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将黄河纳入内河!《济南市新总体城市设计》征求社会意见

再撩乡愁 这次设计真正理解了济南

城市规划要先了解城市,了解城市的历史,地理,交通,发展现状和格局,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最好的理解,是理解这个城市人民内心所蕴藏的对这个城市的感情,向往和眷恋。

新的济南总体城市设计,真正将山、河、泉、湖、城联结起来,恢复这座千年古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精神气质,这是第一次,城市设计理解了济南,理解了济南人。

在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新的总体城市设计,再一次唤醒了我们的乡愁,这,才是济南,才是济南人要的济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正式将黄河纳入内河!《济南市新总体城市设计》征求社会意见

设计原因:济南亟需新的城市设计

2017 年 7 月,济南市先后入选住建部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和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对城市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北先行区,城南大交通,城东新中心,城西新产业都在蓬勃发展,旧的城市总体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一个新时代的济南的要求,同时,随着济南的城市建设,以山水泉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气质已经显现出来,旅游业蓬勃进步,城市需要统一的梳理和进一步挖掘其美丽悠远的历史风貌。

12月11日,济南市规划局将已经完成的 《济南市新总体城市设计》征求社会意见稿公示出来,以完成济南的新蓝图。

本次设计规划范围

本次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以济南市域为研究和整体设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设计重点。中心城区研究范围东至章丘城区,西至长清城区,北至新旧动能转换先行 区,南至南部山区北麓。

设计战略目标

强化城市文化与城市气质展示, 保护与重塑城市特色; 形成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整体 管控城市高度、密度;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空间环境 的协调互利,引导与管控开发行为; 塑造宜人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 与公共空间品质。

济南当前空间片区发展

风貌定位:山、泉、河为核心

一河一轴

黄河生态带 齐鲁文化轴

北田南山

生态田园片 南山休闲片

黄河生态带引导济南绿色发展。

南北向历史文化轴延续老城中轴线,传承中华文化;东西向城市带状发展,展现时代风貌。 南山北田的自然基底勾勒出济南市域空间的自然托盘,分别形 成北部田园和南部山区两大城市生态腹地。

在城与自然的格局上 ——枕山携河

在城与乡的格局上 ——城乡交融

在城自身的格局上 ——双轴引领

中心城格局:尊重传统 大山大水

尊重中国传统营城理念,在大山水格局中明确城市发展核心区。

明确城市高点簇群, 合形辅势与山体一同城为城市景观。

“山为 城倚、城借山势”,强化鹊华两山在黄河南北的景观作用。

未来济南的格局发展结合产业升级的新旧动能转化,在区域的功能发展轴线上, 从西向东形成三条升级带,分别是从新兴业态功能升级带、服务功能升级带以及东侧的产业升级带。

综合营城理念和功能发展布局结构,最终在中心城构建形成“3468”的空间格局。

济南城区3468格局

3468

三心聚城 :

先行区核心区、老城核 心、CBD 形成济南中心城核心区。

四脉定势:

黄河:生态脊

小清河:活力脉

经十路:发展轴

南山:休闲廊

六廊显绿:

六条南北向绿楔

八片融城:

八个主要片区

管控要素:

“山”控制引导要求:显山造园

对目前济南城市建设区域内和周边的山体分为城中山、山边、山区 三类。

城中山:景观与公共空间组织核心,宜作为道路、广场等空间的轴线对景。围绕山体公共空间组织观赏游憩、休闲娱乐、体 育医疗等功能。

山边:适合边路自由式空间组织,与山体形态有机结合,活泼灵动。应避免完全被居住功能占据,鼓励设置公共功能组团,如大型企业总部、开放式校园、医疗机构、文化旅游项目等,局部可设置郊野公园。

山中:适合干路串珠式布局,以自由灵 动的路网串联各功能组团,建设强度低。甄 别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以生态保护为基 本出发点,建立包含旅游、休闲、文化展示、 生态居住的多元功能格局。

“泉”控制引导要求:以泉为魂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

泉水作为济南城市最具特色的宝贵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全面提高 们对泉水的认识、感知和体验,突出泉城特色。

泉道体系的建立——以点带 面,泉道织网,显泉知城。

泉眼:以名列七十二泉的名 泉为核心,囊括趵突泉、黑虎泉 等五大泉群和其他城中名泉,作 为泉系统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出发 点。

泉景:在其他城市组团中选 择合适的公共中心、景观节点位 置,以泉眼为参照,打造小型水 体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延续泉文 化。

泉道:以水绿开敞空间和重 要公共空间、历史古迹为依托, 组织环绕泉水、串联公共节点 泉道。结合城市双修规划,提升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重点打造老 城泉道系统,形成泉城名片式空 间。

“湖”控制引导要求:依湖连泽

大明湖是济南的城市标志。

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湖的概念也应继续传承和拓展。

在黄河小清河两侧利用黄河侧渗水、水田、湿地、水库等等元素连通湖泽湿地,赋予其文化休闲功能,将黄河两岸功能紧密链接,让黄河从屏障变成纽带,重现城北的湖泽盛景,携河发展。

河的控制引导要求:以河为脉

蓝水引轴,绿水定界

蓝水控制引导要求:公共服务引导型 以穿过城市组团内部的水系,作为公共空 间的主要引导要素。

• 结合城市存量更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与绿地。

•宜在节点处集中设置大型公共服务设施。

• 增加垂直于水系的慢行道,提高可达性。

• 结合岸线改造,提高亲水性与趣味性

绿水控制引导要求:生态景观引导型

城市组团细分后处于组团边界的水系,以 引导生态景观为主,兼顾公共空间组织。

• 划定滨河绿地,明确清晰的组团边界, 保障绿隔有效性。

• 宜在滨水空间设置点状文化游憩、娱休 闲类服务设施,丰富亲水活动。

• 通过绿地渗透、景观轴线等方式与周边 组团界面积极互动,提升空间活力。

济南主要河道示意图

城控制引导要求:塑城为家

总体要求:

1、好用——战略性公共空间体系

外围区域—优地优用·生态为核

山水田集苑是外围区域重要的生态要素,以人的活动强度和生态等级,将其划分为生态型的山、水以及郊野型的田。对不同类型的要素进行活动引导并提出风貌管控条件。提取重要的山水田集苑要素,梳理旅游道路,形成 2 条大道、 6 大组团的外围郊野公共空间体系。

城周区域—绿野环城·创新功能

城市和外围的相交地带,包括城市板块和城市板块之间的生态廊道。形成 2 大休闲公园、2 大生态走廊,定位为特色功能的自然之地、紧贴城市的农田 实践、科普展示的亲近水畔。

中心城区—纵横交错·多彩生活

基于公共设施大数据分析,梳理中心城公共空间节点,包括中心节点、历 史遗迹、开敞空间,分析公共活动路径,包括绿道、蓝道、红道。综合形成 10 条南北纵向空间廊道,对每一条廊道提出具体的设计定位和管控引导要求。

城市组团示意图

生态走廊布局示意图

2、易管——建立城市风貌管控体系

城市特色风貌区管控

对于最能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重点地区,划定现代都市、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滨水空间等特色地区边界,提出明确的特色风貌管控要求, 包括总体通则类的控制引导要求和具体特色风貌区的详细管控指引。

风貌管控全覆盖,建立风貌分区指引

划定全覆盖的城市风貌分区,分为传统城市、现代都市、科技创新、活力产业、生态宜居五类导向,对各分区分别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品牌塑造】

打造世界泉城品牌—— 以泉道为抓手

通过泉道 + 公共空间系统作为泉城品牌重塑的触媒。

老城区注重对文化的连接,新城区注重对设施的连接,以双修为行动纲领,以泉道为具体抓手,打造世界泉城品牌。

显泉知城

泉道是文化景观的主脉,也是特色功能联系路径,利用泉道,联系核心节点和公共空间。通过符号化的空间导视系统,结合弹性设施模块,赋予泉道更鲜明的空间特征和更丰富的功能内涵。

综上所述,房评网专家认为,这个城市设计方案是几十年来最贴近济南“泉城”特色与“泉”文化的设计,也是唯一真正抓住了济南之魂“泉”,并真正尊重济南历史,而不是盲目跟随“现代化”之风的城市设计,从这个征求意见稿,可以想象济南市政府正在新一届领导的指引下,更加务实,更高素质,更有创新,更具文化。

在这个新的城市总设计出台后,配合济南对老城泉水、古建筑以及街区文化的挖掘和整修,我们可以预见,一个宜居乐水,古色古香,符合泉城文化灵魂的新的国际化旅游城市,正在诞生。

祝福济南新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