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提上來 監利縣醫共體突破雙向轉診“腸梗阻”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18-12-14 09:11

“多虧有了醫聯體的雙向轉診,我才能及時接受治療!”近日,監利縣汪橋鎮閘上村9組76歲的村民黃啟才心懷感激地說。

原來,今年11月,黃啟才到監利縣人民醫院門診就診,被醫生診斷為右側腹股溝斜疝,需要手術治療。但因縣人民醫院床位爆滿,醫生建議黃啟才到汪橋鎮衛生院住院並接受治療。

11月30日,汪橋鎮衛生院利用遠程醫學影像平臺,請監利縣人民醫院外科專家張華焱遠程會診後,前往鎮衛生院,給黃啟才完成外科手術。

如今,在鎮衛生院醫生護士的照顧下,黃啟才身體正在逐漸康復。他欣喜地告訴記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縣人民醫院的專家服務,醫療費用還節省不少,省心又划算!”

目前,在監利,像黃啟才這樣“向下轉”的病人正在逐漸增多。監利縣衛計局局長宋崇濤告訴記者,自醫共體平臺運行以來,監利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增長19.9%,二級醫院向基層轉診病人數增長12.8%。

這正是監利縣成功探索出的一條醫共體建設的“監利模式”。

今年5月,監利縣財政投入380萬元支持“醫共體”建信息平臺,監利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與全縣23個鄉鎮衛生院全部結成“醫共體”,開啟“雙向轉診”模式。3家牽頭醫院上聯省市三甲醫院,下聯鄉鎮衛生院,實現遠程會診、遠程影像、心電、檢驗等信息對接和互聯互通,確保患者就醫少跑路。

事實上,雙向轉診已在全國各地不少醫院推行多年,但在實際操作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無法接診的重症患者多轉入大醫院,而大醫院一般會待病人完全康復後,才讓他出院……一直存在“轉上容易轉下難”的困境。

如何破解雙向轉診“轉上容易轉下難”的困局?監利將原先劃塊分線的醫療、醫藥、醫保三項工作整合管理,實行總額預付、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基金支付方式,倒逼“醫共體”單位主動控費,提升基層醫療資源利用率。

監利縣醫共體,將上轉和下轉病例數量作為醫共體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並確定鄉鎮不輕易上轉的70個病種、縣級不輕易外轉的189個病種,引導病人合理就醫。同時,3家牽頭醫院還分業務科室定向幫扶各基層衛生院,對口共建特色科室,選派業務骨幹每週定期駐點幫扶,開展專家坐診、教學查房、病案討論、手術示範。

在程集鎮衛生院放射科診室內,記者看到,一場遠程會診正在進行,一塊大屏幕上呈現患者病灶的影像資料,旁邊則有2個視頻窗口,分別為監利縣人民醫院、程集鎮衛生院醫生。針對這一較複雜病例,縣人民醫院專家正通過視頻方式與基層醫院醫生進行溝通。

專家資源“下沉”,老百姓再也不用舟車勞頓跑到縣城來看病,在家門口、花小錢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專家的優質醫療服務。今年,監利縣人民醫院外科專家顏登高在汪橋鎮衛生院指導實施該院首例直腸癌手術,患者個人支付費用僅412元。

荊州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正統籌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監利縣醫共體建設的一些成功經驗將在全市推廣。(記者李天然通訊員徐豔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