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十二位舉人的東阿縣魚山王世彰家族

明故始祖王世彰墓碑

曾出十二位舉人的東阿縣魚山王世彰家族


明故王氏始祖諱世彰墓碑,佇立於東阿縣魚山鎮沙窩村西南150米處,碑高1.75米,寬0.74米,厚0.22米。墓碑陽面正中楷書陰文:明故王氏始祖諱世彰墓;右側為記載王氏始祖王世彰率子孫奉詔由登州府文登縣遷至沙窩村的經過;左側落款:十一世孫大任謹誌 大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歲次申寅桂月上浣 穀旦 合族立石。碑陰為: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譜系。

附陽面碑文:

原籍登州府文登縣鐵板橋人,前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詔遷東阿縣青苔鋪西北二里許居住即今王家莊家譜被焚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四代失傳始祖以下素有雙林按東西分兩門開列 碑陰永為稽考云爾

王氏先祖祖籍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鐵板橋。明朝統一全國後,下旨令王世彰乃

(王世彰墓碑) 卜此而居。據王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始祖世彰率子孫從文登縣徒步行至東阿縣,安家於朱集村(銅城街道辦事處),後遷居“仝家沙窩”。其間,世彰胞侄相繼而來。明朝末年,仝家遷往外地,始稱“王家沙窩”,再後來隨著史、任、徐、姜等姓氏的相繼遷入,沿變為現在的“沙窩村”。

王世彰率子孫定居沙窩村後,勤儉持家,歷精圖治,以至於人丁興旺,家業富足,成為當地一方的名門望族。家族尚有崇文尚武的傳統,僅清朝時期,就出現了十二位舉人,其中三位後來又考中了武進士。王常泰、王安榮、王安青、王安乾父子曾獲“父子四舉人”的榮號。王永祥,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中舉,次年考中進士。王萬壽(王永福之侄),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武舉,雍正二年進士。王萬里(王永祥之侄)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武舉,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武進士。

王氏自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移民東阿縣,已達六百餘年,傳承二十餘代。繼字輩為十八代,為沿續輩份,又接續二十輩:

原有輩份

繼培宗呈瑞 傳衍家澤長

後續輩份

明正樹英傑 宜昌建宏康

群立盛新榮 天同恆偉光

===曹傳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