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秋風,去觀賞福清最文藝的傳統村落吧!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說起我們大中華最令人驕傲的事物

它們集歌韻與意蘊於一身

可豪爽可婉約

上可“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下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而隨著秋風慢慢湧起

小編腦海裡馬上就浮出了王勃的一句詩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接著就彷彿已經站在一處山頭

看著遠方波瀾又連綿的景色緩緩展開

上面是一支挑戰寂寥的雁隊驕傲地飛過

下面則是山水相互纏繞朝天際流淌而去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而這種風景

我們不必去什麼西北塞外

位於福清的南嶺鎮就充滿了這種風光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位於福清南嶺鎮的大姆山近年名氣大盛,深受一些驢友的喜愛,可登山可看海,春有油菜花,秋有片片鍍成黃金的稻田。

既然到了南嶺鎮

就不能不提福清最具文藝氣息的傳統村落了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南嶺大山村食菜厝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南嶺鎮大山村食菜厝自然村歷史悠久,一座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合院式古厝(俗稱“十扇厝”)尤其聞名。它不僅是福清少見的寨堡式民居,又是解放戰爭時期閩中游擊隊司令陳亨源的主要駐地,屬於革命舊址,因此也稱“陳氏古堡”。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該古厝規模宏大,同時又別具一格,更難得可貴是保存完整,怪不得有文物專家稱其“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不亞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關寨”。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該古厝呈前圓後方,前座面闊9間,後座面闊5間,中間厝面闊3間。門面則樸實無華,沒有高大的臺階和門當戶對,從大門往裡看,三進宅院的明暗光線,形成縱深悠長並且層層遞進、步步升高的建築格局。步入宅院,走馬觀花,沒有看到什麼石雕、磚雕和灰塑,也極少見到圖案,更沒有文字,除了後人貼的春聯。建築師似乎心中只剩“壯觀”的自我要求了。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厝前還有個大石埕,充當著廣場的作用,可曬稻穀,可大擺宴席,也可組織村落活動,石埕前面原來有個大水池,如今已填成一塊萋萋草地了。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食菜厝的由來也十分耐人尋味,清代中期,南嶺有位姓陳的窮小子,住在丈人家中,迫於生計在一塊荒地上養起了鴨子,誰知選的是一塊“福地”,所養鴨子每天能下2個蛋,日積月累,加上自己踏實肯幹的品性,生活慢慢富裕起來,便決定在養鴨的地址上建所自己的房子,“十扇厝”由此而來。由於生活改善,常吃葷菜,特別是靠海吃蟶,有次蟶殼未剝淨,劃破聲帶難以出聲,受此教訓,便決定改食素菜,同時把“十扇厝”命名為“食菜厝”,意在勸戒子孫多食素菜,戒驕戒躁,為人低調。

漫遊在南嶺鎮大山村的食菜厝裡

心情好像都安閒自在起來了

古厝前石砌拱頂的左右堡門

門上分別刻有“松風”、“竹雨”楷體字樣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村裡的老人告訴我們

“松風”是希望後代堅韌、正直

“竹雨”是希望後代像雨後竹子一樣生生不息

我想,比起文化遺址的保護

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內核的傳承吧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趁着秋风,去观赏福清最文艺的传统村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