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痰溼多?這3個化痰要穴幫助你!

最近的風真是如同刀子一般,每次出門都需要鼓足勇氣,人吹了冷風就特別容易出現感冒、咳嗽的症狀。而北方的室內暖氣燒的又足,使得空氣愈發乾燥,很多人就出現了晨起乾咳、痰多的症狀。這一冷一熱兩面夾擊,真的讓嗓子好受罪。因此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化痰止咳,輕鬆度過難熬的季節~

冬天痰溼多?這3個化痰要穴幫助你!

冬季痰多的原因

肺寒

因為肺受寒而生痰的人,多乏力、怕冷,尤其後背冷,此時應溫肺化痰。可多喝羊肉湯,或豬肉燉蘿蔔。此外,還可吃一點橘紅丸、川貝枇杷膏等,也可用沙參、人參燉肉,以養益肺氣。此外,杏仁、百合、銀耳、藕也應多吃一些。

脾虛

因為脾虛生痰的人脾胃不好,消化功能弱,可以用人參燉雞加點陳皮,以健脾化痰,平時也應多吃薏仁、白扁豆熬粥。

腎虛

因為腎虛生痰的人痰多而清稀、形寒怕冷、手足發涼、腹背尤甚、小便清長、夜尿多。解決的辦法是溫腎化痰,食療可用制附片(3-5克)燉豬肉,食肉不吃附片。平時多服核桃,也可以芡實、山藥、薏仁熬粥或燉肉。

咳痰的分類

中醫將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溼痰及燥痰等。

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

風痰

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後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

熱痰

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後,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

溼痰

溼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溼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

燥痰

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

化痰好穴位

豐隆穴

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脾不留溼不生痰”之說。而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可以同時治療脾胃二經上的疾患,所以,按摩這個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溼痰自化。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脛骨前緣外側1.5寸。

冬天痰溼多?這3個化痰要穴幫助你!

陰陵泉穴

痰流滯經脈,阻礙氣血的正常運行,使身體困重難耐、體重飆升。陰陵泉穴,具有祛溼化痰健脾的功效,所以陰陵泉配合豐隆穴,對於健脾化溼,祛痰減肥,效果十分顯著。

冬天痰溼多?這3個化痰要穴幫助你!

膻中穴

膻中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素有“氣會”之稱,位居上焦,是宗氣匯聚之處,經常輕揉或推此穴,能起到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的作用。

冬天痰溼多?這3個化痰要穴幫助你!

記住這個三個化痰強穴,嗓子難受的額時候按一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