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有這麼一條公路,因嚴寒導致5萬名修路工凍死1.7萬人,被就地掩埋在永久凍土的路面下,因而被冠以“幽靈之路”、“死亡公路”以及“骨頭之路”等別稱。時過境遷到如今,這條公路的部分路段還能看到人骨......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在蘇聯新成立階段,遠東地區富含的石油與礦藏開採計劃已逐步展開,迫於永久凍土以及嚴寒等氣候因素,直到1925年才正式規劃覆蓋莫斯科、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茲克、納霍德卡以及馬加丹等地的聯邦公路網,其中雅庫茲克到馬加丹之間2030公里(1262英里)長的路段,就純粹是為金礦與石油而建。沒想到的是,這條路從1932年開始一修就是21年,陸續從蘇聯加盟國調來總數超過5萬名囚犯才堪堪完工。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1953年,蘇聯宣佈這條公路的起點是雅庫茲克,途經全球最冷人類居住區奧伊米亞康,最低溫度可達-64°C,而終點馬加丹更被譽為“除南極洲以外的最低溫城市”,期間2030公里的2/3路段為絕對無人區。也就是說,這是條全球最冷的公路,除了佔比低於0.02%的俄羅斯愛斯基摩人外,再也沒有人類敢在這裡生活。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公路的正式名稱是聯邦公路M56號,卻因沿科雷馬河修建而被取代為“科雷馬死亡之路”。“死亡之路”開建初期只有近千名工人,其中來自臭名昭著的古拉格集中營囚犯約佔一半,然而,開工僅半年多,這500名囚犯就只剩下200多人,絕大多數都死於營養不良以及寒冷,少部分因逃跑或怠工被處決。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公路越往遠東地區延伸,施工難度與補給就越發困難,而此時的蘇聯正值476座古拉格集中營遍佈各加盟國、所關押囚犯共達1400萬人的巔峰期,因此,在各加盟國之間調用囚犯修路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採用,為後續超1.7萬囚犯死在科雷馬路段埋下伏筆,並且全部被就地掩埋在施工期的公路下。

為啥要調用?因為不是本國人,直接就地埋葬一了百了,想查都查不到!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更關鍵的是,修建“死亡之路”時幾乎沒有大型機械,不光路面路基,就連輔橋都是純手工搭建,嚴苛的工作條件和惡劣的極地氣候,再加上營養不良、病痛等各種原因,前三批9000名囚犯修路工幾乎全部死掉,再算上科雷馬河修橋以及後期的路基死亡人數,總數超過1.7萬人。這些人全部被就地埋在挖開的公路凍土下,沒有留下任何墓碑等印記。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也可以這麼認為:科雷馬公路下埋葬著1.7萬具囚犯屍骨,因為其他人沒有力氣另行在凍土上挖坑填埋。而不斷蔓延的死亡氣息也大大影響著工程進度,直接導致囚犯調撥的速度跟不上修路工的死亡數,工程一停再停,最終用了21年才勉強宣佈完工。而後續1/3工程幾乎沒有使用瀝青和水泥,入夏後變成無法使用的泥濘路,這也是科雷馬公路時常能見到屍骨的原因。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當然,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總會有“回報”,蘇聯第一個開採的遠東油田就在科雷馬公路1200公里處的Victor鎮附近,持續開採到蘇聯解體才被廢棄。原因並不是油田枯竭,而是公路無法使用幾近報廢,直到2008年俄羅斯政府宣佈重建科雷馬公路才得以重啟Victor油田,如今每年產量仍可達到12萬噸。

死亡之路:低溫凍死1.7萬修路工,就地埋在永久凍土公路下

值得一提的是,科雷馬公路目前已成為遊客熱衷的冒險之路,每年冬夏兩季都能看到不少越野車在奧伊米亞康與馬加丹之間穿梭,而期間只有Nera採金鎮提供短暫休整服務,造成每年都有人被凍死、餓死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