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远走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远走

“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呢?”——或许,这是我们小时候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吧,没人回答,也不必回答。似乎人人心知肚明,墨守成规就够了,反正迟早都要复制粘贴给未来的孩子。

直到有一天,那些曾经的我们,和正背着书包的她们,都被曹保平导演装进电影《狗十三》里,十三岁那年,有个疑似问题女孩叫作李玩。

父母离异,爸爸重组家庭,李玩便和她的童年一起打包丢给了爷爷奶奶,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妥,至少表面上看,少年老成且独立自由的李玩,仍然是呼风唤雨的公主人设。

家庭上的缺憾,自是无法弥补,倒也让李玩得到更多形式上的关爱,比如爸爸百般讨好,爷爷奶奶小心呵护,以及后妈和堂姐的刻意成全。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远走

当然,全国统一标配的家庭式温暖,必定少不了传统教育理念遥相呼应。

李玩没有权利单方面填报自己喜欢的物理小组,因为爸爸笃定英语未来会比较有用,她并不懂什么是叛逆,只是不喜欢爸爸蛮横独裁,于是,小脾气不由自主变坏,小性格也跌跌撞撞固执起来。

就像教室里那只横冲直撞的蝙蝠,都说是隐喻了青春期的孩子找不到成长的出口,而自以为已经长大的父母呢?每一次训斥责骂的背后,又何尝不是慌慌张张在少年影子里寻找另一种释放和认同?

李玩心爱的狗狗“爱因斯坦”被爷爷弄丢了,李玩不吃不喝,发疯一样到处寻找,全家人竟另买一只来应付李玩,默契认为小孩子很好糊弄;爸爸一边对喝酒的李玩严惩,一边又为了自己的面子让李玩向长辈敬酒;明明说好了去看天文展,又为了所谓的重要饭局,将李玩的欢喜化为泡影;精明的后妈前一秒还是慈眉善目,后一秒会为袒护弟弟,对李玩最喜欢的狗狗撒泼动粗。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远走

“我不是非得要一只狗,可狗丢了总得去找吧”,“你们当我傻吗?我养的狗自己会不认识吗?”十三岁,真是一个狗样闹腾的年龄,简单的黑白,稚嫩的对错,无论经历怎样的纠结和挣扎,仍不会在“这都是为你好”这万能警句里得到宽恕。

大概,世上所有懂事的孩子终将被驯服吧,我们是,李玩是,李玩爸爸自然也是。在电影矛盾升级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女孩被迫妥协后委屈的哭,也看到一位父亲暴躁后心疼的哭,他们抱在一起,就像两只迷路的小狗,不知所措,瑟瑟发抖。

空气中,仿佛只有那句“打你是因为爱你”,还在理直气壮迎风飘扬,每一帧慢动作,都洋溢着大人世界的无奈和无辜。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远走

没和谁打过招呼,李玩就这么懂事了。她接受了新来的那只狗就是她的“爱因斯坦”,逼自己苦学英语,在堂姐面前表演善意谎言,甚至为了顾全爸爸和爸爸生意伙伴的面子,逼自己面带微笑吃完一口狗肉...

随之,扑面而来的自然是一整片别人赞许的目光,爸爸甚至破天荒在电话里向前妻报喜,虽然只轻轻一句“女儿懂事了”,之于李玩却是终生难忘的褒奖。是啊,女儿终于长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不不,是生活想要的虚伪样子。却也是女儿讨厌的样子。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

音乐响起,车外的灯光迷幻,爸爸并没回答和妈妈怎么开始的,一只手捂着李玩的双眼,早已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仿佛看见二十年后的李玩,像自己一样,安慰自己每一次违心的选择,像自己一样教育孩子听话懂事磨去棱角,将来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远走

电影的结尾,李玩和堂姐在街上邂逅她心爱的“爱因斯坦”,无论堂姐怎样提示,她都假装不认识,并淡然对堂姐说,“真怕它扑过来,还好没有。”

突然想起《朗读者》里的金句,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才是最大的勇气。之于那抹青涩的青春年华,无论遗憾或无奈,终究是要离别,不是吗?

李玩转过身稀里哗啦的眼泪,算是向少年和狗正式作别吧。从此,和狗一样,在彼此不相见的日子,一路舍弃一路忏悔,一个人,偷偷流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