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道光不把皇位傳給咸豐,而是傳給奕訢,中國近代史會改寫嗎?

清朝皇家史


奕訢相比於咸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比咸豐健康就是了。而且咸豐能上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道光愛屋及烏,因為道光一生摯愛咸豐他親媽孝全皇后。

而且世人之所以會認為奕訢會強於咸豐,不過是因為奕訢是洋務運動的領頭羊、以及人們對於慈禧的誤解罷了。但是問題是,奕訢和咸豐接受的都是儒家傳統教育,嚴格來說他們哥倆骨子裡都是儒家那一套,不可能會有所突破。

所以只要看洋務運動就知道了,僅僅停留在引進近代工業文明的技術和產品這一層面,並沒有對國家進行徹底的近代化改造,中國還是沒有跳出古典的桎梏。用今人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身體進入了近代,但是思維還是停留在古典時代。

這是從他們自身的角度來說,如果從當時的社會角度來說呢?受兩千多年儒家思想的影響,這個社會想要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可謂是難上加難。就算是奕訢真的像人們說的那樣,他又如何能夠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社會的主流思想?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庚子國變都沒有徹底撬動儒家思想,你覺得一個人的力量又如何同整個社會對抗。

所以,就算真的是奕訢上臺,他玩的可能還是日後慈禧玩的那一套,不會和原先的歷史有太多的出入。

總的來說,我並不認為奕訢發揮奕詝成為咸豐皇帝會比歷史上的那個咸豐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如果道光皇帝把皇位傳給奕訢,近代史不大可能會改寫,但晚清的歷史應該會有變動,最起碼奕訢坐上皇位,晚清的政權方面會改變。

首先,我們瞭解下奕訢,愛新覺羅·奕訢,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後被封“恭親王”,咸豐年間,奕訢於咸豐三年到咸豐五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咸豐帝駕崩後,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恭親王奕訢此人,聰慧好學,主張自強,學習西方,支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大搞洋務運動,並支持興辦新式學校,派出留學生,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發展。而且,因為他親近列強,主張學習西方,是洋務派領袖。所以為清流派所鄙視,被戲稱為“鬼子六”。由現在的我們看來,當時的奕訢這麼做大體上是進步的,是向上發展的,那麼如果是奕訢坐上皇位,清朝的歷史可能會改寫,但這個改寫並不是說會改變清朝最後的結果,而是會改變當時清朝的政權。

因為清朝最後滅亡的這個結果不是換個君主就能改變的,是大勢所趨,從當時的世界來看,外國工業革命的相繼展開,海上交通的發展,思想上的變革,一定程度上都促進了全球化,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聯繫趨於緊密,而當時清政府對外交流依舊處於比較保守的態度,最關鍵的當時清政府還是封建專制,而且清後期的一系列改革也都是圍繞封建專制而進行的,這就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我認為就算換了個君主,對於清朝最後的結果作用不會太大。

但是,為什麼說奕訢坐上皇位,會改變清朝的政權呢,首先,奕訢為了求強求富,支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大搞洋務運動,又興辦新式學校,派出留學生,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發展。與列強極力維持和局,借師助剿,終於鎮壓了太平天國,贏得了同治中興,所以,由此可見,奕訢是有能力的。眾所周知,清朝後期,實際掌權的是“慈禧太后”,而咸豐皇帝駕崩之後,登基的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可以說,都被慈禧太后所掌握,可如果是奕訢坐上皇位,憑他的能力和威望,不會出現後宮干政、太后專權的情況。


說與山鬼聽


道光帝把皇位傳給第六子奕訢,而不是第二子奕詝,那麼中國的近代史走向會有所改變嗎?


潛夫認為道光帝無論將皇位傳給誰,也不會影響中國近代史的走向進程。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出發,偉大英雄人物是歷史造就的,而不是英雄人物去創造歷史,他們僅僅對歷史的發展起到推動輔助作用。

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是道光帝第四子(嫡子),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

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是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被稱為“鬼子六”。

奕訢能成為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是因為清政府面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從天朝大國的美夢中清醒過來,而這次清醒是自下而上的,越是基層士大夫睜眼看世界的越早。

恭親王奕訢作為大臣能夠比咸豐帝奕詝更、更多瞭解西方列強的先進。假如此時皇帝為奕訢,那麼他就失去了最先了解世界的機會,由於立場的不同,首先就會想到的是如何鞏固皇權,加強自己的統治。

因此說,是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事。



安定郡潛夫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了,卻沒有看到我的回答!……大體上是不會改變的,很多人像道光帝一樣,比較看好六阿哥,後來的恭親王,不看好四阿哥後來的咸豐帝,認為恭親王英明神武,身體健康,而咸豐帝身體羸弱,文治武功不如弟弟!後來的發展也確實如此,但是他們的父親道光皇帝畢竟受傳統思想影響,本身也是一個普通的帝王,終究還是把帝位給了大兒子!歷史已經無法改變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如果恭親王接帝位滿清王朝會有不同的命運或者說好一點的命運不?”應該說肯定會有所不同,畢竟不是一個人,但是好是不好,其實也難說,歷史的腳步不停的走來,大的歷史潮流不是一般人能改變的了!這就是我的觀點:肯定會有不同,但是好是壞,難說!但大的發展方向是差不多的!


陳敖之


這個時期的大清,實際上已經淪落為一個破落戶了!壓垮它的那最後一根稻草,隨時都會飄落下來……

其實,道光這個“摳門兒”的皇帝,他把帝位傳給誰結果都是一樣的。這個時候,洋人的槍炮已經敲碎了大清的版圖,更何況殘缺的版圖之上還有一個姓洪的人在作妖!

搞笑的是,節儉了一生的道光皇帝連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死了以後,大清的國庫早已是空空蕩蕩、不存一物。



這個十分節儉且“守成法祖”的外行皇帝,終於在他後代繼位之前,已經把這個古老帝國的大船向著夕陽西沉的方向拼命駛去。

可以說,自道光以後,不,更嚴格一點說,就是自嘉慶時起,因執行“抱守祖制而不求變”的國策,就已經使內憂外患的大清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所以,道光選擇誰來當他的繼任者,結果都是走向沒落,歷史已非人力可為了!


茅山夜話


事實大的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比如說,道光年間英國人就對大清朝廷發動了鴉片戰爭,史稱第一次鴉片戰爭。在大英帝國在歐州打贏了克里米亞戰爭後,要求武力進京換約,被滿清朝廷拒絕了,於是又有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經天津大沽口登陸,在北京八里橋與滿清騎兵激戰最終結果,滿清騎兵幾萬人只打死打傷英法聯軍不到百人,而滿清騎兵幾乎消耗殆盡,僅僅只剩下幾十人馬逃離了戰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咸豐皇帝移駕巡行熱河避暑山莊。最後病死避暑山莊。要是換成恭親王難道英法聯軍,就不會兵進北京城火燒圓明園啦?這是英法蓄意挑起的戰端,能夠因為中國的皇帝不同就網開一面嗎?其結果還不是一樣麼


愛看愛思考



傻的有點壞


也不會改變,奕欣也是舊社會封建勢力代表,也是必須維護封建國家專制。目標是相同的,因為他不會自己推翻自己。所以就算恭親王當皇帝,只是會緩解階級矛盾。讓清王朝多活幾天。



小閆說歷史


類似問題出現多次,我基本認為很水!首先咸豐的個人能力可以參考其對於剿滅太平天國的整體佈局和人員調配!還有對於英法聯軍的開始強行後來迴避的應變!至於奕訢在和慈禧爭權失敗後的頹廢,還可以參考曾國藩日記對奕訢的評價!所以歷史不要假設,奕訢的命運如此不然……


一葉小舟風雨渡


會,這樣慈禧這個千年權術老巫婆就不會有機會上來,事情很多隨機的決策就是中國的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