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香港最新演講:市場化和經濟全面數據化是中國未來的三大機會

香港在我的印象裡面,一直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國際化都市。我去過世界上很多城市,沒有一個像香港這樣能夠把東方和西方融合得如此完美。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個地方,雖然那麼小,但是可以聽到很多國家的語言,看到各種不同的膚色。如此的不同,又如此相同。

馬雲香港最新演講:市場化和經濟全面數據化是中國未來的三大機會

我相信,過去香港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這種包容的心態和開放的精神,也正因為香港法治化的社會,以及包容和開放的心態,形成了香港豐富多彩、魅力四射、獨特的多元化文化。

19年以前,阿里巴巴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希望把阿里巴巴建設成為一家中國人創辦,全世界都感到驕傲的公司,我們創辦地在杭州,在美國成立了研發基地,在倫敦成立了分公司,但我們把公司註冊在香港。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的第一個新聞發佈會也是在香港開的,香港人才濟濟,年輕人勤奮、專業,我們公司最早的一批高層管理層都是香港人,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選擇的地點也是香港。今天,在香港,我們辦公室已經有300多人,如果再加上南華早報的同事,可能就更多了,所以除了我的家鄉杭州,我現在待的最多的地方是香港。

今天全球局勢面臨很多問題,香港同樣面臨問題,其實今天的世界已經找不到一個地方是沒有問題的地方了。未來一段時間,歐美國家的發展,局面會變得更加複雜,世界各國之間的關係,東西方的關係也會極其複雜。300年以前,東方是最繁盛的,這300年以來,西方發展得很不錯,但東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走“一帶一路”,一定要懂得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法律和人才。東方講究和諧發展,西方講究競爭發展,東西方文化到底是哪個更強,哪個會贏得未來,一直是我們探討的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未來不是東方贏還是西方贏,是東西方能夠結合好的人才能贏。

中國能有今天的經濟體量,很大一個原因,中國是上一輪全球化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相信全世界對中國是有期待的,中國也必須做一些對世界有貢獻的事情,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發展自己,贏得世界的尊重。

今天,反全球化的聲音很響,但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造成的,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全球化應該更加Inclusive,應該更加普惠,讓更多年輕人受益,讓更多中小企業受益,而“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希望為中國以外的國家做一些這樣的事情。“一帶一路”不是輸出所謂的“過剩產能”,不是轉移中國的過剩生產力,不是為了便宜的勞動力,獲得生產資料。如果我們是這麼去考慮問題的話,麻煩就大了,我們給朋友的東西一定是自己最好的,你不能把家裡用不了的東西分給別人,其實這並不是好事情。

“一帶一路”不是過剩產能的轉移,而是共同摸索一種更加完善的發展模式和貿易遊戲規則。過去的全球化是大的國家、大的企業才有機會,他們都從其它地方獲得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搶佔更多的市場為主。“一帶一路”所帶動的全球化是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為當地做一些他們現實情況下做不到的事情,為當地的經濟繁榮做出貢獻。“一帶一路”的使命是要給全世界創造價值,讓這個世界更有活力、更有創新、更加平等,要更加普惠,這是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下的全球化。

其實每一次技術革命,每一次全球化,最得益的永遠是那些敢於冒險的年輕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去帶動沿線國家,一起去共建“一帶一路”,是沿線所有國家都參與,而不是中國一家,也不是隻有中國的國企參與,“一帶一路”必須有民企參與,更需要“一帶一路”在線國家所有的企業共同參與,這才是“一帶一路”未來的希望所在。

過去製造是叫中國製造、美國製造,或者叫Made In China、Made In America,未來叫Made In Internet(互聯網製造),過去是B2C,未來是C2B,過去是叫E-Commerce,未來所有都叫E-Business。過去的貿易主要靠集裝箱,未來的貿易主要靠包裹。過去是大公司才可以做進口和出口,未來所有的小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參與進出口貿易,所有的規則和法律都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當然很多人擔心變化,但是我告訴大家,不擔心變化,擁抱變化的人才有未來。所以對年輕人來講變化是好事,但對昨天成功的人來講,他們不希望變化。當前全球的經濟面臨很多不確定的要素,但可以確定的事情只有一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解決好自己家的問題才能夠迎接全球的挑戰。

大家企業不大,不要過多擔心世界經濟,擔心你自己企業比擔心別人要來得重要得多。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經常抱怨父母的孩子不太會有出息,因為他們看到父母的都是缺點。對父母這樣的抱怨沒有用,因為你改變不了,你不能開除你的父母,你唯一的辦法,所有的父母都是有問題的,正因為他們有問題,才可以讓你超越他們的機會所在,我們只有幫助父母改變問題,彌補所有的問題,才是我們共同的未來。

所以這幾年我去了很多國家,中國和西方的比較非常之多,我也有一些思考、有一些學習、有一些比較。我自己覺得中國的機會巨大,至少在這以下幾件事情上面,中國是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

第一,中國有14億人口,最難得的是14億人口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統一市場,歐洲將近10億人口,但它不是一個整體,它有43個國家和一個地區,其實相當複雜。中國有14億人口,我們說同一種語言、同一個社會制度、同一個整體,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第二,中國是世界上最穩定的國家之一。中國的體制很多國家看不懂,因為他們沒有見過。但是中國把這個體制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出來,變成了中國的優勢。中國提出的目標很有意思,都是長遠目標,比如說2035年的目標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的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目標一旦定下來,不會變來變去,因為中國政治穩定、社會穩定,所以政策可以穩定。而其他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敢講十年以後我的發展規劃,因為五年以後,他可能被另外一個黨派所取代。所以西方的規劃不敢做長遠,中國由於獨特的體制優勢,我們都是長遠發展。有人跟我講中國不可琢磨未來,其實中國可以判斷未來。

第三,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也是獨一無二的。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在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可能是全世界加起來最大,比歐洲和美國加起來肯定要大得多,無論是高鐵、高速公路、機場、各省市之間的貫通,基礎建設之完美、之完善、之先進,是全世界羨慕的。基礎建設需要鋼筋水泥這些原材料,中國現在的生產能力也超越了世界的一半,中國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生產能力也越來越強。相比之下,歐美有些國家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商業基礎設施,其實已經和中國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基礎設施的管理和運營方面,中國跟西方還有很大的距離。

第四,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大概是人類最大規模的城鎮化工程,歐洲的城鎮化已經結束,而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大門剛剛打開,中國新型城鎮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拉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

第五,中國對新技術、對開放、對創新的渴望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強烈的)。大家可能看到歐洲變得越來越保守,什麼東西他們首先考慮會造成什麼麻煩,中國的問題是我們什麼事情都考慮有沒有什麼機會。所以當你考慮問題都是由麻煩驅動的時候,你會越來越限制自己的創新。

當然,中國有很多的不足,我相信我們對中國不足的瞭解遠遠超過西方很多人的瞭解。我昨天晚上還跟一個香港的企業家探討,他說有人說很多麻煩,我們說因為有麻煩,才有我們這些企業家的生存空間,我們總是能夠在麻煩中間找到那條不麻煩的路,這就是我們企業家的責任所在。

中國經濟,在經濟領域上的人才規劃不足,但即使是在人才規劃和經濟能力、水平和發展思考上不足,中國過去幾十年依然高速成長。如果能夠在經濟人才、經濟規劃、經濟發展方面有一些完善和思考,中國未來的經濟是不可限量的。

未來中國有三大主要的機會:

第一個機會,中國的市場一定會更加市場化。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以後,中國經濟會進一步市場化,這沒有選擇,誰也改變不了,市場化是必然之選擇,市場化不是等待政府出政策,市場化需要企業家、需要年輕人、需要大家去共同推進市場化,讓市場變成資源支配的主體,這個改變是中國巨大的機會所在。

第二個機會,中國巨大的機會在於內需,全世界很少找到一個統一的市場有3億中等收入人群,很快15年左右,會有5億的中等收入人群。而中等收入走向中產階級又是巨大的機會所在。

第三個機會,中國經濟必須全面數據化。中國正在從傳統制造向數據製造轉型的過程中,當年用煤的企業特別討厭用電的企業,但事實證明用電的企業徹底打敗了用煤的企業。現在用不用數據就是關於“用不用電”的區別,這是一場技術革命,我認為全世界,特別是香港的企業必須採取數據、必須數據化,必須把自己搬到互聯網上去。

我相信中國這些優勢和機會也是香港的優勢和機會,作為內地和世界的超級聯繫人,過去香港把國際的資本引過來,將來香港要把中國經濟成長的經驗,對世界的看法分享出去。過去香港抓住了海外發展的機會,未來香港必須把握住內地的發展機會,特別是要利用中國大陸和香港獨特的優勢,發展到“一帶一路”去。

香港獨特的優勢,自由貿易港的地位,起飛五小時到亞洲各個國家,幾乎是東南亞各個國家的主要城市,香港和大陸獨特的關係,航運、金融貿易的地位,香港的人才優勢,專業人才,都是讓我們羨慕不已。特別是“一國兩制”,我以前講過,要是我們浙江有“兩制”可了不得了。這都是香港的獨到之處,很多年輕人意識不到這些獨到之處,而這些獨到之處的優勢一定會讓香港成為“一帶一路”的起點,並且如果把握“一帶一路”,下一次香港的騰飛一定是可以預期。

當然,香港也有弱項,因為它很發達,所以有可能阻礙創新。我認為改變成功者是最難的事情。香港要發揮法治社會和包容性發展的兩大特點,特別是技術包容性,有人說這麼多人來香港,香港失去了Identity,我認為那麼多人來香港,才讓香港有了自己的Identity,香港正因為包容、正因為多元化,才是香港最了不起的Identy。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來改變香港,用雲的技術創造、成就未來的香港,過去的香港是因為船和飛機讓世界四通八達,但是未來我們必須用數據、用技術,讓香港四通八達。

過去香港是中國參與全球化的起點,未來香港可以成為周邊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起點。香港發揮好金融、商業和全球化方面的優勢,內地在資金、人力、物力上有相當大的優勢,這兩種優勢的結合,如果香港和內地形成完全的協同,那麼還會給香港,給中國,給全世界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驚喜,給全球化的新發展、給年輕人和香港的中小企業會帶來巨大的驚喜,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