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早起一點對你沒壞處

在談“早起”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自律”。

自律,有多重要,不用多說,但其中一點不知你想過沒有?自律會給你帶來一種浸入骨髓的優越感。

大概四年前,我認識一位年輕的準知識從業者,他當時還在深圳某IT公司做程序猿。

他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不夠自信,帶著IT從業者所特有的磚奴氣息。

但是,這四年我見證了他的飛速成長,他每天清晨5:00準時起床,看書和寫文章。先是在某平臺堅持寫作日更,有些名氣後,開設早起領讀營,每天6:00帶領學員速讀一本書。

由於他的堅持,在圈內也有些知名度,現在成為某互聯網教育平臺的課程總監。雖然他的文章經常被人吐槽,他的讀書方法惹人詬病,但沒人否認他是一個超級自律的人。

年初的時候,我遇到他,發現他和以前大不相同,透著很足的精氣神。聊起他的自律,他說最大的收穫不是別的,就是帶來了莫大的優越感。

他回憶,還在做程序猿時,每天早上寫完文章或者讀了一本書,早早到了單位,開始規劃一天的工作。

看到那些踩著點,匆忙拎著早餐的同事,那種優越感就會油然而生。他覺得自己不應該比這些人差,畢竟每天他都比大部分人多出兩個小時。

從目前來看,結局還真如他所願,最起碼在收入上已經今非昔比。

你看,當你還在抱怨人生起點太低時,有沒有想過,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別人的起點在5:00,而你的卻在8:00......

年輕人,早起一點對你沒壞處

每天3個小時的起點差距,1年下來就是1095個小時。

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有效學習和工作時間來計算,1年你就會多出137天。

那麼3年會是多少?5年呢?10年呢?你應該會算。

所以,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南懷瑾先生曾說過:

能夠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

多數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4:30起床;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每天5點前起床;百事可樂CEO,斯蒂夫·雷尼蒙德每天5點起床;百度李彥宏說,每天早晨5點多就“被機會叫醒”。

所以,如果說自律是成功的標配,那麼早起就是自律的低配。

年輕人,早起一點對你沒壞處

說到早起好處,只說優越感,顯得過於感性,那麼我們來說說一些科學上的依據。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書中曾講了一個案例。

法官審批犯人假釋申請時,上午和下午的通過率是不同的,上午9點最高,達到70%左右,而下午4點最低,僅有10%。

這說明,我們的自控、樂觀、意志都與精力有關,而並非可以隨意存取。

所以,在早上精力最充沛之時,進行規劃,會更理性。進行學習,會更專注。做任何事,都擁有更強的自控能力。

除此,《深度工作》一書曾說,對於專注力來講,有一個致命的隱形殺手,叫做「注意力殘留」。

兩個任務切換時,會無故消耗巨大的能量,因為從之前的任務切換過來後,你的心思和情緒還需要一段過渡期,這段時間是被無端浪費掉的。

所以,早起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因為此時你的時間是「乾淨」的,沒有人來打擾你。

此時效率最高,也最容易有高質量的產出。

年輕人,早起一點對你沒壞處

你肯定會說,我當然知道早起重要,我也嘗試過N次,可臣妾總是做不到,這該怎麼破?

別急,給大家貢獻幾條方法。

* 告別熬夜

其實最難過的一關,不在早上,而在晚上。

很多人晚上舍不得早睡,總是心有不甘,害怕錯過什麼精彩的東西。

最終的結果是,越晚睡,越晚起,晚上到了該睡的點鐘,還不困,接著晚睡,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你必須設置一個固定的就寢時間,就算睡不著,也要關掉手機。有研究表明電子屏幕會影響睡眠。

當然,也可以依靠外力讓自己有睡意。對我而言,一是吃褪黑素,二是看紙質書籍。

* 把手機放在離自己遠的地方

如果晚上入睡困難,還要不要早起呢?我的經驗是當然還要。

我曾經很長時間被失眠困擾,早起時斷時續,可當我持續天天早起後,失眠情況竟然好轉了很多。

我相信這是一種良性循環的效果。

當然,循環沒形成時,早起最困難,這裡的訣竅是,你設了鬧鈴後,一定要把手機放遠點。

人在意識完全清醒前很難自控,如果手機在身邊,聽到鬧鈴後,你的潛意識會第一時間將它關掉,等你甦醒後,你甚至以為手機根本沒有響過。

當手機比較遠的時候,你必須要爬起來,走過去,這時你的意識已完全甦醒。

* 目標設置循序漸進

很多人不能堅持早起,主要因為一開始設立了太高的目標。

這樣很不好,只要你破了一次,大腦說會告訴你,「算了,你根本做不到......」

正確的做法是,將目標設低一些。比如,每週早起一天。

當能穩定做到後,再逐漸加碼,每週兩天、三天、四天......

其實意志力就像健身,都是逐步加重,哪有一上來就舉個大槓鈴的,那還不把你壓死?

* 千萬不要自虐

敲黑板,最重要的一點。

在早起習慣形成的初期,最忌諱做太過苦逼的事。這時的首要目的是形成固定的生物鐘。其他都是其次。

如果一上來就背二十四史、學習博弈論、練習葵花寶典,沒人能一開始就堅持下來。

你的大腦會把早晨這個時點和負面情緒關聯起來,想盡一切辦法在潛意識中干擾你,排斥你早起的行為。

正確的做法是,把一些喜歡的東西和早晨關聯起來。

比如,你喜歡打籃球,早上就可以去打籃球;

你喜歡聽音樂,早上起來就可以聽聽;

總之,先不要糾結早起做什麼,而要先能起來,這很重要。

等習慣養成後,再慢慢調整內容,會變得很容易。

* 節段達成時要慶祝

如果完成了自己設立的早起目標,一定要慶祝一下,犒勞自己。

要知道,儀式感很重要,它在你心中會給你很多正向暗示,把你推入一個螺旋上升的通道。

以上就是我提供的5點建議,你可以嘗試一下。

年輕人,早起一點對你沒壞處

關於自律,以前主流的心理學觀點認為是兩個自我的較量,一個是審判性的自我,一個是本能性的自我。

但最新研究表明沒那麼簡單,人類的意識非常多元,就像一個混亂的戰場。

自律成功與否,雖然是上述兩個自我的戰鬥,但旁邊還有很多看熱鬧的。比如管理情緒的意識,管理記憶的意識,管理恐懼的意識......

所以,能不能把這些旁觀者變成你的盟友,是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

或許,也可以這樣說:自律看起來是一種克服短板的能力,其實是一種合縱連橫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