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龍川胡氏宗祠的風水典故

據《龍川胡氏宗譜》,安徽胡氏開宗的始祖為東晉散騎常侍兼中領軍胡焱,原居山東青州濮陽(今屬河南),東晉大興四年(318年)隨元帝南下,鎮守歙州(今歙縣)。當年他遊至龍川,發現這裡“東聳龍峰,西峙鳳冠,南則天馬奔騰向上,北則長溪蜿蜒而來”,實在是一塊風水寶地,後人定能升官發財,因此將族人遷居至此,卜下龍川口之荊林聚族而居。到了清代,族人為保護龍脈不受侵害,又立碑公告,禁止在龍脈上採礦、開石、燒炭。胡氏的族人迄今仍恪守祖先的這條遺訓,因而龍脈一直凝翠聚綠。

安徽龍川胡氏宗祠的風水典故

由於龍川具藏龍臥虎之勢,胡氏子孫枝繁葉茂,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特別是長房三十四世孫胡宗憲於嘉靖戊戌科(1538年)考取進士,與其族叔胡富於明成化戊戌科(1478年)考中進士相隔剛好一個甲子年,更加傳為族中美談,兩人後來分別官至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安徽現存的奕世尚書坊,即為頌揚他們而立,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離奕世尚書坊幾步之遙,則座落著中國重點保護文物之龍川胡氏宗祠,此祠始建於宋代。明中葉胡宗憲剿平三大倭寇,以戰功獲得殊榮,仕途登峰造極,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並加少保,衣錦還鄉後將古祠重修擴建,祠內大梁和正廳四周的雕刻尤為精美神奇,被稱為“木雕的藝術殿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譽。

安徽龍川胡氏宗祠的風水典故

祠堂的東側有一座小祠堂,高度僅為正祠的一半,稱為副祠,屬於丁氏所有。丁氏是胡氏大族的佃僕。為什麼要建副祠?這裡有一個傳說。據說龍川古村像一艘船形,又位於東源河上游的低窪地,以前常有水患,風水先生指出,船在大海中航行沒有鐵錨就無法停船靠岸,全村又清一色的姓胡,遇上大風惡浪難免會翻船,必須用釘將它鉚住,宗族才能興旺,所以建議從外村找來了一戶姓丁的人家,讓他在村邊居住,並在胡氏祖祠左邊興建較矮的丁氏祠堂,讓丁姓猶如鐵錨將胡氏大船「釘住」就安寧穩當了,從此龍川村很少有水患。

然而胡氏先人又怕丁姓一戶,年長日久,開枝散葉,會吞併胡氏家族,於是請丁姓入村的同時,也在丁姓的祖墳上做了一些手腳,說來奇怪,丁姓至今十六代,數百年來代代單傳。更加神秘的是,據當地老人們講,祠堂的正樑上五百多年來從未發現過蜘蛛網蹤跡,有人說與選用優質木料有關,也有的說,關鍵是古祠地處風水寶地的緣故。

安徽龍川胡氏宗祠的風水典故

現在龍川經已改名,其原意是希望子孫後代之中,有人能榮登龍位,但後來為了避免過於招搖而招人所妒,故主動改名為坑口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