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在錢面前攀人情的人,多半憋著壞。


說白了,就是想拿人情佔便宜。

而越是真心朋友,越不捨得佔你便宜。

能用錢解決的事,別欠人情。

便宜佔多了,情誼也就沒了。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圖片來源微博@腹黑真君


什麼是真朋友?

最簡單粗暴的標準就是:談錢。

真正的朋友,經得起談錢。

那些拿著人情換便宜的朋友,就是沒把你當朋友。

去年兄弟的孩子過滿月,我讓餐廳的人準備了party和甜品臺,準備給他一個驚喜。

哪知白天開完了party,晚上就收到了支付寶到賬通知。

我說:“給孩子辦party我也開心,我們這關係給錢多見外。”

他的回答我還記得:

“普通朋友不能佔便宜。真心朋友,更不能。”

不佔朋友便宜,是對待友情的頂級修養。

便宜佔多了,友情就遠了。

都說朋友之間,談錢傷感情。

但是很多時候,傷感情的並不是錢,而是那顆蠢蠢欲動,想佔便宜的心。

餘華說過:

“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像哭喪。”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有些人一到談錢的時候,就開始跟你講感情。

“我最近剛買了套房沒什麼錢,這頓飯你請吧”;你說去日本,他張口就要某牌的藥妝;你說去法國,他立馬選好奢侈品包包......


恕我直言,在錢面前講人情的人,多半憋著壞。

只想著朋友應該給我提供什麼,從沒想過自己為朋友做過什麼。

拿人情換利益的人,都是白眼狼,喂不飽的。

“越是朋友,越要給錢。”

這才是成年人社交中的大方與通透。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為什麼有的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

很多社交問題我們都可以把原因歸結為三個字:分寸感。

通俗一點說,就是沒數。

我爸從小就教育我,“別拿自己不當外人,和別人相處要有分寸。”

任何關係都需要禮尚往來的,所有的人情都有“價格”。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誰都想認識比自己更厲害,能幫到自己的人。

但是怎樣才能結識到比自己咖位高的人呢?

很多職場上混的一般的人,除了能力問題,多半是喜歡“索取”的人。

誰做的PPT好看,就讓他幫忙做一份;誰住的近,就讓他幫忙帶早餐;誰工作效率高,就讓他幫自己檢查報表......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成年人的社交,其實是一種資源置換。

心理學家韋納認為,互惠原則是成年人社交的核心。

人們在付出時,渴望得到回報。

有些付出,從送出那天開始,就等待著有一天能收回。

只有你主動付出,提供了別人需要的價值,才能贏得尊重得到朋友。

沒有等價置換的情誼,終究不能長久。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成年人的世界,有一種難,叫跟朋友談分寸。

隨著邊界的模糊,我們說“不”的權利似乎都被剝奪了。

你跟他談分寸,他跟你談感情。

有個朋友做設計,公司接的都是大項目,天天熬夜趕工。

週末一起吃飯,他邊吃邊作圖。

我說:“週末還趕工呢。”

朋友開始滔滔不絕說起,熟人要幫忙不好意思拒絕,結果對方一改再改。

結果熟人拿了圖客氣話都沒有,朋友特別生氣,把他拉黑了。

誰的精力都是寶貴的,為什麼要把時間花在白眼狼身上?

北京孫女士說:“自己家成了親戚們免費的落腳點。”

凡是來北京的,不論何事,都住在她家。

都是親戚也不好拒絕,最長的一家住了半個月。

走的時候非但沒感謝,還說家太小,住的不舒服。

自此,孫女士再也不讓親戚住家裡了。

真心待你的朋友,知道情誼貴重,是不捨得佔你便宜的。

因為他們知道,便宜佔多了,情誼就沒了。

而那些愛佔便宜的人,往往搞錯了一個概念:

人情是免費的,也是最貴的。


好的關係,經得住談錢


你接受別人的好,如果不加倍還回去,朋友就會越來越少。

《生活大爆炸》Penny的朋友問她:

“你剛來這裡沒什麼錢,怎麼辦呢?”

Penny說:

可以在鄰居那裡蹭到食物,代價是,可能要嫁給他們其中一個。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免費”的人情,暗地裡早已標好了價格。

有攀人情的時間,還不如花在提升自己上。

多一些資本,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少欠一個人情。

畢竟這世界,沒有東西比免費更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