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黃金”小產業 撬動國外大市場

“剝皮黃金”小產業 撬動國外大市場

在西牛鎮,不少村民是制筍乾能手。

在清遠英德市西牛鎮,有一件農產品年出口貨值達5600多萬美元、佔日本超95%市場、全鎮產量約佔全國市場的五分之一,它就是有“蔬中珍品”之稱的西牛麻竹筍。在西牛鎮,有近一半的人種植麻竹筍,由於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麻竹筍產業帶動了不少農戶致富,被當地人稱為“剝皮黃金”。

雖然西牛麻竹筍經濟價值高,佔領大份額的國外市場,但記者調查發現,當地的麻竹筍大多數為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沒有形成有力的品牌,導致“牆內開花牆外香”。如何打響品牌成為西牛麻竹筍發展的關鍵,進一步做強做大,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已成當務之急。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鄧麗華 張涓涓

“剝皮黃金”帶動致富多數村民建新房買小車

下洞村是當地麻竹筍種植大村,該村共68戶329人,但耕地只有400多畝,在人均耕地不足2分田的條件下,村民只能將發展目標瞄準山上。麻竹筍就成了村名最好的選擇。“我們村種筍制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祖輩都靠此謀生。”下洞村小組小組長丘桂林告訴記者,西牛麻竹筍的主要特色是肉厚鮮嫩,爽滑可口,粗纖維無脂肪,綠色無汙染。筍乾早在清朝中期已遠銷廣州及東南亞等地。

丘桂林說,麻竹筍的經濟價值高,畝產值超過1000元,他自己也承包了300畝山地種植,每年總收入30多萬元。目前,全村種植麻竹筍的面積達10000畝,年產筍乾250噸,經濟價值超過1000萬元。“在麻竹筍產業的帶動下,大多數村民都在村裡蓋起新樓房,外出買樓買車。”

雖然麻竹筍帶動了一方致富,但如今下洞村也開始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麻竹筍雖然經濟價值高,但種植管理收穫都是體力活,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幹,現在還在種植的大多都是村裡的中年人。”

清遠出口筍乾佔日本筍乾市場超95%

英德市西牛鎮地處英德市西南部,屬粵北山區鎮,是我國著名的麻竹筍種植和生產加工基地,擁有麻竹筍種植面積20萬畝,年產竹筍產品40多萬噸,全鎮產量約佔全國銷量的五分之一,年總產值8.4億元。

該鎮還擁有多張“國字號”金色名片:中國麻竹筍之鄉、中國優質食用筍基地鄉鎮、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國麻竹葉之鄉。

值得一提的是,西牛麻竹筍不僅在國內佔有重要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也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日本是世界上食品安全標準要求最高的國家之一。據清遠出口筍企反映,在日本的竹筍市場上超五成是來自清遠出口的竹筍,其中清遠出口的筍乾產品更是佔日本筍乾市場的95%以上。而清遠的麻竹筍,超過95%來自英德西牛鎮。麻竹筍一度被當地人稱為“剝皮黃金”。

西牛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郭偉雄介紹,近年來,西牛鎮黨委政府致力於做強做大麻竹筍產業,從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各方面提高麻竹筍產品的質量。針對本地麻竹筍種植、加工缺乏統一標準,產品質量不高的問題,為促進麻竹筍產業的發展,在鎮政府的牽頭推動下,企業、農戶於2008年9月成立西牛鎮麻竹筍產業協會,組建科技服務隊。以協會為平臺,大家相互交流麻竹筍種植、加工方面的經驗,傳遞竹筍銷售、市場需求的信息等,更好地做到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協會為企業準確把握市場信息、擴大銷路起到了積極作用。

同時,該鎮先後引進和培育了鴻德食品公司、豐源農副產品廠、巧口食品有限公司和家怡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麻竹筍深加工企業,在全國各地分別建立了近百個銷售網點。通過銷售網點統一推廣西牛麻竹筍品牌,力促麻竹筍產品進入各地大型銷售場所,進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麻竹筍品牌亟需打響

“西牛麻竹筍有基礎、有面積、有市場,但唯獨缺少的是實實在在的品牌。”郭偉雄表示,西牛麻竹筍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牆內開花牆外香。“西牛麻竹筍只是以產品原材料的形式銷往外地,到達市場終端後卻成為了別人的品牌。”

此外,企業沒有得到國家列項扶持,發展緩慢;資金技術投入不足;產品開發品種不多,檔次較低;企業市場開拓能力不強,銷售渠道單一……這也是制約西牛麻竹筍發展的眾多重要因素。

面對這樣的局面,當地的一些加工企業開始尋求突破。如豐源農副產品廠在今年開始試生產筍乾精加工產品,年產量約100噸。該公司負責人李育平告訴記者,由於筍乾精加工產品價格較貴,國內的消費市場有限,長期以來產品都是出口到其他發達國家。“我們公司之前主要做筍乾的粗加工產品,再通過外地公司進行精加工後出口到國外。”

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筍乾精加工產品也逐漸出現市場需求。李育平也開始重視這新的發展機遇,引進了新的生產設備,開始試生產麻竹筍精加工產品。“在日本筍乾主要用於拉麵和其他日料的配菜,如今國內的日式料理店越來越多,對筍乾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是一個有巨大潛力的市場。”

■縱深

爭取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園

組建麻竹筍研發技術中心

作為英德麻竹筍的主產地,西牛鎮在近年來也不斷摸索突破之路。如建立麻竹筍產業協會、制定地方標準,推行麻竹筍產品加工標準化、創建無公害麻竹筍生產示範基地等。

郭偉雄告訴記者,他正在力推成立麻竹筍相關產業協會,實現麻竹筍產業的社會分工。“現在我們成立了麻竹筍產業協會,但這遠遠不夠,我還計劃推動成立種植協會、加工協會、營銷協會,甚至麻竹筍飲食文化協會。”他表示,成立相關的協會,能夠有效地提升麻竹筍的種植技術,統一產品的質量標準,開拓更多的市場和銷售渠道。

郭偉雄坦言,麻竹筍作為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產業,僅靠鎮一級的力量難以做大做強,他也希望上級政府能夠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來引導麻竹筍產業的發展。今年6月,英德市紅茶產業園被列入廣東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這一消息讓郭偉雄看到了發展的機遇。“麻竹筍作為英德的另一大農產品,既有市場也有不錯的經濟價值,也有機會申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從而爭取更多的扶貧資金、技術和人才。”

目前,西牛鎮黨委政府正積極申報省級麻竹筍農業產業園,儲備建設用地約350畝和對外招商。同時,爭取政策支持建設麻竹筍研發技術中心,引入華南農業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科研力量,聯合西牛鎮麻竹筍加工企業,聯合組建麻竹筍研發技術中心,為企業研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等提供技術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