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擺地攤到企業家,她一個高中畢業生是怎麼做到的?

1984年春節,在四川南充的一個村頭,高考落榜的劉萍向不斷流淚的父母揮手告別。不願意復讀的她聽說新疆地廣人稀,錢好掙,便不顧父母的再三勸阻,懷揣著從親友家借來的2000元錢,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車。

从摆地摊到企业家,她一个高中毕业生是怎么做到的?

繁華的烏魯木齊,舉目無親的劉萍只好連夜搭車趕往石河子,投奔一個遠房親戚表舅。但在石河子轉悠了6天,卻找不到賺錢的合適生意,她又獨自向西行200多公里,來到邊陲小城博樂,做起了擺地攤生意。

賣撥浪鼓、頭花、耳環、鑰匙鏈、打火機、塑料小玩具等,雖然每件只能掙一角錢左右,但她決不放過任何一次細微的賺錢機會。劉萍牢記“和氣生財”的古訓,學會了忍讓和寬容,以誠相待,童叟無欺。她敦厚誠實的人品逐漸得到當地人的認可,買她東西的人越來越多起來。

从摆地摊到企业家,她一个高中毕业生是怎么做到的?

就是靠著這一分利的積攢,第一年她居然賺了9千元。她懷揣兩萬元血汗錢,闖入了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學著其他老鄉做商品批發生意,卻不曾想栽了個大跟頭。但她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而是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做生意時不僅要考察對方的商德,對商品的質量也要格外重視起來,對選購商品品種也分外慎重。

幾年時賺時賠的摸爬滾打,使劉萍不僅積累了數百萬元的生意資本,而且大大開拓了商業眼界,廣交了許多商界朋友,豐富了經商經驗,為她日後的事業發展築起了一座跳臺。其間,劉萍總結的最寶貴的經商經驗就是以誠為本。

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扭轉了某些人頭腦中“無商不奸”的傳統觀念,特別是扭轉了不少新疆人對外地人的不雅偏見。當年擺地攤的艱辛經歷使她對“雪中送炭”一詞情有獨鍾,她把幫人解困作為做人的崇高美德。

从摆地摊到企业家,她一个高中毕业生是怎么做到的?

凡是向她開口借錢的商界熟人,她總是有求必應,慷慨解囊。1995年5月,有一個她認識不久的山東商人在烏魯木齊洽談成了一筆生意,急缺20萬元的預定金,找到了劉萍借錢,劉萍馬上把錢如數借給了這個山東商人,不久,當那位山東商人如數還給劉萍借款,並把自己的一筆大生意轉讓給劉萍做時,劉萍的表姐心悅誠服地讚歎表妹的人品魅力。

正是劉萍的這種誠心和熱心,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商界朋友,使她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除了吃苦耐勞古道熱腸外,劉萍這個商場“辣妹子”更突出的性格是膽識超人,雷厲風行。

上世紀90年代初,新疆首家大型國際商貿基地國際貿易城在烏魯木齊建成,當不少商人還在為邊陲閉塞投資能否很快見效猶豫觀望的時候,劉萍則果斷投資商鋪,並以此贏得了豐厚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