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习惯当好人吗?

你习惯当好人吗?

你习惯当好人吗?

在生活中,时常难以拒绝别人?当终于鼓起勇气拒绝,看到别人失望落寞的表情,是不是会很内疚?

我们担心让父母、朋友、恋人失望,所以努力成为他们眼中期待的样子,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工作结婚生子,我们努力迎合他们,努力“变好”。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对要“变好”习以为常。

却发现,当努力向心仪的对象示好,努力满足对方,却只换来一张“好人卡”;努力听父母话,却因而被要求更多。

努力达成他人心中的“好”,最后却发现:早知这样,我就不要这么认真跟听话。却还是在下一次时候,不自觉地琢磨对方认为的好是怎么样,然后又不知不觉地变成对方满意或喜欢的模样。

“好”,拥有无比的吸引力,让我们被肯定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但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委屈与无力,难以挣脱追求“好”的魔咒。

怕被讨厌、造成他人的困扰,就会被否定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脱离对“好”的追求?担心拒绝会让别人失望,他人的失望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是误将别人的失望是自己造成的,当作是自己的责任。

我们时常被教导要为其他人的情绪负起责任:“你的表现让我太失望了”、“你知不知道你让我很生气”,我们渐渐变成,当别人有情绪,我们就会紧张、不知所措,觉得应该做些什么让别人心情好一些,我们的情绪界限太过模糊,对方觉得是你造成了他的失望,而你也认同了对方的看法,以为他的失望真的是你造成的。

其实,可能你的拒绝是让对方失望的导火线,但不代表他的失望是你造成的。期望落空,本就会觉得失落。

你习惯当好人吗?

这里是聆云心理,我们致力于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并提供专业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关注我们(头条/VX:聆云心理)

别人的失落,他可以自己调整

只要不去伤害他人的权益,其实不需要为别人的失落负责。我们本来就会因期望落空而失落,然后透过时间重新调整心情,思考如何达成期望,或是调整自己的期望,而不只是要求他人去调整来满足自己。

我们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对方,他有办法为自己的失望想办法,你也要给对方尝试练习处理失望的机会,否则我们太努力地将他人的失望扛在自己的身上,也会忘记对方其实有可以自己处理的能力。

记得要相信自己,你是值得被重视、被尊重的,而不是只能丢掉你的需要,才能让别人感到开心与满意。让别人觉得你好,你不会真的感觉好,而只会感觉到不安与怀疑,时时担心他人何时要把对你的“棒棒贴纸”收回去。

拥有自己的需要一点都不丢脸,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必当个时时无私的人,当我们付出了许多,却发现没人在意自己的牺牲,你反而会忿忿不平为何没有人看见你的付出。

善待自己与善待他人,不是单选题。

我们有自己的需求,也渴望被满足。开始练习相信“我很重要”,开始满足自己,不要一昧地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这样,生活会越来越明朗欧~

这里是聆云心理,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与工作,分享能让大家幸福生活的心理学知识,同时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