條件不是太好,而成名後拿著高薪,奮鬥的動力不強了,再加上自身的自律性不高,總出現在娛樂場所等,這些負面東西太多了。給球迷的印象就是一群拿著高薪的大爺在踢球,同樣的薪資標準去美洲大陸可以找到多少好的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