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鋪開的市縣級農業機構改革,會帶來哪些新變化?

黃澤軍6


雖然目前還未見推開之勢,但我們可以從今年的國務院內設機構改革中略見一二。

國務院今年將農業部撤銷組建農業農村部體現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大方向,第一管理的權限和範圍擴大了,有利於農村綜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第二加入“農村”二字,這體現了農業發展和農村的居住環境、社會環境、治理都有密切的關係。第三是有利於統籌使用資金,由分散的資金,整合統籌資金髮展農業。第四將原來分散在各個部門的職能集中在一個部門,也捋順了農村管理問題。

按照國家確定的方向,地方農業機構改革的大方向應該會有:一,精簡機構,數量肯定會減少。二,多餘人員安置問題,按妥善安置,不能簡單推向社會的原則,妥善處理。三,執法上進一步加強。四,領導崗位少,競爭加大。

所以不難看出,未來將實施的市縣級農業機構改革也會從這方面入手,只不過會帶有地方特色,可能會因地制宜,部分地區會在大的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加入自己地方特色,更有利於地方自己的發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綠野新農村


農業改革應該是做過農民,並且是很會種地農民根據經驗根據當地情況來制定,可是在體制內根本不會有農民的位置。

農業需要的是迴歸,而不是改革,迴歸到之前的那種循環生態農業,一切不是以經濟效益為主導,而是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前提下。種植方法是綠色環保無汙染可循環,而不是純機械化

水利基本建設迴歸,而不是深水井糊弄,之前的水利基礎基本上都已經被破壞殆盡,建立雨水收集系統,多一些小池塘,小水庫,而不是渠道硬化,勞民傷財還不解決問題

農村汙染源頭,糞便,秸稈,塑料,機械化,農藥,化肥,除草劑,讓老百姓從根本上意識到,而不是放縱漠視。其實糞便從寶貝變成垃圾也是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被一些利益集團引導和農民惰性意識共同的產物,糞便可以堆肥和做沼氣。秸稈可以做飼料和燃料,也可以堆肥。塑料應該從生產源頭把控。機械化導致的結構就是嚴重增加生產成本,過度消化浪費資源,農藥化肥除草劑的使用表面上增產,節省勞動力,代價是什麼,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農村的根本就是種子問題,存糧問題,種子都買的,家家都沒有存糧,道路修的很不錯,結果就是糧食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收購走了。

農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飼養豬,牛,羊,馬甚至還有驢,各種家禽,現在農村頂多還有幾隻雞,狗,貓,其他的很難見到

當形式主義走到農村,當改革需要在農業做文章的時候,為什麼不讓農民自己來做的呢,而不是政策口號。

不用二十年,農村的土地沒有人耕種,現在的年輕人看到土地能被餓死,第一沒有體力耐性,第二沒有技術。種地的技術不是書本上能學到的,並且中國地域廣闊,差異性很大,一刀切根本就不現實。


無為二哥


農業機構改革應該以該地區(縣,鎮,村)農業的效益,比如連年農業增產,農民收入增快和收入增加掛鉤,以三至五年為期限考核,增產增收提工資,不增不增工資,凡是有職稱的農枝人員必須劃片包乾責任指導推廣新農枝,新品種。做有職有責明確分工責任到田頭。


莫勝蘭


將會規模化、智能化、專業化集中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減輕勞動力,降低農業汙染。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